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的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论文,外资论文,新格局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03)04-0000-00
一、经济增长与外资流量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5%,2000年达到3.8%。以2000年为分界线,2001年转趋衰退,2001-2003年为世界经济的衰退期。与此相对应,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直接投资也有了迅速的增长。1991-9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21.1%,1996-200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41.2%,比90年代上半期又有所加速,2000年达到峰值(13930亿美元)。同样以2000年为分界线,2001年起转趋下降,2001年比2000年下降41%,降至8238亿美元。2002年又比2001年下降21%,降至6512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2003年的世界直接投资额将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会出现回升。
与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有所不同,亚太发展中地区在1997年-2003年期间的经济增长趋势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区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当世界经济仍处于增长期时,亚太发展中地区经济却进入了经济衰退期;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底期间,亚太发展中地区经济出现经济复苏;2001年-2003年亚太发展中地区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也出现了第二次经济衰退期;2002-2003年在世界经济仍处于衰退趋势之中时,亚太发展中地区经济却出现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复苏。为此,2000-2003年期间亚太发展中地区的外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与世界直接投资不同的发展趋势,而且该地区内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外资投资也呈现出差别较大、较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表1 1996年-2002年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流入额(按国际收支帐户的数字计算)
(单位:百万美元,%)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与前一年比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贸发会《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书》第326-331页、《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书》第249-252页、附表的数字计算、整理、编制。
就一般发展趋势看,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趋势是与经济增长趋势是相一致的,而且前者为后者所制约,尽管在时间上有时会有所滞后,但总的发展趋势却是一致的。发达国家外资投资的景气与衰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与世界经济的景气与衰退密切相关的,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相关关系就不像发达国家那样紧密。上述这种一般发展趋势并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如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衰退期间大力推行国营企业的民营化,从而导致了在经济衰退期间仍出现了外资投资反而有所增长的情况,这种特殊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曾出现过;再如1998-1999年在韩国经济衰退期间,国际跨国公司大举在韩国进行企业收购、兼并投资也曾导致该两年韩国外资投资的剧增,但这些特殊情况并不能改变上述的一般发展趋势。
在1997年到1999年三年期间里,世界经济仍处于增长期,世界直接投资额分别以25.2%、42.4%和57.3%的较快速度增长。发达地区的外资投资额则分别按22.7%、75.1%、74.6%的更快速度增长,而亚太发展中地区则只有9.6%、-7.8%和19.3%的增长速度。如果不是按国际收支数字计算而是按当年的批准投资额计算的话,那么这种差别与不平衡就会更加明显了。在2000年以后,2001-2003年是世界经济的持续衰退期,世界直接投资和发达地区的外资投资趋向大幅度下降,但亚太发展中地区在2001-2003年期间的外资投资下降幅度却远远低于世界和发达地区的下降幅度。而且该地区在2002年的第二次经济复苏期间由于得到内需扩大和区域内经济合作加强、贸易扩大的推动而取得了5.4%的经济增长率,比2001年的3.5%回升1.9个百分点,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回升幅度(从1.1%回升到1.7%)和发达地区的回升幅度(从0.7%回升到1.5%)。从而使亚太发展中地区在2002年的外资投资下降幅度也从2001年的31.5%缩小到-10.9%。
二、区域内各国(地区)间的不平衡
亚太发展中地区按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经济开放的时间先后可以划分为三片分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准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四国)与新经济增长区(联合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中国、越南与印度列为亚洲发展中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区)。在1980年、1985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2年,这三片分区所占的外资投资比重的发生较大的变化。金融危机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东盟地区的外资急剧下降,该地区在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96年的20.9%剧降到2000年的3.0%,之后随着金融市场逐步趋向稳定和经济有所复苏,2002年回升到4.7%。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轻的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所占的比重则从1996年的30.3%剧升到2000年的66.4%,其后由于东盟四国的经济复苏和中国入世的影响,其所占的比重转趋下降,2002年降到30.5%。而基本上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新经济增长区,中国所占的比重在入世后由于外资投资大量涌入而从1996年的48.8%剧升到2002年的64.8%。
表2 亚太发展中地区各片分区所占外资投资比重的变化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书》有关年版的资料整理、编制。
就外资投资在亚太发展中地区区域内的投资流向变化趋势看,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投向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社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80年代中期以后,在亚洲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推动下,外资投资主要投向东盟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要投向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
三、中国约占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的半数
2000-2003年期间,中国的年平均投资额达468亿美元,占同期亚太发展中地区年平均外资投资额1020亿美元的45.9%,约占有后者的半壁江山。自1992年中国扩大对外经济开放之后,它的外资投资便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中,1996年以后每年均有4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投资额,2002年突破了500亿美元(见表3)。
表3 1995-2002年中国外资投资的若干经济指标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数据库的资料整理、编制。
1992年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在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投资总额中一直占有40-50%的绝大比重,原因在于:(1)有着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国政府自1980年实施对外经济开放以后,一直积极采取了欢迎外资的政策,并不断整备市场经济体制、法制体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2)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对寻求市场型的外资投资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3)拥有充裕的低廉劳动力,劳动力文化素质较高、对寻求低成本资源和寻求效率型的外资投资也同样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4)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5)社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6)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切实履行承诺,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放宽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经贸管理体制。
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从1998年到2002年的五年期间中国商品进口贸易总额已达到10698亿美元。预计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三年期间,中国的商品进口贸易总额还将达到1万亿美元。对于外国投资商来说,中国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它将向世界各国投资商提供潜力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合作机会。
四、欧美跨国公司的收购兼并投资趋向缩减
在1997年—1999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欧美跨国公司曾经于1998年和1999年利用亚太发展中地区的货币贬值、股市价格下跌和当地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和有利时机大举在亚太发展中地区进行企业的收购、兼并投资。但进入2000年以后,亚太发展中地区的经济走向稳定与复苏,2000年下半年起欧、美经济趋向衰退。为此,自2000年起欧美跨国公司在亚太发展中地区的跨国企业收购、兼并投资便转趋大幅度缩减(见表4)。
表4 国际跨国公司在亚太发展中地区的跨国企业收购、兼并投资额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书》统计附录。
五、来自欧美国家的外资趋于下降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亚太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推动下,亚太发展中地区的外资投资总额中,来自亚洲区域内的投资所占的比重不断趋于增大,亚洲区域内投资的主要来源是日本和韩国、台湾,它们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到了危机的较大影响,经济衰退、对外投资实力减弱,对区域内的资本投资大幅度缩减,所占的投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欧美国家则乘亚太发展中地区在金融危机期间货币贬值、股市价格下跌、投资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扩大对该地区的直接投资。在1998-1999年,欧美国家在亚太发展中地区的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而区域内投资所占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1年以后,欧美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对亚太发展中地区的投资有所减少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相反地,来自亚洲区域内的投资则有所增大,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见表5)。
表5 1995-2002年期间(1)东盟四国外资投资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注:(1)本表在1995-2002年期间内选择了金融危机前的1995、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和欧美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后的2001年、2002年这四个有代表性的年份进行比较。(2)该年马来西亚有来自德国的一项大型石油化学工业投资项目,投资额达47亿马元(合12.4亿美元)。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会,《世界投资白皮书》,各有关年版。
六、外资投资的产业部门分布的变化
在2001-2003年外资投资衰退期间,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投资的产业部门分布有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部门(特别是石油)的外资投资降幅较小,所占的投资比重有所增大;在制造业部门方面,电气与电子机器工业部门的外资投资降幅较大,但炼油、天然气液化工业部门与化学制品部门降幅较小,有些国家反而有所增大,如2002年德国在马来西亚的石油化学工业部门便有一项投资额达47亿马元(合12.36亿美元)的大型投资项目;在服务业部门、旅游、金融、贸易部门的降幅较大,而电讯服务部门则降幅较小。但由于亚太发展中地区之间的情况差异较大,它们之间的外资投资产业部门分布的变化也有差异,如东盟四国在2001-2003年的制造工业部门的外资投资比重趋于下降,但马来西亚、印尼降幅较小,而中国外资投资在制造工业部门的分布比重却反而趋于增大,从2001年的66%增大到2002年的70%。
七、外资投资的资金途径结构的变化
在外资投资的股权投资、公司间贷款和利润再投资的三种资金投资途径中,由于欧、美、日经济近年持续衰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贷款大量减少,甚至出现子公司向母公司大量偿还贷款的投资资金回流的趋势。同时,利润再投资也趋于大量减少。(见表6)
表6 1999-2002年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投资的资金途径
(单位:百万美元)
注:(1)指股权投资;(2)指公司间贷款;(3)指利润再投资。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有关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数据库资料。
八、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的前景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于2003年9月8日发布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书》的预测,2003年亚太发展中地区的外资投资难以有明显的回升,只能有微幅的回升。尽管如此,该地区仍将发展中地区的首位外资投资受资地区。但从中期看,世界的外国直接投资和亚太发展中地区的外资投资的前景将会趋向好转。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投资促进机构(IPA)于2003年3月进行过一次征询调查,其中向亚洲地区的IPA发出的征询题目是:“与近两年(2001-2002年)相比,你如何看待贵国的外资投资的短期(2003-2004年)和中期(2004-2005年)的前景呢?”在28个有复函的亚洲国家IPA中,在短期前景展望方面,认为将会有所恶化的占4%、认为将会保持原状的占32%,认为将会有所改善的占64%;在中期前景展望方面,认为将会保持原状的占2%,认为将会有所好转的占98%。应该认为,这些展望符合亚太发展中地区外资投资发展趋势的现状与前景。
收稿日期:20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