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媒时代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出镜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出镜节目质量,确保其播出效果良好性,则需要注重出镜记者副语言使用,发挥这类语言在出镜节目中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节目副语言;
前言: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更加求新、求快、求变,如何将现场活起来,和演播室主持人做好互动和信息的补充,把观众拉回电视屏幕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即使出镜记者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成熟的今天,仍有不少现场报道差强人意,例如出镜记者镜头前的状态与现场氛围不符合,面部、四肢、头部及躯干的姿势或动作不规范,服装搭配不合理等等,这些不合美的规律和目的的体语和物语都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直播的传播效果和质量。我们需要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融合其他学科,呈现更加生动准确的现场报道。
一、副语言
目前国内对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大多还只停留在有声语言方面,对于出镜记者副语言使用方面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演播室主持人副语言在镜头前的使用研究日臻成熟,并在指导实践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虽然出镜记者和演播室主持人都是面对镜头传递信息,但是由于二者在工作地点、环境等方面不同,在副语言的使用和镜头前的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可以借鉴演播室主持人的副语言在镜头前的使用的研究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出镜记者镜头前语言的特殊性进行研究,使出镜记者能够和现场的贴合度更高,真正成为新闻现场的讲述者、还原者、把控者。由于国外对于心理学、语言学的研究早于我国,所以在副语言的应用上更为娴熟和关注。上电视时,有时向观众眨眨眼,好像是说:‘我们对这种严肃的新闻不要太认真了,我们也来看看事情富于人情味的一面吧。’”。洛厄尔•托马斯将有声语言未能表达的信息,通过眨眼清晰地传递给了受众。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使得冰冷的新闻变得有温度。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有时候我们会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在报道中运用副语言和现场画面都可以传递倾向性信息,给观众留有遐想和感受的空间。由于国情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对于国外的一些理论研究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学习,并不能照搬照抄。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外的这些研究更注重于关注人本身,通过肢体、面部等身体语言传递信息,更为自然和真实,我们在做相关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
二、现阶段出镜记者存在的几点问题
很多记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执笔写新闻时常常出精品,而一出镜时就会感觉火候不到位。“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有力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只有运用有声语言才能完成新闻叙事。”僵硬、不自然、不接地气儿、没有温度的新闻报道是不可能赢得观众的口碑的。下面总结出镜记者在镜头前的几个常见问题。
当新闻报道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任何一个举动、神态和遣词造句都会被镜头放大,并且失误没有挽回的余地。不少记者一到镜头前就会紧张、兴奋或者过于松懈。例如:在场合较严肃的状况下,在报道题材重大的新闻时,整体气氛使出镜记者感到紧张,可能形成过于尖锐且生硬的语调,观众收看时,就会觉得出镜记者的表现与整体气氛不合,致使一则好新闻被大打折扣。出镜记者采访的重点是先交代现场,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并描述现场所见。很多记者并未很好带入自己的角色定位,用播音员的口吻表达,背诵之前准备好的出镜词,“亲临现场的”作用毫无体现,现场报道的代入感大打折扣。现场是鲜活的,每一个细节需要被发现、被捕捉。而出镜记者忽略这一点,致使报道内容缺乏灵活性,没有真实感的话语没有说服力,出镜记者成为了花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存在惯性思维,没有打开思路,观点片面,致使在报道中缺乏对突发性因素的控制力,出现卡壳现象。在面对复杂的现场情况或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时,思路不够清晰,反应不够灵活,侧面反映出出镜记者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材料的储备不够丰富。
三、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副语言的应用
1.内部修养。中国有个成语叫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副语言都是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所驱使的外化表现。副语言很多时候是不刻意为之的自然表露,而不是为了迎合现场惺惺作态,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提高自己内心的感受力以及与国家命运、人民百姓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和新闻素养。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记者在采访时张嘴就是你觉得这位伤员的情况怎么样既没有使用尊称您,在采访的过程也没有表露出关切的神情。也许是现场的情况太紧急,让这位年轻的记者忽视了这些,但这些副语言其实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位记者的人文素养和对人本身的关注,如果新闻失去了对人本身的关注,那我认为这条新闻是没有价值,也不会引起共鸣的。
2.审美水平的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要想让其更长远地发展,新闻属性和艺术属性这两条腿都不能少。我们在探讨出镜记者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审美水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潮流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但合时宜一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近些年出镜记者在服装选择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如何在合时宜的同时能够展现个人魅力,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一些CNN、BBC等外媒主持人是如何使用副语言进行表达的,同时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夸张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在面对镜头时才能更加生动自如。当然由于国情、体制机制等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多听多看多感受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副语言成为有设计的真情流露。出镜节目中出镜记者通过对出镜场景的合理选择,能够使出镜节目报道更具科学性,发挥副语言实际作用的同时能够使出镜记者更好地应对节目报道现场的实际情况,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为出镜节目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此以往,有利于实现对出镜记者副语言的高效利用,确保出镜节目报道内容能够给予观众独特的心理感受,促使这类节目的现场报道水平得以提升,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3.与有声语言的结合。电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语言艺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同样重要,所以有声语言的表达和副语言的表达要完美结合,不可顾此失彼。虽然上文我们一直在阐述出镜记者的副语言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的重要性,但是副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和有声语言表达结合之后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所以对于播音员、持人、记者和一切从事语言传播的人群来说,增加自己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样重要,只是在以往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人们往往把有声语言的训练和表达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副语言的表达,认为只要说明白了就可以达到百分百的传播效果,但是却忘记了副语言的使用可以表达出语言表达不出的细节、韵味和情绪。本文认为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不分前后,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互相补充的,在训练当中我们要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联系和表达,这样才能从一线发回最动人的报道。
重视出镜记者副语言的使用在出镜节目中的作用分析,有利于增强出镜节目播出效果,丰富节目内容,提升出镜记者副语言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需要给予出镜节目中出镜记者副语言的使用更多的关注,充分发挥其在出镜节目中的作用,从而满足传媒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冯蜜,刘长宇.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副语言的表达技巧[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李东平.出镜记者语言能力培养浅谈[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
[3]唐毅昆.浅谈出镜记者语言表达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8,(12).
论文作者:苏日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出镜论文; 语言论文; 记者论文; 节目论文; 新闻论文; 现场论文; 现场报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