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内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内幕论文,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1月11日,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股份)增发的2.3亿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股市低迷之时,该股票(代号600362)曾一度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也有股评人不断推荐买进此股票。本来,这家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矿业公司披露的信息,如果真如其在A股招股说明书中公布的那样真实,是有理由获得国内投资者青睐的。
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就在江铜股份公司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挂牌、上市交易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国内颇具影响的《财经时报》很快在1月30日披露出一条令投资者吃惊的消息:《江西铜业上市隐瞒了什么?》---3年发生4起特大制售假矿案,涉嫌金额达6000万元,而招股说明书竟未作披露!
损失高达近6000万元,这对江铜股份的经济效益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位证券投资者按江铜股份招股说明书上所公布的3年利润业绩作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竟相当于这家上市公司二年半利润之总和。
无怪乎,一位买了江铜股份股票的投资者大吐苦水:“早知道这个信息,怎么会买它的股票?”另一位投资者则说:“现在股票市场监管加强了,江铜股份为什么还敢如此大胆妄为?!上市公司中信息披露的陷阱防不胜防,叫人怎么敢踏进去!”
更多的人担心,这家公司已经披露的信息还隐瞒了什么,还存在多少不对称的信息?
这是不是企业管理严重混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国内有一位管理较好的上市公司总经理曾被主动邀请去江铜股份公司参观,事后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到江铜投资?他回答说,谁敢投呀?那个公司管理太混乱了!如果没有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早就垮了!
50亿元的优良资产仅作价12.76亿元
(内幕之一)
江西铜业公司成立于1979年,公司地址在江西省贵溪市,原为二级法人结构。自1979年以来,国家对该公司累计投资近60亿元人民币左右。该公司的前身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先有厂矿一级法人,而后才有公司法人资格。1992年,它将厂矿一级的法人资格予以撤消,组建后的江铜公司包括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城门山铜矿和贵溪冶炼厂及数10个全资子公司和控股企业。1997年1月,江西铜业公司、国际铜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组成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江铜公司以德兴铜矿、永平铜矿和贵溪冶炼厂3家优良净资产评估作价12.76亿元,持有近12.76亿股,占股份总数的52.4%,成为控股股东。国际铜业投入人民币5亿元,认购5亿外资股,占股份的20.54%;深圳宝恒(集团)等另3家发起人共持有200万股,均为法人股。1997年6月,江铜股份在香港发行6.5亿股H股,募集资金近18亿元,扣除高达1个多亿元的发行费,实际募集资金16.73亿元。不少业内人士对北京中正评估公司将德兴铜矿、永平铜矿、贵溪冶炼厂这3家江铜公司最优良的资产只评估作价为12.76亿元,颇有看法。他们说,自1978年至江铜股份组建之前,国家对这3家企业投资近50亿元资金,其中还不包括在银行贷款、产业政策及各种费用减免方面的巨大支持。江铜公司整个优良资产和产业优势几乎都体现在这3家企业之中,按照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国有资
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无论是采用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4种评估方法中的哪一种,都决不止是12.76亿元的净资产。人们同时还对高达1个多亿的H股发行费用感到吃惊,其费用占到了整个募集资金的8%左右。
江西铜业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自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约占全国的1/6,2000年已达到年产20万吨阴极铜的生产能力。
2001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1)61号文核准,江铜股份在国内发行了不超过2.3亿股A股,用于其投资建设贵溪冶炼厂三期工程,收购武山铜矿和富家坞铜矿3个项目。
江铜公司自成立之后,曾被划归过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工业局、中国铜铅锌集团管理。2000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国铜铅锌集团解散,该公司下放江西省有关部门管理。
阴极铜现金成本价是
虚假陈述(内幕之二)
江铜股份公司A股招股说明书第三部分“概览”之(2)“发行基本情况”中称:“公司2000年自产铜精矿含铜生产的阴
极铜现金成本价为39美分/磅,达世界先进水平。”
按照换算:1吨阴极铜=2202.4磅,100美分=1美元。再按照江铜股份所说的现金成本价计算一下,得出结果是:1吨阴极铜的现金成本价是7301.67元人民币(按1美元=8.5元人民币的汇率换算)。假如按1美元=10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1吨阴极铜现金成本价也只能达到8590元人民币。
这里必须先明确两个概念,即什么叫成本?什么叫现金成本?按照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制度》第6章“成本和费用”第99条的解释: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而现金成本呢?在《企业会计制度》找不到这个专用词。《会计辞典》对它的定义是:指预计执行某项决策后,短期内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这不包括折旧、折耗等不需要用现金的费用。可以通俗地用一句话表达两者之间区别,就是成本价明显高于现金成本价。
再来看看1吨阴极铜的成本价是多少?2001年1月10日,江铜股份公司经理何昌明在职代会报告中对职工代表公布的公司经营数据清楚地表明,2000年铜金属的吨成本价在11204.7元人民币,再加上每吨2000元的冶炼加工成本,两者相加,1吨阴极铜的成本价格约在13204.7元人民币左右。据了解内情的有关人士说,实际上,阴极铜的吨成本价格高过这个数额。现在再将它换算为每磅的美分成本,大约在每磅70美分上下,远远高于招股说明书上所说的39美分/磅的现金成本价近1倍以上。这就是每吨阴极铜成本的真实情况。
但是,江铜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为什么要用“现金成本价”一词呢?对于这个词,很多懂行的人都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何况一般的投资者。江铜股份招股书上选用这个词显然是经过熟思深虑的,它的目的就是让投资者忽视两个成本之间区别,
误认为江铜股份生产的阴极铜成本极低,已经达到世界先进。实际上,这是虚假的严重误导投资者的欺诈行为。
从表面上看,江铜股份招股说明书所说的现金成本价是真实的,似乎并没有提供虚假信息。但按阴极铜吨现金成本价来计算一下其盈利情况,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据招股说明书第10部分之(7)中称,2000年,市场上阴极铜每吨销售平均价为1.51万元,而现金成本价为7301.67元,计算结果为每吨阴极铜平均盈利高达7799元,在50%上下。如按江铜股份2000年产阴极铜20万吨计算,光此项产品的盈利就高达15亿多元。如减去产品税金等费用,营业利润也在10亿元上下。江铜股份能达到这个盈利水平吗?它实际从反面印证了招股说明书上所说的现金成本价是误导投资者视听的虚假信息。投资者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3年利润孰真孰假
(内幕之三)
更多的投资者则在置疑江铜股份公司的利润业绩是否也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怀疑不无道理。从银广夏、郑百文到蓝田,投资者上当受欺诈的事件俯拾皆是。在还不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上,谁也无法保证不出现下一个作假者。
投资者对江铜股份利润业绩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
江铜股份在其招股说明书第3部分“概览”之(2)“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主要数据”中表明,1998年净利润约1002万元,1999年净利润约2315万元,2000年净利润猛窜至近1.1亿元。
但是,在其控股母公司江西铜业有关公开材料上的利润表述则是另一番数字。
2000年1月6日,江铜主办《江西铜业》(报)上刊登了其法人代表何昌明(同时,也是江铜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在该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的报告,1999年全年营业收入达50亿元,实现汇总利润3500万元,比上年(指1998)增利5982万元。根据讲话内容,江铜宣传部将有关内容发表在《江西日报》等公开新闻媒体上。在这里,法人代表何昌明用增利的说法,使人们如陷雾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按照项目计划总投资占全部表规定,合并利润和合并利润分配表是以母公司(控股公司)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个别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为依据,抵消企业内部经济业务对个别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影响,合并各项目编制而成。
根据这个原则,江铜公司50亿元的营业收入无疑包括江铜股份的营业收入27.12亿元在内;同样,江铜公司的汇总利润3500万元也包含江铜股份的净利润2315万元在内。依据这两个利润数据,一些股市投资者推算出1998年江铜是亏损的,亏损额为2482万元。因为,按照字面理解,如果1999年比1998年增利5982万元,再加上1998年的净利润1002万元,1999年的汇总利润应该达到6984万元,但是,报告中一再肯定汇总利润是3500万元。
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即江铜在1998年存在亏损的事实。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亏损额为:
5982-3500=2482万元它说明只有存在1998年亏损额2482万元的基础上,江铜公司才能在1999年增利5982万元,并取得江铜所说的3500万元的汇总利润。否则,这个比上一年增利5982万元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因为是合并报表,亏股数字必然反映到江铜股份中去,从江铜股份199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看,1998年现金流量净额比1999年少了1.2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增加额也是3年中最少的,资金达到负2.85亿元。从这两个数据也可以看出:江铜股份1998年亏损的蛛丝马迹。
这笔巨额亏损是归江铜公司,还是属江铜股份公司?也许江铜股份会说,如果存在亏损,那应该是江铜公司的,因为何昌明先生是在江铜公司职代会报告中讲的,与江铜股份公司没有关系。由于江铜公司与江铜股份公司存在控股关系,在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上,江铜公司可以对江铜股份直接实施控制;在生产经营方面,江铜公司和股份公司事实上是一个整体。为了反映这一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需要合并它们之间的财务报表。从这一原则上讲,两者怎么可能没有关系呢?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江铜公司和江铜股份并没有形成现实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两者仍是由何昌明一人担任法人代表,其它高级管理人员相互交叉任职严重,资产、财务、主营业务密不可分,关联交易频繁。再来看看1999年净利润是否真实。江铜股份招股说明书第10部分之(7)“近3年主要产品和生产能力”中称,公司阴极铜的生产能力在1998年/1999年均为15万吨。从前面已经知道,1998年净利润约为1002万元,1999年净利润约为2315万元。
人们提出的疑点是,既然1998年和1999年阴极铜产量均为15万吨,为什么利润竟然相差1倍以上?
对于这两年净利润的悬殊差别,一位投资者电话询问江铜股份,该公司的人员解释说,那是两年产品销售价格不一样造成的,或者说是两年成本因素形成的。
那么,就来看看1998年、1999年阴极铜的销售价格情况。江铜股份在其拓股说明书第10部分“发行人的业务和技术概况”之(8)“公司各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中称,1998年阴极铜每吨平均销售价是14109元,1999年阴极铜每吨平均销售价是13747元。也就是说在平均销售价上,1998年比1999年每吨阴极铜还要高出362元。
按照以上数据计算:362元×15万吨(阴极铜)=6432万元(营业收入)这个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15万吨阴极铜的差价部分,比1999年要多产生6432万元的营业收入。
还有必要对比一下1998年/1999年两年的主营业务成本情况。从江铜招股说明书后所附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可以清楚地看出,1998/1999两年的阴极铜产量同为15万吨,但其两年的主营业务成本却有极大差距:1998年的主营业务成本约为20.56亿元,1999年的主营业务成本约为23.74亿元。
两者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后者要比前者高出3.74亿元左右的主营业务成本。
投资者担心疑虑的问题出来了。既然,199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要比1998年低6432万元,而且1999年的主营业务成本要比1998年高出3.74亿元,1999年的净利润怎么可能比1998年高出1倍以上?!还有江铜股份1999年营业外收入也低于1998年50%左右,而且主营业务成本也高于1998年近3.8亿元。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分析,江铜股份1999年的净利润是不可能高过1998年的净利润。
由此人们不能不怀疑1999年的净利润存在作假问题,像一位投资者分析的那样,1999年极有可能像1998年一样是亏损的。
再看江铜股份公司2000年利润是否也存在转移和作假情况。在这里,仍旧按江铜公司法人代表2000年1月10日在该公司三届五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所言,每吨阴极铜的平均成本价13025元计算,也同样依江铜股份A股招股说明书所称,2000年每吨阴极铜平均销售价为15501元计算,公式为:
(15501元-13021元)×20万吨阴极铜=4.6亿元(营业收入)
根据这个计算结果,在2000年,江铜股份光阴极铜一项主产品两个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多产生4.6亿元的营业收入。
如果按照江铜股份200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35.24亿元、净利润约1.1亿元这个结果计算,4.6亿元营业收入所产生的净利润约在1500万元左右。
现在投资者仍不明白的问题是,江铜股份把这部分少计算的营业收入多生产的净利润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
是未分配呢?还是多交了所得税,或是其它什么?非此即彼,其中总有一个是虚假的。
江铜公司和江铜股份的关联交易十分频繁,从前者的职代会报告与后者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招股说明书上载明,1999年生产的阴极铜产量为15万吨,平均销售价为13747元,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7.12亿元;2000年生产的阴极铜产量为20万吨,平均销售价为15501元,主营业务收入约为35.24亿元。但江铜公司职代会报告中称,1999年、2000年两年的汇总利润都为6500万元。
两年的产量悬殊,营业收入差距相去甚远,每吨产品价格相差2000多元,利润怎能一模一样呢?人们对此迷惑不解,但明显感到其中必有蹊跷。
经过对招股说明书中阴极铜、黄金、白银和硫酸等4个主营产品的收入计算,再将它们与阴极铜的销售价格进行对比核实,从中可以发现江铜股份1998年和2000年少计巨额利润的真相。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少计算主营业务收入近3.8亿元,2000年少计主营业务收入4.6亿元。两年中竟少计主营业务收入8.4亿元。
这个数目,大于1978年国家拨款建设全国最大的炼铜厂---贵溪冶炼厂的整个费用。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江铜股份在招股说明书中所披露的3年利润,没有一个经得起认真推敲,大多存在着赢利数字不真实,或亏损,或少计营业收入并把产生利润转移情况,其中未披露信息比比皆是,任何投资者只要对比分析一下,就不能不不寒而栗,战战兢兢。
三个铜矿山为什么榜上无名
(内幕之四)
江铜股份公司在A股招股说明书第11部分“发行人及全部发起人的基本情况”之(1)中,把其控股母公司江西铜业下属企业都列了个遍,但是熟知内情的人士很惊讶地发现,其中3个铜矿不在其列,它们分别是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和城门山铜矿。
3个矿山为什么榜上无名?突然蒸发?江铜股份在招股说明中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对投资者作出披露。
经过查询,在江铜公司于2002年1月6日举行的第四次职代会报告上找到了初步答案。其法人代表何昌明说,东乡铜矿、银山矿的破产重组通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国家已同意将两矿列为2001年建议关闭破产项目,现已完成两矿法人工商登记,银行债务交割正在进行之中。既然有这样的好事,企业可以卸掉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何乐不为?为什么还羞羞答答不敢见人?是不是还有难言之处?
人们又发现,在上一年(指2001年)标明有“机密”字样的江铜职代会报告中,3个井下矿山(指武山铜矿、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通过改革和加强管理,自我加压,一家(指武山铜矿)成功扭亏,两家(指东乡矿、银山矿)大幅减亏;3个井下矿山由1996年的最高年亏损1.3亿元,逐年减亏,到1999年亏损降至1900万元,减亏幅度高达85.4%,而这个减亏成绩是在铜价逐年下滑的不利市场环境下取得的。
突出的扭亏成绩!参加职代会的代表为之振奋,报之以热烈掌声。
为了不辜负代表们的信任,公司领导还宣布,2001年要加快做好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彻底扭亏的前期工作。为了说明彻底扭亏有基础,公司领导特别提到东乡铜矿下属的博尔公司成功扭亏,实现盈利120万元。而银山铅锌矿在2000年生产天数增加12天,产值增加85万元。该矿的小露天采基本达产达标,全年完成出矿量25.84万吨,比上年增加4.57万吨,增长率高达21.52%,相应提高效益143.55万元。而且要准备对银山铅锌矿九区金铜矿大矿进行开发。
多么美好的发展前景。这就是2000年两个矿山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根本没有一点即将衰落破产的迹象。
但是到了2001年,两个矿山却在其下属企业中蓦地不见了。
根据国家政策,今明两年核销银行呆坏帐的资金,重点用于军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和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像银山铅锌矿这样的矿山资源并没有枯竭,而是一直在进行更大规模的新开发,怎么谈得上关闭呢?
从前面知道,1999年两个矿山的亏损额是1900万元,如按减亏幅度85.4%计算,应该说,2000年两个矿山已经基本扭亏,又怎么会破产呢?
同样,国家数10年对两个矿山投资形成的巨大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住宅、未开发的矿山资源等,也远没有造成“资不抵债”的困境。
据江铜的老职工介绍,早在1992年,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和江铜其它下属企业一样,都被取消了企业法人资格,江铜成为一级法人。在破产程序上,哪有法人不破产,其下属企业先破产的逻辑。只要江铜公司是一级法人,且没有破产,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就不可能发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
两个矿山的破产实际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江铜公司与江铜股份利用其内部密切的关联交易达成的默契,为便于更巧妙、更隐蔽地造假埋下伏笔。至于城门山铜矿没有在江西铜业下属企业名单中再现,人们同样猜疑其中大有文章。
城门山铜矿是个新开发的大型铜矿,位于江西九江县城门湖附近。国家为了开发这个矿,已经投资近3亿元。由于该矿大部分蕴藏在城门湖底,国内缺少资金和经验,一直在积极寻找外商合作。
1996年12月,经过几年洽谈,江铜与澳大利亚中国矿业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决定共同开发城门山铜矿,其中澳方占60%,江铜方占40%。
1997年4月,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复同意中外合作。1997年7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合作经营合同。城门山铜矿的开发预计达4亿美元,是国内合作开发的最大矿山项目。在这之前,澳方已先期投入勘探等费用700多万美元。1997年初,江铜公司在资产重组及H股在香港上市过程中,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外商同意,擅自决定由江铜股份分文未付就购买了对城门山铜矿的所有权益,而且买方和卖方代表都是江铜经理一人,并随即在H股招股说明书中作了披露。
江铜公司这一作法明显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既严重损害了国家权益,又侵犯了外商利益,引起了外商强烈不满,甚至已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诉讼于法律。后来,这一号称国内最大的中外合作开发矿山项目因破裂而告终。
国土资源部法规司负责人曾针对这一事件说,城门山铜矿的购买转让及纳入境外上市公司,没有经过法定程序,收购是违法的。该矿的资源必须经过评估,外商矿业权益的转让也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务院总理朱基在反映这个情况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并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这次,江铜股份只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收购城门山铜矿作了一点圆滑的披露,并说该协议(指收购城门山铜矿协议)尚未履行,须待有关条件实现后才能进行。这些用语让投资者不得要领。人们要反问,为什么当初收购不经过慎重考虑,就违反上市规定匆匆忙忙签订了协议?
谈起这件事,至今仍让大多数江铜员工痛心疾首,他们说,原本是能吸引外资的项目,就这样被破坏掉了。如果按照原计划,城门山铜矿已经建成投产,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都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在,想方设法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也搞不来外商愿意投资的那么多钱,有30多亿呀!
可怜的城门山铜矿,现在似乎是个“无主”企业,既不属于江铜公司,也不属于江铜股份公司。这里面还藏着什么内幕?投资者哪能弄清?
三期工程前途不明
(内幕之五)
江铜股份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第3部分“概览”之(5)“募集资金用途”中说,“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后将投资贵溪冶炼厂三期工程,收购江铜公司所属武山铜矿生产经营性净资产和投资富家坞铜矿区露天采技术改造等3个项目”。可见,贵溪冶炼厂3期工程是这次
使用募集资金中最重要的建设项目,它也是江铜股份公司最大经济效益来源地。
目前,该厂的阴极铜年生产能力已达20万吨,招股说明书上说,它到2002年底或2003年初基本形成年产35万吨阴极铜的生产能力。
但根据专业人士分析,三期工程存在着诸多不明确因素,使其经济效益难测,可是在招股说明书上却没有得到明白的提示。
其一,三期工程建成后,原料极有可能出现吃不饱的状况,致使新增加的生产能力过剩,造成设备严重闲置。目前,在年产20万吨阴极铜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江铜股份的原料缺口为40%,以后的原料缺口将会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
缺口原料绝大部分依靠外购(包括进口原料),但从哪儿购买,又从哪儿进口都没有固定地点?人们无从得知,江铜公司心里也没数。尽管江铜公司每年都为江铜股份进口过一定数量的铜精矿和紫皮铜,但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后,势必影响包括江铜在内的中国铜工业。
2001年1月16日,法国《论坛报》发表一篇题为“安然破产影响中国铜业”的文章,该文说,安然破产还直接影响到有色金属市场。安然一直是中国铜产品的供货伙伴,向其提供铜精矿和阴极铜。中国每年需要百万吨以上的铜精矿和数十万吨阴极铜,其中有25%到30%由安然公司供货。然而,安然破产也把与之有联系的中国伙伴拖进了陷阱,以前的现货合同必须改为期货合同,长达3年的期货合同意味着外汇费用的增加。
这种结果对江铜公司而言,意味着不仅进口铜精矿的数量受到制约,而且也将增加外汇成本费用。
其二,进口产品关税减免带来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中国已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
政府承诺进口关税将逐年减少,并取消价格补贴等措施。价格低、质量好的阴极铜蜂拥而至,同样进口化肥及其精细化工产品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势必对江铜股份公司阴极铜、硫酸这两种主产品造成巨大冲击,影响其销售能力的发挥。
其三,硫酸产品如滞销将严重制约冶炼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贵溪冶炼厂三期工程仍采用冶炼烟气制酸的生产工艺,建成后其硫酸产量将增加到101万吨。如果硫酸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阴极铜生产,达不到其扩大规模的目的。
其四,外汇、运输等成本的提高,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影响其市场竞争力。江铜股份公司要形成年产35万吨的生产能力,则需外购铜精矿几十万吨,需要大量外汇,江西省外汇储备有限,其外汇怎么解决也成问题。加之,几十万吨铜精矿主要靠铁路运输至江西贵溪冶炼厂。有专家测算过,在浙赣铁路或皖赣铁路、鹰夏铁路几乎每隔1.5天就有一列长达35节载重量为60吨的货车运输铜精矿,运输成本的增加势必提高产品成本。由于地理因素,与紧靠长江边的安徽铜陵有色公司、湖北大冶有色公司相比,大为逊色,缺乏竞争力。
总之,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贵溪冶炼厂三期工程极有可能成为缺米之炊,严重吃不饱,而且各项成本增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人担心它建成投产之时,就是江铜股份严重亏损之日。
重大诉讼应否披露
(内幕之六)
这是一起惊动中南海的要案。它在国内整顿和治理经济秩序活动中赫赫有名,被称之“天”字号大案,中央和省、市、县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将其编号为“6.16”案卷。
2000年6月16日,江铜股份公司所属贵溪冶炼厂备料车间原料仓库,经具有正义感的人士举报,5节载重量为60吨的铜精矿车皮遇到了严格检测,很快发现车厢内除表面少量铜精矿外,其内部全为不到数百元的硫精矿。如果此次售假得逞,当天的损失就达300万元以上。
贵溪冶炼厂每年需要大量的铜精矿进行冶炼。铜矿石进行采、选等生产工艺,含铜金属一般要达25%左右的品位才能转入下一道冶炼工序。铜金属量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硫、金、银等物质,每吨价格大约都在1万元以上。
该厂的主要冶炼设备是从日本全套引进的闪速炉,前后投资了数亿元人民币。
由于铜精矿容易掺假获取暴利,一些不法经营者,通过各种关系打进江铜公司这个大市场。用于掺假的硫精矿是铜矿石的伴生物,形态上如同黄泥,价值每吨约60元上下。大量的硫精矿投入闪速炉进行冶炼,不仅炼不出铜,还将导致闪速炉炉温升高,对炉体造成极大损害。
1998年以来,该厂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工人及一些知道内情人不断反映,闪速炉不断发现铜金属参数不平衡问题,即投入炉中的铜精矿量与出炉的铜金属量不成比例,热负荷经常发生变化,冶炼生产用重油不断上升,但一直找不出主要原因,也没有引起江铜股份高级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案件侦破后,人们才获得了部分真实信息。犯罪嫌疑人邵清水是江西广丰县个体户。1998年此人认识了江铜股份公司一位执行董事的儿子朱域(身份是江铜广信工贸总公司贸易部业务员)和东乡铜矿矿业集团矿产公司经理胡振华后,很快便合伙做起了铜精矿生意。
后来,他们还嫌非法敛财不快,便和贵溪冶炼厂备料车间的吊车司机陈国义合谋以假充真,里外配合,损公肥私,做起治理水买卖。
据犯罪分子邵清水交代,他们一般先在装运矿石的火车车厢里面放一大半硫精矿,上面放部分铜精矿。由陈国义出面再买通企业专用列车编组站值班人员,并在他当班负责取样检验时把假矿送入备料车间原料仓库。检验合格后,每个车皮又由邵清水出面付给陈国义8万元人民币,再付给编组地区班员2000-4000元不等。
此案发生,江铜公司高级管理部分人员千方百计“堵口子”,干扰案件深入侦破工作。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记者获知内情后立即向中央领导写了情况反映。吴邦国副总理看到材料后拍案而起,并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彻底追查此案责任人,严肃处理!
随后,国家公安部明令要求江西省及市县公案部门严肃彻底侦破此案;与此同时,省、市检察机关主动介入,深挖细查,扩大案件成果,一鼓作气,连续侦破了潭新生、罗去焕等人制售假矿案,曹中部、曹永红制售假矿案,帅木龙、刘润水制售假矿案,总计涉案金额近6000万元。
2001年9月12日,江西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邵清水、陈国义一案中两名主犯作出一审判决,分别以行贿罪、销售伪商品罪等数罪并罚,判处两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没收个人财产。其他同案犯也被判有期徒刑等,另外3起案件公安、检察机关仍在侦查审讯过程中。
2001年12月18日,江铜股份公司签署《招股说明书》。12月19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同时刊登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但均未披露这数起涉及江铜股份的重大诉讼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88条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前,必须编制招股说明书,向社会公开披露有关事项。
招股说明书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所规定的格式制作,并载明16条事项,其中第(11)条即为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
毫无疑问,对于这数起涉及江铜股份公司经济效益及公司高层管理的重大诉讼案件,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必须作出披露,这是投资者对其基本要求。
但江铜股份公司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去做。他们对《江西法制报》、《财经时报》、《上海经济报》等报刊公开发表有关4起特大制售假矿案的报道不以为然。当《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向该公司董事会秘书追问此案经济损失时,得到的回答是只有3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未达到披露水平。明明是犯罪分子对犯罪事实已供认不讳,司法机关也已认定犯罪金额近6000万元,但江铜股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仍继续发布不对称信息。江铜是全国管理
最好的企业吗?
(内幕之七)
近些年来,江铜公司(含江铜股份公司)发生了一系列经济犯罪案件、安全事故及重大诉讼,由于“堵口”工作做得好,几乎都被掩盖起来;反而在各种媒体、公众场合粉饰宣传江铜是“全国管理最好的企业”。
到底是企业管理严重混乱,还是全国管理最好的企业?让不熟悉情况的投资者看一看下面的事实:
1995年,江铜公司在广西北海购买紫皮铜被人为骗去700多万元;
1996年,江铜公司设在江苏无锡的阴极铜销售点被人为骗去1500万元;
1998年,该公司又发生一起进口“洋垃圾”案,造成经济损失500多万元,还在诉讼之中;
1999年,发生一起损失3000万元的出口货物沉船案,诉讼完毕,财产损失已无法挽回;
2000年9月,江铜股份公司又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直接损失1600多万元,间接损失5000多万元;
1998年-2000年6月,连续发生了4起高达近6000万元的售假矿案;更早些时间,由国家、地方和江铜3家联合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建设的江铜电子铜带厂因管理混乱,漏洞百出,被迫倒闭,造价几千万元的厂房风吹雨淋,日渐腐蚀!
以上还是不完全的统计,才短短几年的时间,粗略计算已达到3.5亿元的损失,几乎相当于此次从A股市场募集资金的80%上下。
这是不是企业管理严重混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国内有一位管理较好的上市公司总经理曾被主动邀请去江铜股份公司参观,事后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到江铜投资?他回答说,谁敢投呀?那个公司管理太混乱了!如果没有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早就垮了!
江铜股份公司和与之密切关联的江铜公司,到底还有多少深不可测的内幕,人们不得而知。当然,在有关部门没有调查之前,甚至结果未出来之前,所有的这些尽管有根有据,也只能说是怀疑和猜测。对于江铜股份公司种种不合常理的问题保持这样的怀疑和猜测则是必要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内幕中所掩盖着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有影响的上市公司几乎成了媒体追逐的报道热点。这些公司为了造势,一张盛情的请柬就能把主要媒体请到,此后他们便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尽管大多数都是“假、大、空”,但仍然被渲染发布出来;而更多的中、小投资者作为局外人始终处于弱者地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对江铜股份公司有关信息恶意不披露情况的揭露,给处于弱势的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以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