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谢春汉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谢春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 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研究CT、MRI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是的表现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到2016年所收治的5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CT和MRI俩种诊断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为CT组(26例)和MRI组(32例),分析比较俩组不同的检测方对不同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2组患者的不同发病时间和检出率。结果:在58里脑梗塞患者中MRI总共检测出51例,占总患者的87%高于CT检测的合格率。并且MRI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的诊断更为敏感,其敏感性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和CT 都是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但对于早期诊断的各种类型的病症MRI的检出率高于CT,更加的有效,建议在临床诊断那种结合两种方法提高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CT检查;MRI检查

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甚至占脑血管疾病中的75%。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但其发病率较高,病发时间短,残疾率、死亡率也很高。大面积脑梗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中脑动脉的主干堵塞,并伴随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现象。脑梗死的表现有,头脑不清楚,意识下降,言语不清等。为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疾病,就必须提高CT诊断与MRI诊断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并且排除其中有家族遗传史和疾病史的患者以及精神疾病史患者,肝肾功能患者。基础疾病:肾衰竭11例,糖尿病13例,意识障碍9例,脑水肿2例,恶心例,抽出9例,偏侧乏力12例。将观察的患者采取CT诊断和MRI诊断的方法,并且诊断的时间都低于24小时,其中22例<6h,36例6~24h。

1.2检查方法

采取CT诊断和MRI诊断都要经过患者和以及其家属的同意。采用先进的美国进口的CT机,64排VCT对患者进行检测,首先帮助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让患者的头部首先进入仪器中,从颅底到颅顶进行检查,连续不间断的进行逐层扫描,医务工作人员在再处理工作站中分析数据,保留完整的影像资料。

1.2.1CT诊断检查

对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步奏检查,以OM为基线,从患者的头颅底部从头颅顶部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扫描24层,其中层厚5mm,层距为5mm。如果于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的地方,要将发现的病灶放大处理。通过CT图像的观察,进行CT诊断,由于CT图像是层面图像所以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逐层多个连续层面的扫描,使整个病灶成立体的显示出来

1.2.2MRI诊断检查

对患者进行常规轴位扫描,头颅线圈采集信号,层厚为5mm到1mm,层距为4mm到1mm,横轴扫查为T1WI/SE:TR/TE是428/10ms,T2W/ISE:TR/TE是8000/89m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比较CT诊断和MIR诊断的检出率

②比较俩种方法对病灶的检测情况

1.4数据处理

准确记录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数据,使用统计的软件,对数据做出真理,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分别记录CT诊断和MRI诊断的各自的检出情况,检验的平均数,标准差。

2.结果

从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来看,MIR的检出率要大于CT的检出率.从俩种方法显示病灶的方面看,MRI可以更加清楚的检测出更加微小的病灶,所以MRI的诊断更加精确,所以MRI检查出的病灶数要多余CT,俩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人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多发人群,脑梗死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很高,主要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引起的,并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呕吐,意识不清楚,头痛头晕等症状。在目前的医学界,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如果大脑中的脑梗死面积大于4cm,有关梗塞部分的脑叶超过3个,就将其视为大面积脑梗死。根据病情,可以将脑梗塞分慢性,急性和亚急性的情况,病情发现的越早,但部分在临床中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是,由于病灶的微小或是没有特异性,就有可能产生误诊或是未能加测出部分隐藏性较高的病灶。在本组研究中CT与MRI的检出率比较,MRI的检出率较高,在初步检测后的24小时内要进行复诊,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病变病情发现的越早,对疾病的治理与控制就越有利,所以我们应该较强对脑梗塞疾病的检测力度,在疾病的早期就发现,并及时控制病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就具有极大意义,有利于尽早的确诊,在治疗中处于有利地位。

脑梗死的病变特征:①患者通常在丘脑、脑叶灰白质分界区出现梗死的情况②病变部位的密度要高于正常的组织,而在其中由于缺血而出现脑梗死的情况为低密度③从影响图像中观察,,出现高密度阴影的区域是由于出血性梗死出现的斑片和血块,而呈现出斑片状和回旋状的图像的是缺血性脑梗死。

CT诊断和MRI诊断都是检测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诊断方式,能够是病情通过影响图像清楚的展现出来,在病变的早期即使检测出。其中MRI在临床检测中的检出率更高,对病灶更加敏感,能够检测出更加细微的病变区,有利于病变在初期就得到控制。CT检测对直径大于6mm的病灶比较敏感,CT的影响图像呈现出的特点是不规则的形状和形状大小不同的扇形,但是对于病灶的边缘不太清楚。MIR诊断大面积脑梗死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观察过T1、T2驰像时间了解病变的情况在患者的并发的初期,对于病患最明显的脑组织水肿MRI会有较长时间的延迟,随着病情的加剧,脑水肿发生恶化,变成血管源性水肿,并且伴随着大量的蛋白质渗出,使MRI的延长时间变的不明显,但就T1和T2而言,其中T2信号的增强更为明显,比较敏感。

本次研究发现,CT诊断与MRI诊断都是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但MRI检查的检出率,以及对微笑病灶的检出率都明显大于CT诊断,两者的差异对研究和改进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脑梗死早期诊断轻微症状和临床患者是应当先采用CT检测,但CT检测扫描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需要在进一步用MRI诊断进行复诊。所以此结果证实了MRI可以更加敏感,准确的检测出病灶,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出微小的病灶,更够尽早的发现病变,为患者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与死神赛跑,站在有利点。但采用MRI诊断的费用要高于CT诊断,医疗费用更高,有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CT诊断和MRI诊断都是临床中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诊断方法,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响图像在成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MRI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出比较微小的病灶,而且检出率也高于CT诊断。

参考文献:

[1]陈金银,汤琅琅,邱清香,等.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47-49.

[2]葛海兰.多层螺旋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71-72.

[3]王远景.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比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8):52.

[4]马丰文.急性脑梗死应用CT与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5):637-638.

论文作者:谢春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谢春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