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彦敏

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整体护理措施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整体护理;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室性心律失常作为该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有了显著进步,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但是预后护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而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1]。2014年9月-2017年8月,我院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观察其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9-85岁,平均年龄(69.5±7.1)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3±2.3)年,心功能分级:II级29例,III级17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9.2±6.8)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8.2±2.1)年,心功能分级:II级30例,III级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吸氧、限盐、药物基础治疗等对症综合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与利尿剂。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引进人性化护理理念与舒适护理模式,将心理护理融入到每个护理环节,并且加强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护理的强度,同时建立定期随访模式,将临床护理延伸至院外,同时加强临床宣教护理,着重讲解如何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进行紧急抢救等,使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我防治意识。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至10%以下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变化为无效。②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级别。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 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逐年升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现象,可以导致患者昏迷、休克,严重的还会引发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虽现临床治疗方式有明显改善,通过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治疗期间护理仍存在不足之处,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2]。为此,有必要在患者发病期间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患者为核心,将护理的各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护理人员除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关注,同时应当加强患者所处的环境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的目的[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9%;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文莉,张承贤.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64-865.

[2]刘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J].心理医生,2017,23(24):241-242.

[3]吴丹凤,高书琴,芮立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53-3554.

论文作者:张彦敏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