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局 辽宁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应用西药的安全性及其管理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前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后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对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西药可以有效的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为此,在西药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以提高西药的应用疗效,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西药;临床应用;安全性;管理措施
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科学合理的用药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若是用药不合理,不仅无法治疗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在西药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药物特点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疗效。我院对收治的进行西药治疗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为8~75岁,平均为(47.3±10.9)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为7~78岁,平均为(48.1±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遵照医嘱进行用药治疗,没有给予合理用药管理干预。
观察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药物管理:因为西药种类繁多,在存放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对药物进行分类存放,可根据临床用药方式的不同存放,例如口服药、注射药剂、外用药剂等。另外在存放药品时尽可能置于阴凉避光的位置,做好防火、防潮、防污染等工作,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存放。需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需要特殊存放的药物,例如需低温存放的药物、毒性药物及麻醉药物等需要按照特殊的要求进行存放管理,并需专人管理,以防误用、滥用。并需要对药物进行定期的检查核对,清理过期药物,补充缺损药物,并遵守“先进先出”的用药原则,以减少药物的浪费[1-2]。(2)人员及制度管理:需要完善药物应用管理机制,对药物质量进行控制及管理,对药品配伍禁忌需要进行严格的核查。另外需要配备专业及经验丰富的药剂师进行管理,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更新管理人员所掌握的药理知识,也可通过外聘等形式招入具有高素质的专业药剂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团队整体的素质。此外医院定期培训操作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操作,确保树立正确医德品质。(3)用药管理:在给予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详细告知患者药物可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自行加量或减量,以保证用药安全。当患者药物使用完毕时需要及时取药,避免时间延误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西药用药患者用药不合理事件(不恰当用药剂量、不合理用药方法、不合理西药联用、重复用药等)的发生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嗜睡、疲累、发热、过敏、头晕、恶心)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此次研究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不恰当用药剂量1例、不合理用药方法2例、不合理西药联用0例、重复用药2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中,不恰当用药剂量5例、不合理用药方法4例、不合理西药联用3例、重复用药4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1.3%。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2例、疲累1例、发热0例、过敏0例、头晕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共有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5例、疲累2例、发热4例、过敏2例、头晕3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进行合理用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应用,将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大限度,且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伤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药物治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例如不恰当用药剂量、不合理用药方法、不合理西药联用、重复用药等,严重影响了用药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西药的应用进行合理的管理干预,以降低用药不合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对西药应用进行管理干预,需要掌握药物的来源,保证药物来源的合法性;严格把控药物的质量水平,抵制任何假冒伪劣药物;提高医生及药剂师的用药素质,降低重复用药及滥用药物的概率,并建立药物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对于药房过期及禁止使用的药物,需立即清除并停止使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在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未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干预的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加强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干预,可以降低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减少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因此,可在西药的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鹏举.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135-136.
[2]王喜玫.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6):227-228.
[3]蒋丽,沙春慧.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12.
论文作者:黄俊梓 张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患者论文; 西药论文; 药物论文; 不合理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