对市政道路在重交通条件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王金超

摘要:文章结合某道路及雨污水管道大修工程,针对多次翻交施工,通过采取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编制交通组织方案,更改道路基层结构设计,重点解决处理施工接缝连接问题等技术与管理措施,实践结果表明,施工期间道路交通保持正常,接缝处理满足设计要求,道路整体性和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关键词:重交通;施工接缝;翻交施工

1工程概况

某道路及雨水管大修工程位于城市物流园区外部,且为城市环向快速路外出口,车流量大,且重载车辆及大型车辆通行比例相对较多,为重交通及大流量交通叠加道路,交通通行压力较大。该道路为双向3车道+2非机动车道,车行道宽度为18m,道路施工长度为268m。施工内容为新建雨污水管道和道路大修施工,设计结构为15cm砾石砂垫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沥青面层,雨水管道为玻璃钢夹砂管,污水管为HDPE承插式双壁缠绕管。新建雨污水管道位于车行道中心线两侧。

根据施工现场交通流量统计情况,交警部门要求道路施工采取分幅分段封交施工,做到机动车道“占一还一”,保证交通导行要求。结合雨污水管道施工,将整个工程分为4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南侧污水管道及其道路结构,第二阶段施工南侧剩余部分道路,第三阶段施工北侧雨水管道及其道路结构,第四阶段施工北侧剩余车行道道路。

图1施工阶段划分示意图

2技术与管理措施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及交通导行要求,本工程存在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理复杂,施工场地狭小,道路施工接缝质量要求严格等难点。

2.1交通组织管理措施

施工中对单幅道路封交采取新型插片式护栏,减少围挡占路面积;围挡两侧设有警示牌、警示灯等警示、禁令标志。两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用,保证机动车道路通行宽度。

施工区域周围道路提前设置交通绕行标识标牌,减少交通压力,沿线路口及进出口派专人协助交通指挥疏导车辆,施工车辆进出避开早晚高峰的措施,确保封交道路段的畅通及道路交通安全。

2.2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结合施工阶段划分,考虑现场周围无居民小区,夜间车辆较少,施工影响小,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作业,白天主要安排小型机械和人工施工,施工机械和车辆进出避开早晚交通高峰,大型机械施工采取夜间一体化施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道路翻交施工安排在夜间进行;沥青上面层施工安排在夜间进行,减少沥青面层施工缝数量。现场材料集中堆放,合理控制进场数量,减少临时占地;加强施工机械保养;原设计中道路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该材料整体性要求较高,需采用摊铺机施工,考虑交通导行要求,道路使用要求及翻交施工出现3条纵向施工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接缝搭接质量不易控制等,结合快速施工要求,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更改为混凝土基层。建立项目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和文明施工意识,抓好进场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作业水平,减少返工和质量缺陷。

2.3道路不同结构施工缝技术措施

(1)混凝土基层纵向施工缝:纵缝之间采用拉杆连接,拉杆位于混凝土板块中间,两端浇固在混凝土基层中部,拉杆采用C16螺纹钢筋,长度70cm,间距60cm,拉杆中部涂防锈涂料,两混凝土基层纵缝处两涂油一60沥青。

图2纵缝拉杆施工图圈 3纵缝拉杆详图

(2)混凝土基层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之问采用中34光圆钢筋连接,长度50cm,间距30cm,两端浇筑在混凝土基层中部,先施工混凝土基层中钢筋和后施工混凝土基层中靠接缝处5cm的钢筋表面两涂油一60沥青。施工缝填缝材料为道路专用嵌缝胶。

图4横向施工缝施工图 图5横向施工缝拉杆详图

(3)沥青下面层纵向施工缝:由于采取翻交施工,每阶段均施工至沥青下面层后开放交通。沥青下面层纵向施工缝为冷接缝。纵缝处理时,其施工工艺为:接缝处沥青切割整齐一基面清理一铺设土工格栅一喷洒乳化沥青透层(乳化沥青粘层)一沥青摊铺。

2.4施工缝施工注意事项

(1)混凝土接缝施工中,当一幅基层施工完毕,另一幅开始施工前,应首先对已施工基层接茬处进行清理,将基层侧面松散材料清除,并尽量保证侧边垂直且平顺。另外,在后混凝土基层浇筑前,应对侧边进行洒水以便分幅施工的基层能更好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检查拉杆钢筋位置,长度,对其表面进行除锈和防锈处理,混凝土浇筑时采取措施,防止钢筋上下、左右移动。接缝处清扫干净,缝壁保证一定粗糙度有利于提高粘接强度,充填材料应密实饱满,不得有漏填。

(2)沥青下面层接缝格栅施工中,格栅宽度1.5m,沿基层纵缝居中铺设,铺设平整,无皱折,并尽量张紧,其力度要均匀,使格栅为绷直受力状态,用插钉固定。喷涂乳化沥青后及时摊铺沥青混合料,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路面尘土、道路杂物黏附在沥青膜黏结层上而影响结合效果。乳化沥青喷涂要均匀、适量。接缝处碾压时要尽可能切边碾压。

3结语

该工程针对重交通,施工场地狭小,道路结构施工缝多等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不同结构和不同形式的施]__=缝分别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道路运行2年后.纵缝位置没有m脱裂缝现象为以后类似市政道路施一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潘斌.大流量交通下桥梁整治T程施工[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4(04):135—136.

[2]李华君,张丽丽,李景强.道路基层纵缝处理[J].市政技术,2011,29(03):40—44.

[3]鄢锦彪,刘杰东.市政道路施丁缝施T技术问题及措施[J].T业c,2015(05):231—232.

[4]颜美龙.重交通道路沥青路面技术施工T艺研究[D].南昌大学,2007

论文作者:王金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对市政道路在重交通条件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王金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