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30秒”在北京流行_青少年论文

“文明30秒”在北京流行_青少年论文

“文明30秒”热播京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城论文,热播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年初以来,北京电视台在每晚6:30—7:00的《北京新闻》播出前后各播放一集《文明30秒》短片,短短30秒的动画片,以其丰富鲜明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多变的表现手法,向孩子们传授良好的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是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的亲自倡议下,全市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推出的创新形式。

举一反三,创新经验。近年来,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百集公民道德电视短片《身边的故事》,以及《北京青年报》“文明就差这一点”专栏的宣传,在广大观众、读者中反响很好。这两个成功的做法使有关部门深受启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提出,要利用动漫画片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未成年人易于接受、模仿的特点,借助电视媒体的宣传优势,将公民道德、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普及推广到广大群众中、特别要渗透到青少年中,并且将制作动画片的任务交给了首都文明办和北京电视台,要求制作成精品,形成规模,电视台每日播放,在北京地区青少年教育中形成影响。

突出主题,贴近群众。创意提出后,电视台主创人员和文明办同志密切合作,在选题方面,为确保动画片质量,邀请了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美院、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青年报等新闻、教育、动画、影视方面的专家参与策划,集思广益,制定了从细节入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切忌空泛的创作思路。并提出了涉及公共场所乱打手机、不讲公厕卫生、不专心学习、噪音干扰、乘车文明等100多个公民道德、文明礼仪方面的具体选题。

尊重艺术,制作精良。选题确立后,制作部门认真听取了部分社区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意见,在蔡赴朝同志的直接指导下,调整方案,积极借鉴、吸取漫画艺术精髓。一方面邀请了著名的漫画家缪印堂老先生作为美术顾问,另一方面邀请一批创作活跃的著名老中青漫画家和动画制作人员,共同召开研讨会,相互切磋,努力把漫画家的想法、艺术风格和电脑绘制、FLASH制作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广大青少年和百姓都喜闻乐见的美术风格。制作者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最终完成了150集制作,目前正在播出的已有近100集。

创新实践,成效良好。《文明30秒》的播出受到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些学校孩子和家长打电话要求购买光盘;部分外地的电视台也要求购买该片的播映权;更为可喜的是,一些广告公司明确表示了将该片制作公益广告的意向投资。电视台出资刻印了1万张《文明30秒》DVD光盘,举办了“万张文明光盘进校园”的活动,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

标签:;  

“文明30秒”在北京流行_青少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