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1人,利用访谈的方式分析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特点探讨急诊科护理措施。结果: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为突发性及时间性强,随机性大,涉及多个学科,易感染性高。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强化护理素质及护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诊;护理;突发性强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需要在明确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素质,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1人,其中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8,每年门诊输液30000多人次。
1.2方法
以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为主题,设计访谈提纲,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展开访谈,提问时的问题要恰当,并适当的做出回应,比如“最近工作忙不忙”、“最近危重病人多不多”、“会不会经常加班”等,在访谈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护理人员的答案,并及时的提炼关键词,做好访谈记录,并进行录音。访谈结束之后,整理护理人员的答案,通过分析和提取,总结出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2结果
12例护理人员认为急诊科护理工作突发性、随机性以及时间性强,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发病比较及,而且病情变化快,很难预料患者来诊时间、人数、危重程度等,需要护理人员高速度、高效率的展开护理工作。
15例护理人员认为患者病种多,心态复杂,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人数众多,疾病类型复杂,且患者的病情程度各部相同,患者家属受到疾病突发性的影响,心态比较复杂,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时,难度比较大,需要掌握全面的专科急救知识。
10例护理人员认为急诊护理工作具有以感染性的特点,急诊科患者中,经常有传染患者,因无选择性,在诊疗及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无菌操作不当或未严格进行消毒隔离等,易发生交叉感染。
9例护理人员认为专业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经常会涉及身体多个脏器,护理人员在进行预检分诊时,需要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
3讨论
3.1护理工作的特点
3.1.1突发性、随机性、时间性强
急诊科患者发病急,来势凶险,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为患者安置抢救位置,帮助患者摆出正确的体位,争分夺秒的为患者的救治提供辅助措施,切忌等待医生下达医嘱,按照医嘱执行基本操作。急诊每天接收的患者人数众多,涉及的患者疾病类型复杂,病情变化快,而且来诊时间不固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可控性差,由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十分繁忙。尤其集体急性中毒等,急诊科会集中收治大量的患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患者病种多,心态复杂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种多,患者病情以及病程均不相同,由于急诊科患者发病急,家属及患者本人无任何防备,因而患者发病后,家属的心情焦虑,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高,当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甚至死亡时,会迁怒于医护人员,引发护患纠纷[1]。另外,患者在接受诊疗时,家庭环境及经济条件不相同,也会导致患者心态复杂,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1.3专业性强,多学科性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复杂,而且病情比较严重,经常会牵涉身体多个脏器,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时,需要具备非常全面的护理知识,同时,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诊疗急诊科患者时,有些患者的疾病比较复杂,需要医院多个科室的人员共同诊治,为了提升诊疗效果,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协作能力[2]。
3.2急诊科护理措施
3.2.1明确护理工作主要任务
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承担急诊护理工作,患者的病情紧急时,护理人员需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便于患者及时的得到救治;第二,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于急危重患者和成批伤员,要及时的组织护理人员展开有效的抢救及护理;第三,承担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各类急诊护理岗位,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规范,针对急诊护理人员展开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护理水平;第四,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在参与救治的过程中,注重危机重症患者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并展开护理科研,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诊治、护理规律,增强护理质量。
3.2.2强化护理人员素质
急诊科护理工作既急又忙,患者的病种多,病情各异,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时,能够沉着应对,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冷静,并从容面对,及时的为患者提供预检和分诊,配合医生的抢救,当患者家属指责、刁难时,耐心的解释,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3]。急诊科护理工作多学科性的特点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在进行救治时,会涉及多个科室,这要求护理人员要能全面的掌握各个科室的急救知识,有效的协助医生抢救,提升护理质量。
3.2.3建立急诊护理工作制度和常规
建立完善的急诊护理工作制度,比如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抢救制度等,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建立常见疾病抢救常规,心衰、脑出血、心梗、中毒等都是急诊科常见病,通过相应抢救常规的建立,提升护理人员配合的规范性及有效性[4];建立抢救护理常规,比如CPR、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增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及程序化;建立急救物品保障制度,急救物品包含药品、设备器材、物品,保证急救物品的合格率,定期检查急救物品,并规范化管理急救物品。
3.3.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工作具备突发性强、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多学科性、易感染性等特点,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及抢救时,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丹,孙爽,刘威.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13,(08):1569.
[2]石丽琴.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80-81.
[3]陈华,方秋兰.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及急诊科护士角色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33.
[4]冯洁.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5(14):105-106.
作者简介:周尚花,女,1980年6月出生,籍贯云南楚雄,本科学历,1999年参加工作,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研究方向:急诊护理学
论文作者:周尚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急诊科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急诊论文; 病情论文; 多个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