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论文_刘晓光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择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的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中,应用常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治疗中,应用常规方法和多巴胺。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就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和对照组患儿的70.97%相比,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消失时间为(1.8±0.4)天,咳嗽消失时间为(4.7±1.0)天,啰音消失时间为(4.8±2.4)天,住院时间为(6.6±2.4)天,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更少(P<0.05)。结论:治疗小儿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多巴胺联合治疗,能将治疗总有效率进一步提升,并使症状更快消失,价值很高。

关键词:多巴胺;小儿肺炎;临床治疗

在儿科疾病当中,小儿肺炎发生率高。患儿在得病之后,如果治疗不合理、不及时、不彻底,将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断进展,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或对肺外器官造成损害,引起心力衰竭等疾病,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患儿死亡的情况。小儿肺炎的发生,主要与过敏反应、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1]。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目前,对小儿肺炎临床上应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是常规的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比较有限故考虑联合其它方法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在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择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的124例,研究了多巴胺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择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的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62例患儿当中,有34例是男性患儿,有28例是女性患儿,年龄在1到6岁,平均年龄为(3.4±1.1)岁;观察组62例患儿当中,有32例是男性患儿,有30例是女性患儿,年龄在1-到5岁,平均年龄为(3.1±1.2)岁。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具有先天性肺部缺陷的患儿,合并其它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家长不同意参加研究的患儿。比较性别、年龄等方面的一般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中,应用了常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如消炎治疗、止咳治疗、雾化治疗、吸氧治疗等。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缺氧的患儿,要及时进行吸氧治疗,以心电监护氧饱和度,对患儿吸入氧气流量加以调整,保证90%到95%之间的氧饱和度,治疗3天。

1.2.2观察组

在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中,应用了常规治疗方法与多巴胺联合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巴胺,根据患儿体重,用药量为1到3毫克/千克,加入5%浓度的30到50毫升的葡萄糖注射液,对患儿持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每分钟0.5到1微克/千克,治疗3天。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就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是,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肺部没有阴影,即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肺部阴影缩小了,即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和对照组患儿的70.97%相比,更高(P<0.05)。

表1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比较[n(%)](n=62)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小儿肺炎比较常见,有较高的发病率。患儿在患病后,会具有咳嗽、喘息、发热等临床症状,影像学肺部检查有阴影。如果小儿肺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损害肺功能,进而引起其它疾病,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及心衰等严重疾病,进而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对肺炎患儿,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并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仅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应对小儿肺炎效果一般。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多巴胺属于内源性儿茶酚胺,是一种非洋地黄正性肌力类药物,通过多巴胺受体、α受体、β受体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可通过静脉给药的方法使用多巴胺,效果要比口服更好[2]。多巴胺半衰期30分钟左右,在用药后一般不会产生机体药物蓄积性中毒的问题。另外,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的用药剂量,和其药效发挥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如果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能够兴奋人体中多巴胺受体,使脑、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舒张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使尿量增加,减少心脏前负荷,同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心脏后负荷从而预防心衰发生。而使用中等剂量的多巴胺,能够兴奋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心输出量,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如果大剂量使用多巴胺,能够兴奋α1受体,收缩全身血管减小肾血流量,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在小儿肺炎我们采用中小剂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选择性扩张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轻肺淤血及肺水肿,而心率和血压变化不大。同时β受体兴奋还可以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肺阻力,疏通气管从而改善呼吸,有利于纠正肺炎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促进患儿肺部啰音的吸收,减轻肺淤血及肺水肿,从而预防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准确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多巴胺联合治疗,能将治疗总有效率进一步提升,并使症状更快消失,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白红丽,杜丹,朱海玲.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0):98-99.

[2]周宏.多巴胺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151-1151.

论文作者:刘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多巴胺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论文_刘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