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 26655;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66001
【摘 要】目的 对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为其提供全程优化护理,另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作为对照组,为其提供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总时间、静脉采血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等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患者提供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优化护理;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医学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死率高、变化快以及病情重等方面的特点。随着我国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应用方面的不断进步,为了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存在创造更大的可能性,相关的护理流程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成熟的体系。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相关的抢救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制定出更加具体化、标准化的急救程序。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标准化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严格的落实,形成专门的绿色通道,一方面缩短急救时间另一方面提高急救治疗的有效性。本次实验选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不同的急诊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讨论不同急救方法下患者的急救时间,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次实验所选取的80例研究样本包含35例对照组患者以及45例观察组患者。对照组中包含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1.56±89.56岁;观察组中包含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38例,平均年龄59.69±8.1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两个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诊护理,将自行就诊与“120”护送患者转至重症入抢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于2分钟内完成疾病评估工作;依照医嘱实施抢救护理,完成静脉采血处理后通知检验室对采血样本进行化验处理;提高人员在接到电话通知后完成交接;依照常规的监管措施与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所提供的全程优化护理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2.1.1接诊优化
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挂号的手续申报原则。对于“120”护送患者,直接按响救护车警笛招唤分诊护士,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抢救室;对于自行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患者家属的陪同下用平车直接转入抢救室,立即通知主治医师为患者提供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2评估病情变化
根据初评-早期检查-再评估的具体流程,患者在入院30秒内通过“看”与“问”两种手段完成分诊初评环节。其中“看”指的是患者体位、呼吸、面色以及意识等方面的情况。“问”则指的了解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的缓解因素、持续时间、起病时间以及部位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主治医师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伴随症状与放射痛、既往病史、生活习惯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的事项,根据问诊结果对患者疾病症状进行判别,正确评估该状态下患者疾病的危险性。在早期检查方面:为新入院的患者提供心电图检查,依照患者疾病症状严重程度对救治方案进行严格的落实。护理人员与需要协助主治医师的有关工作,尤其要仔细观察患者心电图早期变化情况,需要情况下可以同时为患者进行ST-T检查,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再评估,对相关的诊断信息进行动态评估。
2.结果
本实验所选取的3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分诊评估时间2.5±0.7分钟,心电图时间7.8±1.5分钟,静脉采血时间9.7±2.1分钟,静脉用药时间7.2±2.8分钟,急救总时间62.3±7.6分钟;
本实验所选取的4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分诊评估时间0.5±0.2分钟,心电图时间4.2±1.1分钟,静脉采血时间4.5±1.7分钟,静脉用药时间4.8±1.8分钟,急救总时间39.9±6.7分钟。
观察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急救总时间、静脉用药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图时间与分诊评估时间五项指标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为儿女情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抢救治疗的关键在于缩短急救时间,这就需要对已往急救流程进行简化处理,若将各项诊断流程于同一时间进行,要求医疗机构对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判并有针对性地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并为患者建立专门的急救绿色通道。为了使绿色通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关的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循“四定”原则,即“定责、定位、定人、定时”。一方面需要参与急救工作的有关人员能够打破自身损伤水平与应变能力的局限,及通力协作的方式弥补自体化操作的不足,护理人员自身也需要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有关程序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以主动抢救的方式替代传统被动执行医嘱的抢救方式,对各项抢救操作进行合理的排序与结合,对各项操作步骤所需要的时间进行量化分析,同步进行多项操作。在物是监管优化与人员配置优化两个方面,需要选派组织能力较强的负责人员,该人员应该具有准确的判断力、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敬业的精神。责任护士则需要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能够对心电图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异常现象有一个精确的判断,了解各项抢救操作方法。辅助护士一方面需要深入掌握本专业方面的专门技能,同时也需要能够掌握气管托管以及呼吸机操作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从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来看,能与本次实验的45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总时间、静脉用药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图时间与分诊评估时间五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患者提供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6(19):13-14.
[2]闵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02):320-321.
[3]张艳.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10(27):119-120.
[4]杨倩.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9(04):241-242.
论文作者:陈素芳,范学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静脉论文; 等方面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