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师事务所论文,本土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事务所规模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指事务所组织或活动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范围,它不仅仅指事务所人数、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等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的规定性,即事务所人员的素质、行业整体素质以及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而就目前来说,本土所无论在量上和质上都与国际“四大”有较大的差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2004年按业务收入列全国前100家的本土所年总收入约52亿元,平均每家为5200万元。年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5家;百家本土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为11562人,平均每家约116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约占56%;业务收入和注册会计师人数均列第一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年总收入约为9亿元,尚不足10亿元;注册会计师人数为464人,不足500人;同时各本土所约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传统的审计业务,业务范围也仅局限于国内。而我们知道“四大”中的任何一家的年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美元,专业人士都是数以万计的。据《世界商业评论》等媒体公布的信息,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四大事务所2004财务年度的综合收入分别为176亿美元、164亿美元、145亿美元和134.4亿美元,比2003年均有所增长。国际“四大”的业务收入不仅在绝对额上是本土所无法比的,而且其业务收入的来源除传统的审计鉴证业务,还包括大量的咨询、税务、公司业务。同时业务范围遍布全球,且其近年在亚太地区的收入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据毕马威公布的2004财务年度的收入报告,其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收入为16.7亿美元,按照美元计价增长了35.8%,报告称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审计、税务、咨询需求的增长,增长的原因包括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2004财务年度,其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收入增长了40%。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等也有类似的情况,且都在加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业务扩展。
(二)市场份额
国际“四大”在国内的客户主要是两大类:外商投资企业和海外上市的内资公司。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之所以用“四大”,主要是应外方投资者的要求而用“四大”。外方投资者之所以有这个要求,有对本土所是否能完全客观中立的信任问题,有对本土所的执业质量的信任问题,有与本土所交流的语言问题,也有外方投资者的审计师本身是“四大”而引起的工作协调问题。国际“四大”的另外一类客户,即正在寻求海外上市或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内资公司,这类公司用“四大”,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一家本土所可以出具海外资本市场及监管机构认可的审计报告。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上市,其A股审计也用“四大”,这其中十之八九是因为其已经在海外上市,而且已经使用了“四大”,A股审计也用“四大”,是最经济的做法。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市场份额这一方面,从目前看国际“四大”对本土所没有太大的影响。国际“四大”所占领的两部分主要市场,都是由于我国执行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新市场,而部分A股审计这一市场又几乎是正好为其准备的。至于国内客户原来就有的审计市场,由于国际“四大”的高价格,使得他们在国内审计市场上的性价比几乎不具备任何优势,“四大”并没有“有效”地争取到多少市场份额。事实上,也有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当外方投资者不要求用“四大”时,他们选择的几乎都是本土所。但从长远看,正如上面所说的,随着国际“四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业务扩展的加剧,其市场份额也会不断增加。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李德渊说:“‘四大’在国内已不再只是抢占像世界500强企业,或是大型国有企业这样的高端客户了,原本属于本土所的内资企业客户也被他们不断吸收。他们现在的战略是‘两手抓’,目的是全面占有国内市场。”普华永道华南地区首席合伙人杜源申在2004年底也曾对媒体透露,下一步将会把中国的民营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客户。
(三)执业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问题已为全世界所关注。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继都有惊人的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事件披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惨痛教训后,国内外相关的监管部门和会计公司都在寻求提高执业质量、重拾信誉的有效途径。但不管如何,在执业质量方面本土所与国际“四大”在不同层面还是有差异的。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即能否出具逻辑严密,形式上符合相关会计审计准则的报告,并对重大事项作出形式上严谨的说明和解释;二是实质上的,即审计能够发现真实问题,使得会计报表和审计意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笔者认为,在第一个层面上,国际“四大”的质量远远高于本土所。我们必须承认“四大”出具的审计报告在逻辑上是相当严密的。当要求对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美国/英国等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时,“四大”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关准则的规定,报告所选用的措词等,都有很丰富的经验,而且态度非常认真,其审计报告是经经验丰富的合伙人字斟句酌审阅后得出的。事实上,安然事件使得原“五大”的整个声誉都受到了打击,近几年“四大”一直都有在努力加强内部的监控管理。为了保证业务上的独立性,“四大”几乎每年都要在公司内部进行审计,他们在中国的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都会互检,以保证事务所业务的高质量,全球不同国家的成员每年也会相互检查,“四大”之间也会定期进行互检,不仅提高了本身的审计质量,而且加强了内部的监控机制。而本土所在这方面尚显欠缺,主要原因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的技术素养还有较大差距,或者个别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个别项目的质量可以很好,但由于项目管理和整个事务所的管理不够规范,导致整个所不同项目的质量参差不济,当然这中间也有我国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准则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就不强这些因素。
在第二个层面上,因受文化差异、语言交流和对国情了解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四大”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让自己的员工有足够的经验发现真问题,而不是仅仅完成那些形式上的工作底稿;而本土所的问题更有可能是,发现了真问题后如何公正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由于受执业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影响,本土所在保证其公正执业的最根本的条件——独立性上所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四)服务价格
前已述及目前国际“四大”的价格远远高于本土所的价格,这使得国际“四大”在性价比上几乎无优势,从而给了本土所较大的生存空间。但是,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在海外上市的内资企业,到今天为止仍在享受着国际“四大”给予的巨额的服务价格补贴。国际“四大”都看重中国市场,都希望中国海外上市的内资企业能成为明天的GE、微软、摩托罗拉,如普华永道期望五年内中国成为其第二大市场,出于这样的战略高度的考虑,“四大”在为内资企业海外上市提供服务时,往往都在价格上给出较大的折让。同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四大”在中国的员工逐渐本地化,其成本在逐步下降,“四大”的服务价格应该会有所下降,但可能不会降很多,降多了,“四大”品牌效应就会受到影响,“四大”还是会走“高端”品牌的路线的。只要没有哪一家本土所能成长为国际性的事务所,从而对于由“四大”集体垄断的“非四大不可”的业务在价格上发起冲击,“四大”就不可能大幅度降价。
而本土所在服务收费上本来就比“四大”低,但是由于国内会计市场的不完善,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本土所往往将争夺客户的竞争演化为价格的竞争,降价收费已成为普遍现象,以降低收费争揽业务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当然,本土所的服务价格也开始呈现较大差异的趋势,本土所中的较优秀者,在某些服务项目上,已经开始接近“四大”的报价。但是,本土所的整体价格是否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将取决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好的发展趋势包括恶性竞争的减少,社会对本行业信任度的提升,社会经济环境的规范化,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归根到底,长期的价格走势是由服务的内在价值决定的。
(五)外部效应
市场机制的特点是它只针对买卖双方的供求情况即交易情况起作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项经济活动不但直接影响交易双方,还影响到与交易无关的第三者,使第三者意外地受惠或受损。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外部效应,即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的活动会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外部性。显然,国际“四大”进入中国市场后,给本土所带来的效应是负外部性的,即由于“四大”光环的存在,本土所的发展空间被打压了。尽管由于“四大”在国际上的一系列事件,其光环的亮度在近几年里明显降低,但仍然对本土所的发展空间打压很大。各方面对于本土所的检查、执业环境的限制、执业市场的人为划分、过重的税收负担等,都影响了本土所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四大”却可以免受很多这样的限制,甚至一度得到“补充审计”的VIP待遇,尽管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但其心理暗示仍然是巨大的。“四大”对政府部门给出的一些建议,不一定符合国情且会明显有利于“四大”,但可能会轻易被采纳。又如在税收政策方面,本土所与国际会计公司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国际会计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允许全额在税前扣除,而国内的税收政策是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国家既要向员工征收个人所得税,又要对超过国家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部分,再向会计师事务所征收33%的企业所得税。同样的劳动报酬承担着不同的税收负担。这一切都给本土所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标签: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财会论文; 普华永道论文; 海外上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