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卫生学校 547016
摘要:在ABO血型鉴定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质疑,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ABO血型鉴定实验;改进;探讨
1、实验质疑
ABO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兴趣。但仔细深究该实验,发现《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杨壮来主编,供护理专业使用)上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1)“实验目标”不够详细,目的性不强。
(2)“实验原理”和“实验对象”缺乏。
(3)“实验材料”与临床脱节,应作些调整。
(4)“实验内容与方法” 的第二步要在实验教师注目下完成操作,以便节约抗A和抗B分型试剂。
(5)“实验内容与方法”中没有教会学生采血技巧。
(6)“实验内容与方法”中没有告诉学生红细胞凝集的形式。
(7)增加“实验报告”和“班级ABO血型分布调查”。
(8)“注意事项”应增加一些内容。
2、实验改进及分析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改进实验应用,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将实验改进及分析如下:
(1)实验目标是告诉学生经过本次实验后达到的目的,所以实验目标要详细一些,这样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也可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可改成:a理解间接鉴定血型的原理。b掌握玻片法人体ABO血型鉴定的方法。c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d加深理解ABO血型分型依据以及鉴定的意义。
(2)加上实验原理可学生加深对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抗原—抗体反应)和溶血的理解。如实验原理以公式的形式加上:“A抗体+A抗原→红细胞凝集”,“ B抗体+B抗原→红细胞凝集”。实验对象:人。
(3)实验材料中“小玻棒”可用“牙签”代替,这样可一次性使用,不会造成抗A与抗B试剂相互混合或人与人的血相互混合;“75%酒精”可用“碘伏” 代替,这样与临床上目前常用的皮肤消毒药一致;增加“小试管、小滴管和生理盐水”用于制作红细胞混悬液,这样既可节约采血量和预防凝血,又可将很多的红细胞混悬液用于教师示教或学生多次实验。
(4)许多学生认为抗A和抗B分型试剂用得越多反应越明显,其实不然,反而使反应液从玻片的凹处溢出互混影响实验结果而且浪费,所以每个学生要在实验教师注目下于玻片A侧和B侧分别各滴一滴抗A、抗B分型试剂,以便节约抗A和抗B分型试剂。
(5)对中职学生来说,采血成功与否是本次实验关键也是难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示教。采血前用小滴管在小试管内装1ml生理盐水以备用。两个学生之间相互采血,采血部位统一在左手的无名指端并用碘伏消毒,采血者右手的拇指、示指、中指握住采血针顶端并使采血针与伸直的拇指外侧边缘呈直角,左手抬住并固定被采血者的无名指端,采血针尖端先轻轻触及被采血者无名指端的皮肤,采血者右腕关节突然发力,快刺快退,见血溢出,如果不见血溢出可适当挤压,采血者右手换拿已装有生理盐水的小试管管囗堵住已有血溢出的无名指端,然后轻倒试管,让生理盐水渗泡伤囗,使生理盐水变为淡红色即可。如红色太淡,可重复挤压无名指端和轻倒试管等,这样就制成红细胞混悬液。
(6)用小滴管将小试管中的红细胞混悬液分别在玻片两侧各滴上两滴,再左、右手拿一根牙签对半折断,同时对玻片两侧的反应液进行搅拌一下然后静置;这样就不会发生由于习惯性造成玻片两侧的抗A和抗B分型试剂互混而影响实验结果。静置10~15分钟后轻摇玻片3~5下,再移到教材某页空白处,这样玻片下面为白色,与玻片上面的反应液色差大,有利于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红细胞凝集形式为:用肉眼直接观察,在反应液出现一些絮状小颗粒;如果凝聚反应比较小,不能确定的,可以将反应液滴在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看见几个红细胞黏在一起。否则为不凝集。
(7)增加实验报告,可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布置,教师批改评分作为实践成绩记录。实验报告格式包括项目:实验课程、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评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分析与结论、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实验结束后,教师在作实验总结的同时可作班级ABO血型分布调查,了解ABO血型系统中哪型占人群比例多,哪型占人群比例少,并联系讲解在临床输血时作为供血者或受血者的优劣。
(8)实验的注意事项我们认为应增加:a被采血者要自愿,有晕血者免除参加本实验。B要一次性专用采血针,避免交叉感染。c所用双凹玻片、小试管和小滴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d若结果肉眼判断困难时,可借助显微镜。E小滴管滴红细胞混悬液时不要与分型试剂相接触。f实验结束后所有废物集中倒在某处统一焚烧。
论文作者:黄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红细胞论文; 学生论文; 试管论文; 血型论文; 指端论文; 滴管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