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支持下国土资源管理及创新论文_刘萍

信息化支持下国土资源管理及创新论文_刘萍

临澧县国土资源局 湖南常德 415200

摘要: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要求在当前有所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创新,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详细分析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问题,最后探究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和创新应用措施,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及创新

1导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国土资源管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得国土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较严重,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环境下,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性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信息化时代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愈来愈普遍,应用领域间的相互促进及竞争的态势也愈来愈明显。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和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问题分析

3.1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在目标方面要明确,主要是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实际管理的需求作为总目标。当前的信息技术比较完善,在新的应用技术支持下,就能有效构建完善的及功能齐全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从而满足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及政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任务主要是,不断强化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调查信息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障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良好进行。

3.2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分析从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及业务部门,在信息化的系统掌握及使用水平方面还需要加强,在对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上还需要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存储和读取等正确的操作还需要加强,而且基础的理论层面也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数字化信息的积累还需要加强,在数据的获取及更新方面比较滞后,尤其是基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来源方面质量比较差,对真实性信息的掌握很难做到全面性、准确性的呈现。有的在电子数据的建立方面标准不统一,数据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共享,不能有效满足实际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现在的一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网络的集成度比较低,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效率比较低。另外,在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中,管理的手段方式不够科学,对实际管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相关的网络互联建设的设备还不够完善,国土电子政务的使用率比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机构不健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少统一性及规范性等。因此,应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4科学合理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所遵循原则及政策精神

4.1科学合理的国土资源管理管理体制所遵循的原则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任何一种体制的构建都需要一定的原则作为指导,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构建及其完善也不例外。笔者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合理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所遵循的原则有制衡原则、协调原则、目标原则、法制原则、人民参与管理原则、决策民主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等七方面。

4.1.1制衡原则

“制衡”是“制约和平衡”的简称。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制衡原则是指国土资源的立法、司法中行政权力各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牵制和协调所体现的原则。实行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国土资源行政权力过分膨胀,导致专断、滥用权力,以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草生。

4.1.2协调原则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总目标为最高原则。国土资源管理协调的范围大体有4个方面:①各级政府内具有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部门之间的协调;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如财政、人事、工商、税务……部门)的协调;②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内部各单位的协调;④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协调。

4.1.3目标原则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任何社会组织一样,必须有正确、科学、可行的目标和具体分解的目标系统,只有这样才可能指导部门中每一执行者的行为方向。确定目标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职能,它先于行动,并指导行动的科学方向。正确地确定目标后,还要为完成目标选择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否则就会成为毫无实际结果的空谈。

4.1.4法制原则

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制原则是指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将其管理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和方法通过立法程序制定为行政法规,用法律的手段确保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以确保自身正常协调地运转的原则。法制原则要求与国土资源有关的法规应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创造性。稳定性是指行政法规一旦制定实施,未经法定形式修改和废除,就一直有效。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土资源事务的增多,法规自身还要不断地修改和补充。规范性要求国土资源管理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律化,为依法行政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

4.1.5人民参与管理原则

人民参与管理原则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基本趋势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土资源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形式有3种:①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代表机关对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给予重大影响;②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国土资源管理;②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土资源管理基层组织的有关活动。

4.1.6决策民主化原则

实行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问题决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要求。因为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中,就包括他们在国家决策上的发言权,即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出各方面的建议、主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确立权利义务观念、法纪观念,也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4.1.7经济效率原则

国土资源管理要遵循少花钱多办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用最小的投入(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社会综合效果)的原则。为此,国土资源管理应当努力实现组织机构合理化,行政工作程序化,工作责任制度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审计制度完备化,以最大限度地符合经济效率原则。

4.2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

2005年7月25日至29日,国土资源部在青岛举办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上,召开了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座谈会上,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长汇报了目前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交流了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的经验和做法。在培训班的结业式上,国土资源部孙文盛部长针对部分同志认识不足的问题,就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着重强调了三点意见:

4.2.1全面贯彻国务院精神,继续推进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国务院对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十分明确,专门印发了文件。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级党委、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领会、宣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这项改革切合实际、符合国土资源管理特点,是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比较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更坚决、更主动地将这项改革进行到底。在全面推进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明确这项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出发点是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重点是强化省级政府在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保护耕地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提高执法权威,保证令行禁止。要认真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转变、调整省、市、县、乡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合理安排从规划、管理到执法等方面的事权关系,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落实参与宏观调控职能的要求。

4.2.2坚决按照中组部通知精神,完善领导千部管理体制

随着省以下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实,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干部管理上的任务明显加重了,责任明显加大了。因此,应当充分了解干部队伍实际,把握干部管理的新要求,逐步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善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管理。抓紧研究干部教育培养、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各环节的措施办法,构建干部全程管理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管理体系。要转变用人观念,放开用人视野,创新用人机制,选用品德好、有能力、会干事的干部。要努力改善和创造有利的环境,把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保护好。这是我们系统实现观念、职能、作风“三个转变”的关键所在,一定要紧紧把住。

4.2.3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基层国土部门建设

县、乡国土部门是我们系统管理的前沿阵地,是各项工作部署的具体落实的依靠。基层机构的虚实强弱,最直接地反映着我们的体制状况、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国务院文件对基层尤其是国土所的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各地在加强基层建设上都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当前不少地方还存在机构、编制、经费、职能不明确不落实、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基层建设,需要正视现实,需要上下共同努力,各个层面上都要有效展开工作。部里要继续做好协调推进工作。省级厅局要从本省(区、市)的实际出发,加强沟通协调,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实做细。要充分用好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县级国土部门,尤其是国土所的建设困难不小,我们既要全面谋划、常抓不懈,也要突出重点和关键。在全面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和程序建设,推进土地审批、矿政管理和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要通过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来完善管理体制,使之与发挥职能作用、树立良好形象相适应。

5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5.1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演变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沿革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演变到目前这一过渡阶段,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垂直管理阶段、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阶段、省级以下垂直管理阶段。

5.1.1垂直管理阶段

1949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由政务院内务部下设的地政局负责全国各类土地管理工作,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广大的农民参加土地改革,消灭封建的土地制度,建立起农民劳动者个人土地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创造条件。土地的公有制制度建立以后,1956年至1979年以前,人口众多与农业生产力低下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满足粮食供给的是土地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一个目标约束下,最大规模地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产量成为工作重点,农牧渔业部成为农用地的管理部门,通过大规模的复垦与开垦耕地、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尽可能地通过扩大耕地数量来保证对农产品特别是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民政部、林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等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分散管理各部门建设用地。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农建设用地需要加速,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这种分割、部门分管的多头分散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造成了农地利用片面强调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耕地开发出现了“毁林种粮”、“围湖造田”土地利用结构失衡现象,由于各自为政造成建设用地土地失管失控。

5.1.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阶段

为解决城乡土地管理混乱的局面,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确立了全国城乡统一管理的土地管理体制,形成了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乡(镇)五级土地管理体系①。这种体制在业务上实施垂直管理,即业务上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上下贯通的土地职能部门和机构接受上级部门的“条条,’管理;在行政上实施分级管理,即每一级地方政府内部,按照管理内容划分出的土地职能部门受本级政府的领导,实施“块块,,管理,这种“条块”结合,以“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对保护耕地、保证建设用地需求,建立土地市场是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引发地方保护和地方利益欲望种下了种种隐患。为加强国家对全国各类土地的调控能力,199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土资源相对集中管理体制开始构建。这种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球的,能够促进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有利于依法维护国土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权益的,政企、政事分开,“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次改革从机构设置上实现了国土资源由多部门分别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转变;在事权划分上,加强了国土资源机构的领导,确定了国土资源管理双重领导体制,即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需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的规定;明确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国土资源部的行政职能,主要集中到依法行政上来,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大大强化了对国土资源管理。

5.1.3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阶段

2003年12月27日,时任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对国土资源系统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2004年4月,国务院与中组部分别下发了《关于调整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通知》,根据《通知》的要求,省级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将从由政府的组成部门转变为政府工作机构,领导干部则由地方党委管理为主改为由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为主。2004年底,这项改革措施全面启动,改革后的省级国土部门维持现状不变;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班子由上一级国土部门任免;设区的市(州),土地管理权上收,区一级国土资源局设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县(市、旗)人民政府管理;县(市、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土地监督制度也随之出现,2004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此通知中,“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职能,,赫然在列,随后,土地督察专员制度出现①。

5.2国土资源省以下垂直管理的的作用分析

5.2.1确立省级以下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的意义

党和国家对国土资源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目标,确保政令畅通,使土地管理进入一个有序的健康轨道;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加强地方国土资源主要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建设。这项措施是中央政府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新的管理体制的诞生,明确了土地监管的权限范围,转变了地方政府的角色,可以让各级土地监管部门轻装上阵,也理顺了当地政府与国上资源管理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使土地管理进入一个有序合理的轨道,新的管理体制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管理责任,更加明确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局的责任。

5.2.2在管理体制上更加适应国家强化国土资源宏观调控和保护资源的方针政策

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可调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矛盾加剧,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遭到了掠夺性的破坏,生存空间日趋狭小恶化,土地成为是维持人类生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大部分矿产资源的保有量逐年递减。面临这样严峻的现实,我国政府在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上产生了危机感和使命感,在采取一系列强化土地管理措施的同时,提出对我国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集中土地管理权力,加强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土地管理的控制能力,实行国土资源管理省以下统一管理,使土地管理体制的规格进一步提高,切实提高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往由于土地管理权限的分散,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土地在经营和管理上有较大的决策权。加之近年来财政实行分灶吃饭的体制,许多地方将土地作为第二财政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土地管理问题日益严重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从维护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出发,实行国土资源管理省以下统一管理,将更合理地利用和有效保护士地资源,使之可持续利用,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管理土地,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措施,采取治本之策,使土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实行国土资源管理省以下统一管理,进一步强化土地集权管理主要体现在上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地和涉及国家利益的用地审批权,将这部分建设用地项目的审批权收归中央政府,或实行以中央管理为主、省政府管理为辅的方式。

5.2.3在土地管理权限划分上,进一步由分权为主向集权为主发展

为加强土地的中央集权化管理,一些国家建立和健全了隶属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省以下统一管理的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对地方和个人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如美国、新西兰、法国、日本、英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按照区域划分,逐级设置土地管理派出机构。这些机构除对辖区内的国有土地进行直接管理外,同时也负有对地方和个人所有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还有一些国家为使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更好地依法行政,将本国土地管理体制由原来地方分权管理为主变为以中央集权管理为主。如俄罗斯长期实行以“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近几年,该国虽进行了土地私有化,但该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却开始向“条条为.主”转变。我国实行国土资源省以下领导体制改革其基本思路也是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这样也便于国土资源体制管理与国际接轨。

5.2.4在中央和地方以及部门关系上,进一步由多头分散向统一协调发展

由于土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近一二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带有照顾本地区和本部门利益的倾向,造成土地管理上的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和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管用不分,以及管理成本加大、管理效率不高、中央和地方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关系和形象,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将国家的土地收益转为地方和部门利益,产生不适当的部门寻租、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土地的问题。随着土地利用和管理事务的不断增多,这种管理土地的体制日显不顺。为理顺政府在利用和管理土地上的关系,适时采取改革措施,对多年实行的土地管理体制进行扬弃和重组,进一步完善对各地方用地的约束机制十分必要。

6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6.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要想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上日程,要提高相关人员对国土资源的认识,合理规划和配置国土资源;其次,要完善国土资源的审批体系,对土地资源进行审批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公正、公开的对土地进行审批登记,防止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再者,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将国土资源管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将责任追究到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另外,要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健康、有序开展。

6.2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其次,要强化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队伍。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来激励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3加大技术的研究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技术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技术保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地质勘测技术,以技术为依托,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6.4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法

就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法》来看,其执法力度还不够高,进而使得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完善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法的意义重大。首先,我国政府及相关部分必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颁布全新的法律条令,解决规划功能定位不清晰、任务内容不明确、程序方法不科学、实施监督不有力等问题,进而保障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的合理性、科学性。其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快管理方式转变,强化战略思维和法治思维,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5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和农田使用保护

要不断加大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性,对于大型设施建设需要严格手续办理。同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针对农民宅基的问题,需要控制住房的自主建设、收回空置的宅基地,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注意建设节约用地。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还需要积极研究制定农村经济发展及土地合理流转使用的方法,促进生产的发展。在建设项目时,需要保护好农田和耕地,在使用农村土地资源时必须进行相关的规划,尽量不用或少使用耕地进行建设。

7结语

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飞速发展。依托数字国土工程和金土工程,基本建成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为主体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决策、监测监管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信息化已成为国土资源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蒋文彪.信息化支持下的国土资源管理与创新[J].地理信息世界,2013,01:24-26.

[2]刘聚海,王远,贾萍.在服务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中释放信息化正能量[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2:3-9+14.

[3]宋振丽.在服务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中释放信息化正能量[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141.

[4]黄东连.基于GIS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北工业大学,2016.

[5]黎松峭.以信息化规范创新国土资源管理[J].南方国土资源,2012,03:1.

[6]韩琼.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

[7]刘赛赛,李阳.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国土资源监督管理中的意义及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1:216.

论文作者:刘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支持下国土资源管理及创新论文_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