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_校园文化论文

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_校园文化论文

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校园文化论文,理性论文,高校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举国上下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的契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一、校园文化是加强高校德育的最佳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加强德育的最佳载体,是由其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就其内容而言,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

1.校园物质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空间。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物质文化形态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一种硬件文化。高校德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与大学生的实际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而这些实际活动总是在某种环境、某种氛围中进行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硬环境”是在一定观念支配下造就出的文化成果,也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最佳场所。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这对大学开朗性格的养成,高雅气质的形成,以及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内部的人文景观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湖南师大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大学生瞻仰校园内的孔子、屈原等历史名人塑像群,参观校园内的岳王亭、七十三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等历史名胜,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政治人格,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特定群体文化,其宗旨是“塑造高尚的精神”。高校拥有良好的信息传播手段和掌握丰富知识的文化群体,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大增强了高校教职员工与大学生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校园文化集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一方面学校加强教学与科研,不断开拓学术与专业传授的新途径,增强了学校浓厚的学习和学术气氛;另一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专业教学之中,寓德育于科学知识传授之中,并使之经常化、具体化,变成大学生易于接受的东西,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之目的。高校德育借助校园文化这一特点与功能,使其在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校园制度文化为高校德育营造了一种崇德、砺志、求真、向美的氛围。校园制度文化指当代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在高校直接贯彻或结合高校校情而制定的具体实践办法的体现。它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校规校纪是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环节,具有约束功能,良好的校纪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宏观环境。校风建设要从“以德育人”的校园环境入手,着力于大学观念、志向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当代高校和谐统一的制度体系,意味着从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鼓励与校园精神相一致的思想行为,抑制与校园精神相背离的思想行为,使奖励和惩罚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从而使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变成了大学生们可感的、可见的、现实性的因素,时时发挥着优化大学生心理的作用。

二、高校德育主导校园文化的建设

新时期高校德育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权,增强高校智育的实效,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1.高校德育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素质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向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对大学生进行“四信”、“三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追求格调品位高、思想理论性强、艺术上严肃高雅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引导大学追求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低级、腐朽的精神文化垃圾;引导大学生践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民族美德,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使校园文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富有时代特征。

2.高校德育净化校园环境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融洽的上下级关系,朋友般的同事之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之情,再加上高校浓厚的教学、科研、学术气氛,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及科研氛围,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高校德育的社会功能。德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德”功能,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社会化,使大学生走上健康成长之路。社会化的目的是要求把大学生塑造成既定社会所接受的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可以弥补校园与社会的脱节,促进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主流,承担起适当的社会角色,为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识和角色的转换铺平道路,促进大学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三、实现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环节,高校德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发挥着导向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德育必须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高校要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好人好事。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特点,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抵制歪风、弘扬正气,鄙视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榜样示范。师德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成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师表”是称颂教师可敬形象的表述,其中“师表”内涵德才兼备,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表”。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根本的还在于给学生传授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用自己内在的高雅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用正确的政治态度去教化学生,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用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学生进行榜样示范。

3.强化校规校纪建设,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良好的校风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缺乏刚性约束,因此,还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制度,严格的管理,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引导大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减少、杜绝消极有害的活动;把“以德育人”和“管理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促使大学生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培育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4.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层次,拓展德育途径。第二课堂是培育大学生个性、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融于第二课堂之中,开展丰富多彩、层次较高的第二课堂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举办以“三热爱”为主题的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纪念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大合唱,讲演比赛,知识抢答赛等形式,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增强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术科研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对科学的进取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

标签:;  ;  ;  ;  ;  

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_校园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