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思考
甄小燕
【摘要】 加强作风建设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外在表现。结合治党治国的实践创新,新时代作风建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实现价值的认知上逐步提升,并形成明确的目标体系、清晰的理论建构和系统的途径方式。
【关键词】 作风建设 目标框架 系统思路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中国共产党以昂扬的面貌迎接新时代,以奋斗的精神完成新目标,以优良的作风推进新征程。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价值认知
从历史维度看,持续增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无论是研究现代执政党的经验教训,还是考证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发展,作风是关乎执政党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靠过硬的作风赢得胜利、取得成就,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是治党规律认知提升的体现,既有对党的事业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失败教训的反思。
从比较维度看,作风优良是中国共产党的竞争优势、政治优势和生存优势。持续增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掌握执政权力的要求,也是对执政党自我革命能力的考验。重视作风建设是从建党之初就形成的政治传统,正风肃纪的成果有目共睹。
从实践维度看,持续增强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锻造的战略选择。作风反映思想、代表态度、彰显能力,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抓作风作为“先手棋”来带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选择。持之以恒加强作风,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表现在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中;坚持发扬优良作风,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风建设成果也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标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重点要“治”,其突出的外在成果展现为全党工作作风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以,作风建设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开端,也是其战略布局成果验收的终端。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目标框架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其现实目标是解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效,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改进作风的举措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双向发展、同向发力,在完成目标上不能有一劳永逸的设想。
构建南海海洋环境合作治理的第二个核心要素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合作机制。在波罗的海地区,由所有沿岸国和受水区国家参与的赫尔辛基委员会是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的中心机构。这个机构在最初各方合作的信任和习惯尚未形成之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桥梁作用,即为所有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定期、定点、定向的交流、沟通和协调的固定平台。通过这个固定平台,波罗的海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形成对海洋环保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定期沟通各方的关切,交流政策执行的进度,进而建立起长期合作的信任和习惯。
作风建设必须回答关于创造什么样的政治力量,培养什么样的政治主体,指向什么样的发展方向等根本性问题。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以先锋队性质要求构建作风建设的核心框架,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形成治理格局,以正风、肃纪和反腐构建三位一体的惩治体系,完成干部清正、政治清明、政府清廉治理目标,塑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执政党治理能力和话语能力,在领导社会革命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正确处理党内矛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规律论。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有内在规律可循。众所周知,“风成于上”,以上率下是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性要求。作风建设的“第一现实推动力”多来自党中央,特别是由主要领导统筹推进,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但是,作风建设的能动效应常出现两方面的递减:一是随推进时间递减,由于整个队伍的动力不足,作风建设会随领导注意力转移而逐渐出现反弹的规律性变化;二是随层级呈现递减趋向,从中央到地方,越到基层越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形成“上面九级风浪,底下纹丝不动”的强烈反差。树立正面典型,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破”与“立”并行,正面领导和反面惩治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自身追求与标准,作风建设是客观应对与主动纠正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
赵四指着自家的三间大瓦房和满园鲜嫩的时令菜蔬说,“我住的这个院子原来是沙丘,自从有了三北防护林,生态变好后,沙丘后移,沙地变成了菜园子。这些蔬菜,用的是农家肥,不打农药,除自家吃外,每年还能销出去一些,增加了不少收入。”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系统思路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价值催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执政党的现实价值要求执掌权力、形成制度、执行政策、引导市场、分配资源。因此,作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力量源自人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的智慧、管党治党的力量。让人民支持和协助从严治党,就必须畅通两个渠道:一是建言献策渠道,二是批评监督渠道。作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人民群众与党的良性互动关系,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认同,凝聚改革共识与力量。
作风建设核心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断筑牢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基础、情感基础和社会基础。党的作风关乎党的形象,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是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来的鲜明旗帜。人民群众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关注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作风建设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第一印象”。
作风建设本质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体现党的性质,是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管党治党能力的重要部分,是体现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本内容,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从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定位看,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定位。作风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成效的外在体现,依靠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提供基本的内在支撑。从全面从严治党衡量标准看,能否解决好作风问题,是检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之心的标准和尺度。
作风建设效果论。作风建设要完全达到现实的满意度和期望值并不容易,一是作风建设必须满足党的高标准、人民的高期望值,做得越好要求越高;二是作风建设是管党治党立竿见影的破题之处,强力反腐更是凝聚民心、表明决心的最佳选择。但作风建设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要明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基本判断。作风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原则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领域不遗余力地推进作风建设,始终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步步深入。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要依据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评估,制定出符合施工企业自身能力、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适度目标,目标定高了很难实现,定低了又没有实际意义,只有适度的目标才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管理,作为借鉴为下一轮施工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参照和范本,也为管理人员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带来经验积累,从整体上全面地认识和把控目标过程,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目标,贯彻落实质量和标准,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参考文献】
①湖南省党建研究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党建研究》,2017年第9期。
②汪仕凯:《先锋队政党的治理逻辑: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透视》,《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西部项目“中国共产党整风整党的历史经验与治党智慧研究”(项目编号:16XDJ019)阶段性成果】
责编/银冰瑶 美编/宋扬
标签:作风建设论文; 目标框架论文; 系统思路论文; 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