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卷的命题理念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中考论文,启示论文,理念论文,数学试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关于数学试卷命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较高的效度、相当的信度、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是广大命题者共同追求的整体目标。同时,具体地,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为了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综合的数学素质,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功能,在中考数学试卷的命题中,应遵循怎样的命题理念呢?这些命题理念对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这里,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考虑到价值取向的不同,谨以此为引玉之砖。
1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基础性
我们的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应让每个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为此,教育部1999年4月27 日印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因此,中考数学试卷命题应首先考虑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查基础。
(1)在试卷整体设计上,首先应力求低起点, 做到基础题占较大比例,中等难度、难题的过渡自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其次,题量要适中,内容的选取、语言的阐述要适合绝大部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贴近其实际水平;再次,要降低纯技巧性试题的比例,杜绝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问题。
(2)中考数学命题中, 抛开课本沉溺于参考资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课本,作为教学之本,也是中考命题之本。在教学大纲的统领下,充分挖掘课本的命题价值是保证试卷基础性的重要举措。中考试题源于课本、活于课本、适当的高于课本,会使学生心理上容易接受,同时不乏新鲜感,激发解题欲望,这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这一命题理念至少给我们两个启示:
(1)夯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克服“眼高手低”的错误倾向,不要一味追求难度与综合化,要加强“三基”教学,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在数学思想的指引下,加强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不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复习巩固,促进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在全体学生都达到某一基础水平之后,可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2)紧扣大纲,挖掘课本。
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充分利用课本,挖掘课本的教学价值。突出知识重点,紧抓主干,使学生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同时,认真分析课本中的例习题,尤其对一些典型问题,可进行适当的改编。如:条件不变,改变结论;结论不变,改换条件;特殊与一般的互化;组合问题;等等。通过这些改编题的解决,通过问题背景的比较、区分,使学生逐渐形成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做到遇变不惊。
2 突出能力考查,强调应用性
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的改革,重点指出:“各科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中考数学试卷除了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三大基本能力之外,还要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考的调节功能,有力推进数学素质教育进程,逐步实现中考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
这一命题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创新素质教育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警示和推促作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从国家兴旺、民族振兴、历史进步的高度,形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意识,切实改变唯功利主义的传统教育观为现代创新素质教育观,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做到:数学思想方法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重、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并重、左脑开发和右脑开发并重。针对个别差异,打破“大一统”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提倡质疑和奇思异想,允许出错越轨,等等,通过各种渠道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的规律和印象,进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运用数学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不断成功尝试,有效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尤其要上好实践课。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几何第三册第6.5节,大多数教师对这一实践课总是一略而过,非常可惜。笔者多次这样组织实践:1)学生4人一组自制测倾器,准备其它实验器材;2)测底部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完成实习报告;3)测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完成实习报告,并总结方法;4)经验交流。教学结果表明:同学们的积极性之高,出乎意料;结果之理想,令人惊叹;绝大多数同学对有关知识的应用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并且基本掌握了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更有甚者从此一改对数学的陈见。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尝试、探索、推理、演绎,完成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努力做到“再创造数学”;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地开展学习、研究,数学地进行创造、创新,力求真正意义上的“教数学化”、“学数学化”。对已经接触过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元认知,以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 考虑学科间渗透,增强综合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实际问题,如果单靠对事物的局部和某一侧面的描述、理解是不能解决的,而必须依靠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进程的分析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变各个学科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的知识呈现,为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呈现;变学科能力考查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为此,为了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中考数学命题中应适当考虑数学与其它学科(尤其是理、化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此外,该命题理念与“3+X”的高考科目改革也是遥相呼应的。
显然,这一命题理念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它给我们如下启示:
(1)树立学科间渗透和综合意识。
在立足数学学科教学的前提下,教师首先应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向“通才型”教师过渡;其次,教师应确立开放的、系统的观念,认真考察、分析数学的各知识点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的可能性,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联想、尝试,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2)尝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
数学的思想方法不仅是数学的精华,在其他学科中也有极其广泛的运用。对一些基础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意识地寻找一些物理的背景尝试运用,促进思想方法在其它学科——新情境中的迁移。
4 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当今社会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可能通过自身的积极创造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当代教育要培养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而不是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书呆子”。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还要学会关心,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家庭、同学、学校的变化,还要关心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关心整个社会的发展,做一个富有责任心和时代感的人。这些便建构成中考数学试卷的又一命题理念: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体现时代性。
这一命题理念在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得以广泛的体现。(限于篇幅,本文不举例详述)它启示我们:
(1)加强数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涉及多方面,诸如:银行利率调整、市场营销利润、生物基因工程、抗洪救灾、希望工程、环境污染、知识经济、税费改革、能源危机、中国加入WTO,……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联,教师应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细心寻找其结合点,加大热点问题的渗透力度,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和认识热点问题的能力。
(2)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处于彼此孤立的状态,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基于这一认识,教育部明确将“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定为我国考试改革的测试目标之一,并将“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列入综合能力测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参数,使数学课堂成为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以上4个命题理念从不同的侧面展开了论述, 彼此之间不是各自为阵、相互孤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在这些命题理念的指引下,肩负时代使命的我们必须迅速树立正确的数学素质教育观,积极投身数学教学改革,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这才是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