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异同_课程改革论文

论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异同_课程改革论文

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异同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日论文,异同论文,中小学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整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将课程改革置于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在这当中,美国和日本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世纪80年代以来,它们都对本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基础教育质量不高一直令美国人深感头疼。所以,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日本则将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确定为:打破僵硬划一的教育体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下面我们着重从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的一系列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来分析美国和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异同点。

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点

在课程改革的内容方面,美国和日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日本在课程改革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国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充实个性教育。”因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是为人的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基础的,有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国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这个教育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明确什么样的人是最理想的人,作为国家的一员应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学习的适时性和以往课程实施的经验等,对各学科的内容进一步精选。”

早在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恢复基础”的口号。到了80年代,这种要求尤为强烈。而且,“基础”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基础”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技能。如美国“全国六点教育目标”的第三点即规定:“学生应该能够在四、八、十二年级时证明自己在英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理等学科方面有足够的能力。学校要确保学生学会运用其能力,成为具有责任感的公民,成为已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和有生产技能的人才。”

2.重视科学教育

美国科学学科的成绩在世界排名中一直不佳。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课程改革中,美国特别强调要加强科学学科的教学。为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如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宏大的《2061计划》等。此外,美国全国科学教师协会也开始在美国各地推行一项被称为“中学科学课程的范围、序列和协调”的所谓“SSC科学课程改革计划”。 美国“全国六点教育目标”中的第四点即是“美国所有的学生都要在数学和理科方面具有世界一流的学历水平。”

日本一直就极为重视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并早已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日本基础教育的学术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理科和数学等学科中,日本学校利用一切机会,注意培养学生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并注意开发新的学习领域。

3.重视道德教育

日本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把充实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改变了传统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把德育提到了智育前面,把道德教育置于教学大纲的核心地位。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特设道德课程;在高中阶段,除在国语教材中增加道德教育的内容外,还增设了一门必修课——“公民”课程(占4学分)。

针对学校道德风气不良的状况,自8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通过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其中公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懂得作为一个美国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美国“全国六点教育目标”之一。1991年9月, 美国公布了全美公民教育中心和市民促进委员会这两个全国规模的公民教育团体历时3 年确定的新的公民教育课程的内容。

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同点

1.课程管理

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依照法律规定,联邦政府不得干涉州和地方的教育事务。但是,松散的教育管理,致使美国教育质量一直走下坡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此次课程改革中,美国联邦政府克服重重阻力,加大国家对教育的干预,统一全国课程标准,统一全国学业考试制度。这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与美国加强联邦对教育的控制相反,日本要求改革中央集权对教育的过分限制。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由文部省对全国教育课程实行集中管理,这种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质量,但却形成了比较僵硬、保守、划一的教育体制,限制了地方和学校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2.课程设置

美国早在1983年发表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就对美国过多、过滥的选修课进行过强烈的抨击。这份报告认为,美国“中等学校的课程已经被削弱、分散和庸俗化,不再具有一个中心目标”,“课程设置变成一种‘简单食堂式的课程’”。选择“普通课程”的学生的百分比已从1964年的12%增加到1979年的42%,美国学校“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鉴于这种状况,美国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大大削减了选修课的数量,加强了必修课的教学,并制定了英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理5门核心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

与美国相反,日本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适当降低了必修课的分量。在过去,日本一向重视必修课和学术课,对于选修课及职业技术课不大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在课程报告中明确提出:“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要扩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实行尊重个性和自主性的教育。”尽管高中的必修课仍保持目前种类基本不变,但允许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该学科的几门科目中进行选择。另外,为了改变高中划一的学科设置(基本上划分为以升学为主的普通科和以就业为主的职业科),日本还设置了第三学科——综合学科。

3.课程学习时间

早在80年代初,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就在其报告中,对美国中小学生花在学校课业上的时间太少而感到不满。这个委员会要求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美国在此次课程改革中,通过州立规定,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从6小时延长到7小时,每学年的学习天数由原来的180 天延长到200天乃至220天。美国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一些基础科目的学习上。

与美国相反,日本中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多。学生除了每学年要在学校学习240天以外, 课余时间还要上各种各样的私立补习学校以及应考学校,学生的负担十分沉重。在此次改革中,日本力图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实行周五日课制度。

通过对美日中小学80年代~90年代课程改革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日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正在走向互补。过去,美国的课程设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却没能保证质量;而日本的课程设置虽然保证了质量,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事实上,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育的双重使命。这是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标签:;  ;  ;  

论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异同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