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大塘幼儿园 陈淑慧
一、研究背景
小篮球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一种球类游戏,但活动的形式,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拍球层面上。日本学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幼儿运动技能、技巧的发挥,也在于幼儿在多种体验后获得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俄罗斯幼儿教育十分重视运动与游戏的结合,强调其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并指出其借助情感影响对形成幼儿积极个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外学前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幼儿身心发展。据国内外资料显示:研究幼儿园小篮球活动对儿童的价值和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设计和组织实施小篮球活动,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反过来,如何通过小篮球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小篮球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哪些积极心理品质,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
二、研究依据
(一)国内学者孟万金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理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小篮球活动比较符合3—6岁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它具有简单方便、集体性和对抗性的特点,表现出的趣味性和多功能性,有利于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
三、概念界定
(一)幼儿积极心理的定义
根据学者孟万金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理论,对幼儿积极心理定义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正向的心理特质,受到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的相互影响。
(二)小篮球活动的定义
小篮球活动是指运用比成人和少年篮球还要小的、适合于3—6岁幼儿使用的小篮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如小篮球游戏活动、小篮球操等。
四、研究目标
(一)对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分析确立本课题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维度。
(二)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制定出大中小班小篮球促进积极心理的情感目标,探索如何通过小篮球活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结合大中小班小篮球情感目标,设计促进幼儿积极心理的小篮球游戏,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幼儿小篮球活动汇编。
五、研究内容
(一)为确定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维度,本研究将依据孟万金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理论来划分维度、编制问卷,并对本园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
(二)在确定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维度下,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制定大中小班幼儿小篮球活动促进积极心理的情感目标。
(三)探索开展小篮球游戏过程中促进积极心理的多种组织方法和指导策略,根据所制定的小篮球情感目标设计一系列的小篮球活动。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广泛系统地搜集文献,并进行理论体育和积极心理学习,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有效,准确把握当前研究的方向以及教育理论。
(二)观察法
通过定期对幼儿小篮球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适时观察并做记录,并对其积极心理行为进行分析,为实验研究做好基础准备。
(三)行动研究法
根据国内学者孟万金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理论,对3--6岁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爱心、勇气”小篮球的情景游戏进行测查,并进行前测数据收集。
(四)问卷调查法
通过以问卷形式向被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家长进行了解情况或征询建议意见。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9月)
1.抓住课题的研究方向,申报、立项、 论证,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确立研究对象为大、中、小各一个班幼儿,启动研究工作。
2.向家长共发放86份《关于开展小篮球活动家长问卷调查》问卷。
3.围绕“爱心”和“勇气”这两大目标,向家长和本园教师进行《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目标确立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
4.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篮球技能测查。具体项目如下:
5.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积极心理情景测查。
6.课题负责人制定学年计划,明确各成员的分工,落实实施。
7.查找并购买有关积极心理和篮球专业的书籍,便于老师更深入了解幼儿积极心理的知识和专研小篮球。
(二)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
1.制定园内教师及保育员小篮球技能培训方案,并将培训范围扩展到园外姐妹园骨干教师。
2.撰写教案和落实活动实施。从积极心理的教育目标出发,设计各年龄段的小篮球活动教案,落实小篮球活动实施,定期进行意见反馈,再修改、然后资料收集。
3.每月进行课题研讨。根据实践过程老师遇到的疑问,对不同小篮球游戏环境中的幼儿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经过不断归纳总结逐步研究出小篮球活动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4.设计“爱心”“勇气”的运动性区域。着重设计一系列个人或团体合作的小篮球游戏活动,探索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篮球游戏,让幼儿从中体验喜悦、自信、勇敢的精神。
5.每学期课题组成员抽取一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撰写小篮球活动个案观察表。记录幼儿小篮球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并详细分析其心理方面的趋向。
6.对幼儿进行“爱心”“勇气”游戏的后测数据收集,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对比分析。
(三)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3月)
1.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等资料。
3.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请有关教研、科研专家鉴定。
4.结题。
八、研究成果
通过小篮球活动不但能促进幼儿小篮球技能的发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渗透积极心理的目标,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然而,当幼儿形成乐于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合作、不怕困难、大胆挑战、解决困难等积极心理品质时,又能服务于小篮球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小篮球技能得到提升。
(一)小篮球活动促进了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篮球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自身机体的生长发育,更是促进幼儿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能培养集体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幼儿与同伴交往、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通过发放教师问卷(大、中、小)班小篮球活动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爱心、勇气”情况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并将前测、后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结果。如下图:
大班幼儿前、后测查对比(图1、2)
图1 幼儿积极心理“爱心”目标
图2 幼儿积极心理“勇气”目标
如:大班爱心目标小篮球活动《大带小》中,教师为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创设共同玩小篮球的游戏场景,在前测中62.5%的大班幼儿多选择自己玩球或同班幼儿玩球,缺乏大带小的主动性,为了培养促进幼儿爱心目标的发展,教师在提高中班幼儿控球能力的水平外,在早锻活动,运动性区域活动中创设小篮球类游戏,鼓励大班幼儿主动与中班幼儿共同玩“接力球”“抛接球”等小篮球游戏。大班幼儿逐渐表现出主动照顾中班幼儿的明显心理积极行为,并在后测中达到71.88%的达标率。
中班幼儿前、后测查对比(图3、4)
图4 积极心理“勇气”目标
小班幼儿前、后测查对比(图5、6)
图6 积极心理“勇气”目标
如:小班幼儿初入园,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在生活游戏中,面对陌生的环境或事物时会有惧怕的心理行为表现。教师为幼儿创设《螃蟹夹球》游戏场景时,在前测中只有12.50%小班幼儿不害怕和愿意与同伴玩游戏。教师以球为载体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小篮球游戏,如:“打老鼠”“运西瓜”“球儿真好玩”“球球总动员”“吓跑大鲨鱼”等。促进幼儿“勇气”目标的发展,幼儿变得活泼开朗,大胆与同伴一起活动,对感兴趣的活动能坚持一段时间,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时都不惧怕了。并在后测中达到83.33%的达标率。
综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小篮球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自身机体的生长发育,更是促进幼儿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能培养集体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幼儿与同伴交往、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包括开朗、乐观、自信、坚强、勇敢、合作、不怕困难、尽责、坚持、适应性等,验证了小篮球促进幼儿积极心理的实践设定的出发点。
(二)编辑《幼儿小篮球活动汇编》
经过一年多的探讨、摸索,核心组全体老师努力钻研,认真参加每次的科研活动,我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倡导“启蒙、健康、快乐、合作”和“快乐篮球、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遵循“兴趣为本、健康为先,游戏为本、童趣为先”的基本原则。并在积极心理的理论指导下,积极积累每次实践活动资料,逐渐归纳、编辑出《幼儿小篮球活动汇编》,为幼儿园小篮球活动普及提供教育模式和专业指导;同时通过小篮球活动增强幼儿运动锻炼,用小篮球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小篮球活动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1.自由探索,发挥主体
对小班来说,他们的思维活动具体形象,认真水平低,其体力较弱,活动能力和自控能力均较差。因此,开展的活动常以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主。小篮球活动中,我们力求幼儿能得到自主发展、自我创设和自我实现。每一天幼儿都可以自由地在一个有序、生机勃勃、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小篮球游戏。我们注意到,幼儿只有在自己做主的活动里,没有成人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老师亲切、热情的语音引导孩子,不给孩子强制性的任务,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没有心理压力。
2.家园共育,促进发展
家园合作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和”字,让小篮球游戏走进家庭,即幼儿在家园共育下健康成长。难题来了,家长不知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教些什么技能呢?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为了提高家长对小篮球游戏的重视,我们与家长收集国内外篮球明星的相片,一起布置“篮球明星榜”。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们逐渐认识了小篮球对孩子身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另外,体专老师拍下小篮球技能的分解动作并讲解动作的要领视频发到班上,让老师通过Q群发给家长。以往放学后,孩子只能看电视、打游戏,他们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孤独、不快乐感随之而产生,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但家庭中通过小篮球游戏与孩子一起玩耍、共同锻炼,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能使自己紧张生活得到调节。在家庭亲子游戏中,是全家总动员。聪明的家长把家中的废弃纸箱、篮子、桶当作独特的游戏道具。我们还请来当体育老师的家长做助教进课堂,讲解篮球的知识和传授篮球的技能等。刚开始时的亲子游戏是由幼儿园所设计,基本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和家长合作、勇敢、不怕困难。后来,家长会主动把自己与孩子设计的亲子游戏在班Q群上互相分享。在家庭中,孩子与家人也能够保持快乐和积极的情绪。
3.多种玩法,体验成功
小班可以原地拍球、快走滚球、抛球进筐,中班可以连续拍球、合作抛接球、投篮,大班可以(高、低)拍球、合作传接球、(快、慢)运球走等。我们还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小篮球的玩法,孩子们便会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拍球方式。 如“花样拍球”:几人搭肩拍球、抛后自接球、多人弹地传球、传球接力、三角传球……在六一节我们根据“花样拍球”创编了《小小宝宝NBA》表演。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就会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在一次次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中,对自己和同伴的认识不断加深,自信心和爱心也随之增强。
4.创设情境,注重趣味
与积极心理活动的目标相结合,着重设计一系列情景式的小篮球活动。即在组织幼儿小篮球活动时以故事情节贯彻整个活动中,让幼儿扮演角色使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小班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老师设计的小班情景游戏大多以动物为主。如:游戏“小动物找家”老师和幼儿在场地四周创设一些小动物的家,然后让幼儿扮演小动物,边走边运球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家,和小动物打招呼“小白兔,我会低拍球。”这样的小篮球游戏,既满足了幼儿对小动物的表现欲,又发展了幼儿语言和练习了拍球、运球的技能。而中、大班的幼儿已经掌握一定动作和技能,对竞赛式游戏和探索式情景表现较大的兴趣。把小篮球寓教育有角色、有情节、有竞争的自主游戏中,使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动机,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的游戏角色扮演。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经过一年多的探讨、摸索,课题组全体成员老师努力钻研,认真参加每次的科研活动,互相协助,积极积累每次实践活动资料,老师们在实际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创编出《幼儿小篮球活动汇编》。
2.提高了教师活动组织能力。成立了“篮球雏鹰”工作坊,组织片内幼儿园骨干教师参加研究工作;并传授基本的篮球技能与知识,提高她们小篮球活动的教学水平。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小篮球活动,达到基本的体能锻炼的目的,也让幼儿比较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胜利为目的的,有与同伴竞争而获得成功,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竞争性能够增强幼儿心理的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论文作者:陈淑慧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幼儿论文; 篮球论文; 心理论文; 游戏论文; 心理品质论文; 小班论文; 目标论文; 《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