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陶庆生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 推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教育领域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政府的重大发展工程。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阶段转变,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同时高职毕业生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发挥政策宏观调控作用,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分析现有的政策出发,对比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政策,提出完善我国就业政策的举措,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在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下,在不同历史阶段与经济体制下制定的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则是指“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并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就业促进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在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一)就业需求促进政策
需求促进政策的核心在于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政府已出台了多项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如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困难毕业生就业、支持毕业生创业等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其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展就业岗位。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加大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扩大就业渠道。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落实减税降费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扶持力度,对于新招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且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等补贴。三是实施创业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多渠道支持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展全方位的创业帮扶。
(二)就业供给促进政策
供给促进政策的关键在于既要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总人数,又要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后者的核心在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一方面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掌握岗位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政策的实施使毕业生掌握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弥补自身不足,以使自己能达到企业和岗位的要求。
(三)就业供求匹配促进政策
供求匹配促进政策致力于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数量上失衡、结构上错位等问题,避免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就业岗位等现象的出现。在深化产教融合合作的背景下,构建“政校行企”的合作模式,政府通过与高校展开合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与企业以订单班或是共建人才基地的方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搭建共享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从而保证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市场中得到有效配置,使需求和供给形成一个闭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行。
灌服驱虫药后48 h和144 h后,对上述20只山羊分别通过直肠采集粪便,标记后放置冷藏箱保存,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检测。
二、国外就业促进政策的分析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充、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对学生进行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地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话,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的理答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1.着力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毕业生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政策,调动各方力量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首先,应当根据地区重点和优先发展产业,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定制式的税收政策和融资机制,通过实施灵活、宽松的财政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以占领某个技术制高点为目标,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充分带动吸收毕业生的意愿和能力。其次,应当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人才配送等方式,整合资源,促进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支撑。再次,应当吸引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充分吸纳社会资本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中。合理利用第三方组织力量,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客观统计分析,对政府促进就业政策进行专业的评估,评估政策执行之后,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将出现的及时反馈,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的良好氛围。最后,应当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宣传与舆论引导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支持大学生就业。同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战略眼光和人才储备的角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整合基层岗位,加强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激发高职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热情,让其在一线服务中体现个人价值。
德国主要有双元制和学徒制两种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注重企业与学校的密切互动。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徒工制度,主要特征就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践与理论同时并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办学形式主要是职业学院。其就业政策的具体特点是:
1.知识技能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相符。“教学和科研统一”是德国高校职业教育的典型特点。德国高职院校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设置课程,学校的课程往往设置在需求量大、市场就业率高的领域,这样学校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德国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知识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各占一半,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既提升了理论思考的能力,又增加了创新的基础,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台湾心理咨询师陈志恒介绍了一个方法:将同理心用在自己身上。他认为,同理心是心理助人中使用较多的一个技巧,即在充分理解对方处境的前提下,主动将对方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这种方法用于情绪低落、沮丧的人时,往往有相当大的效力。而用在自己身上,也是效果卓然。因此,当负面情绪袭来时,别急着告诉自己“冷静”,或者“这种情绪不对,我得克服”,而是先找个地方,沉下心来,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状态,低声对自己说出自己的情况,告诉自己:
商量解决办法,最后得出:为了更方便地量开口向左的角,可在原有工具中再添一圈角度,这样,量角工具便有了内外两圈角度,可以更方便量出开口向左或向右的角的大小。至此,一个现代量角器顺利诞生,此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量角,总结出量角四要素:点对中心点,边对“0线边”,看清内外圈,再看另一边。
(二)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下的就业政策
3.建立就业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为跟踪制定的政策,对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估研究,促进更加有效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德国建立了就业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该体系指标中包括了多项参数和指标,比如稳定就业人数、再就业人数、领取救济金天数或失业保险等多项考核指标。在德国的就业评估体系中,还运用了比较成熟的雷达图分析法,通过目标与结果的比较评估,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就业绩效。政府部门利用该绩效结果,实行奖惩,实现自上而下各分支机构自身的纵向评估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横向绩效评估,根据横向评估结果,给予奖励,依照纵向评估结果,实施必要的处罚。
碾压通常可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步骤。摊铺机作业后的路面已具有一定平整度,初次光轮压路机碾压后获得较为平整的路面,此时路面已基本压实从而延缓混合料热量流失;复压将进一步使得路面的平整度和紧密度提高;终压由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收光,最终达到路面使用时的路表形态。
4.培养毕业生独立的就业观念。德国建立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主要是指导和协助学生建立起独立且具有忍性的大学就业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就业和择业之间很好的平衡,让学生在适应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自身能力,完成踏入社会的选择,而非是完全依托政府的帮助。这种政府的指导体系和主动就业的观念养成,带来了德国大学毕业生很高的就业率,同时奠定了大学生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基础。
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德国在学生生涯规划引导、就业风险防范、创业风险保障、就业指导、择业观引导、劳动保障、失业保障上都形成了成文的法律,在宏观政策和各项具体管理措施上都有详实的规定。政府部门还专门在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中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组织,如“大学协调组”,由政府提供经费和维持工作的各项活动开支,促进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紧密配合和沟通。
新加坡发展和创新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但其并非简单照搬,而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新加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加坡的基本高职教育思想是“教学工厂”理念,即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去实习,企业对每个学生都有考核评估。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在企业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就业力,更使企业得到了高质量劳动者。具体经验做法是: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下的就业政策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改革初期,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张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该类型的毕业生就业相对较容易。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型企业转变,在加上高职院校扩招,毕业生的数量激增,造成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增长相对放缓。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与高校毕业生存量和增量的增长速度呈不均衡发展,导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政府对错位的供求结构进行调整,使高职毕业生净增长数与企业新增的岗位需求数准确对接。
2.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指学校通过各类培训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真正实现了一体化的锻炼和学习。在政策引导激励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值守能力和操作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和社区的需求,以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新加坡注重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经历,此类学校中的教师有80%都是企业中有经验的骨干人员,他们虽是教师,但同时还保持着与原单位的联系,保障着企业的正常运作。
三、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建议
1.注重从体制上满足社会需要。由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成立了多个专门的工作机构,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订立了“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的职前培训制度。每位求职者必须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刚毕业的大学生需有一年的见习期。由政府用人部门或者资产投资安排岗位实习,并安排有专人指导,以提升其实践能力。在促进就业方面,新加坡政府控制进入综合性大学的人数,使综合性大学招生比例在全部生源的20%左右,其他未考入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和学生的学习教育成本,又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市场价值。在市场劳动力成本方面,新加坡政府也注重调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防止出现高学历、高技能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完备。德国明确将学习、科研、教学三者并列形成了形成一套完整而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并制定了就业服务体系,由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组成,通过发布统一的就业指导,各用人单位向学校推荐和介绍招聘需求,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双向选择的桥梁。
(一)促进企业就业需求
考虑到宁夏南部山区特别是西吉县、彭阳县北部、海原县中南部等区域水资源匮乏,没有可靠稳定的水源现状,下一步水资源开发要上下游兼顾,做好规划,新建工程不能影响已有的效益好的老项目。规划主要沿乡村骨干供水工程建设,为农村供水工程提供可靠稳定的水源。统筹人与水的关系,人跟水走和水跟人走相结合;统筹多种水源的关系,集雨、当地水和引客水合理配置、综合利用;中南部在依托现有扬黄骨干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固原城乡水源工程,进一步优化配置宁夏中南部水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等贫困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骨干工程和小型工程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供水工程体系。
2.积极扩大岗位需求。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更应注重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统筹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调整。首先,应重视对就业民生工作有帮助的技术服务型产业。从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契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对当前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其吸纳就业的潜力,增强其对技能型人才的吸纳能力。通过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和保障条件鼓励毕业生去中小企业和技术服务业就业,在资金、福利、社会保障、就业帮扶、社会宣传等方面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利益,扶植更多优质的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激发企业可提供更多岗位给毕业生。
3.鼓励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是就业之源,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大多学有一技之长,这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近些年来,政府已出台了相对完善的鼓励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为此,为了使政策能够正在落地,让有创业梦想的毕业生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创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实践项目中培养创业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帮助大学生扫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为他们创业保驾护航。
(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质量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要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学历结构合理、专业对口、技能过硬的教师团队。这就需要给予各高校灵活的人才引进自主权,吸引优秀人才来高职院校任职,进而优化执教团队的学历结构。此外,定期组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提升执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培养出既有渊博知识又具备精湛技术的工匠型大师。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加大外聘教师的参与力度,通过外部师资的补充来弥补校内教师队伍结构的不足。这需要由政府牵头,组织学校、企业等主体进行积极对接,将企业的优秀人力资源引入校园,通过设置兼职教师的形式,完善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人才流动衔接。由此,既实现了学校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又为学生接触前沿性技术提供了机会。
为消除各类统计数据在量纲、量级上的差异,本文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考虑到原始数据均为正向指标,选取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三)提高“人才-岗位”匹配度
一是构建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充足及时和有效的供需信息己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为达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实现“人才-岗位”的高度匹配,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履行信息服务的职能,加快建立智能化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的数据化和网络化建设,完善和打造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毕业生信息平台,为毕业生就业、企业用人提供便捷、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二是不断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因为就业市场的规范程度好坏直接关系就业质量的高低。为此要积极发挥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基础性和导向作用,不断培育和完善就业市场,构建科学、透明、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工作机制和秩序。
参考文献:
[1] 王香平,杜娟.现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447.
[2] 刘继华,李霞.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27(06):983-989.
[3] 曹玉春,陈海艳,王政伟.经济转型升级期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以常州区域经济为例[J].大学教育,2015(04):22-25.
[4] 丁晓.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21):161.
[5] 王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对中国职业教育启示[J].卷宗,2015,(11):186-187.
[6] 谢颖.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75-77.
[7] 朱文娟,傅宝.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角度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2):143-144.
标签:高职毕业生论文; 就业政策论文; 研究论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