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型零售企业效益下降的思考_滑坡论文

关于大中型零售企业效益下降的思考_滑坡论文

大中型零售企业效益滑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滑坡论文,零售企业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湖北省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商品购销两旺,继续呈现平稳正常的增长态势,1—4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3.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7%,增幅为近几年较高的年份,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消费品市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全省大中型百货零售企业销售平淡,市场占有份额下降,效益滑坡,应予以重视。

一、大中型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

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据对全省32家大中型零售企业的统计,1996年商品销售总额67.99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94%跌至5.94%,下降1.01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今年1—4月份贸易厅系统29家大中型零售企业销售总额2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其中零售额为20.11亿元,比去年下降2.2%,其中武汉商场、中南商业大楼、沙市商场、宜昌百货大楼、荆州商场、潜江商厦商品零售额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1.8%、16.7%、19.0%、28.8%、46.8%和52.4%。大中型商场零售额的萎缩与全省社会消费品总额快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尤其是大中城市商场销售额下降突出,1—4月份武汉、宜昌、襄樊、荆沙等城市的大中型商场零售额多数下降,而在县市的一些中型商场销售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销售额上升幅度较快的有随州商场、枣阳市商业大厦、咸宁温泉商场、黄州市场,分别上升30.7%、30.2%、40.3%和120.9%。

经济效益出现滑坡。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效益下降。主要表现为经营费用大幅增加,利润总额大幅度下降,1—4月份全省29家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费用为10,4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利润总额8,08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盈3976万元,减幅达33.0%。销售百元商品实现利润3.0元,比去年减少0.9元,下降23.1%,其中中心百货大楼、黄石东方商业集团、沙市商场、襄樊鼓楼商场、宜昌商场减幅分别高达64.9%、86.4%、42.9%、72.0%和38.5%。

二、大中型零售企业销售下降、效益滑坡的原因

导致大中型零售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大中型零售企业发展过快过猛,购买力分流严重。近几年大中型零售企业在城市发展十分迅猛,据武汉商委统计,1996年武汉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零售企业发展到42家,营业面积共57.825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3.2倍和2.68倍。其中全市已有16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武汉市仅去年开业的就有天合百货商场、上海商城,亚洲贸易广场,除此以外,今年仅武汉商委系统就有包括武汉广场、中南广场、民意广场在内的营业面积均在4万平方米以上的广场型商场竣工开业,还有港资注入修建的佳丽广场、陶金广场竣工开业。由于近几年新建开业的大型零售商场增加过多,需要“吞吐”大量的购买力,而这在现有购买力基础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1996年湖北省城镇居民购买食品的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费支出的44.92%,从恩格尔系数与生活发展水平阶段的对应关系看,我省城镇居民正逐渐步入小康阶段,这意味着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不可能用于高档化的大型商场;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多元化、多渠道的特征,非商品支出比重加大,另外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就业养老、股票证券、有奖募捐等等支出分流了购买力。

新的商业形态的兴起,对大中型零售企业形成冲击。日渐成熟的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剧了大型零售商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新的商业形态的兴起,对现有大中型商场的冲击推波助澜。据国内贸易部初步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设立连企业由去年的400多家公司,6000多家店铺扩大到720家连锁公司,10,000多家店铺。各种商业形态纷纷挤占有限的市场份额;今年我国有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香港回归,国家对外资企业的审批将会适度放松,因而一些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也将进入中国的零售业,与中国同行展开抗衡,使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企业定位不合理,难以获得预期的投资效益。企业经营定位要合理,首先要把握市场需求层次及各需求层次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在大中城市中,消费者群体分高中低消费档次,各档次占城市消费者的比例分别约为10%、50%、40%左右。目前有些零售企业定位高,过分追求购物环境的豪华,耗资巨大,增加了成本和费用。由于高档次商业设施建设超前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难以形成有效购买力。位于武昌临江大道长江大桥旁,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珠江商城由于门庭冷落,客流量少而宣布关闭,这是武汉市首家关门的大中型零售商场。

三、促进我省大中型零售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大中型零售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内部管理。大中型零售企业具有资金雄厚、企业信誉好、地段条件优越等优势。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中型零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尤其是要以优质的服务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确立名牌企业的地位。并要强化内部管理,利用窗口行业的特点,突出经营特色,通过服务质量的竞争,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开拓新的经营领域,逐步实现商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从一些零售企业发展的成功先例看,靠规模经营增长效益,靠连锁占领市场,是促进大中型零售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因素之一。如汉阳商业集团将武汉商贸城并入集团后,使企业销售额大幅度增长,今年一季度零售额达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2%,增长幅度是全省大中型商业企业中最高的。还有车站路商场在经营战略上下功夫,车商图书城引进新华书店和三联书店,尤其是世界著名快餐店肯德基的成功引进,首开肯德基进入武汉地区大型商场的先例,去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9.42%,净利润484.70万元,比上年增长8.85%。

适应消费者需求,实事求是布局网点。一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减缓大型零售企业在大城市发展过快过猛的势头,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分割,使商业网点布局做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现代化的格局。二是大中型零售企业可以通过联销、分锁连锁经营等方式向县城及重要集镇扩展销售范围,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先例,上海、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市均在郊县、农村乡镇建了连锁店,我省武汉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1996年共发展了40家连锁加盟店。武商集团将在全省72个县市建立农村加盟店,汉商集团也将采取扩大自营范围、大单买断包销、发展连锁的经营形式,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标签:;  

关于大中型零售企业效益下降的思考_滑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