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kavoviride)制剂剂型及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

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kavoviride)制剂剂型及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

杨宝东[1]2000年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kavoviride)制剂剂型及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在国内外对蝗虫防治的研究基础上对新型杀蝗微生物制剂——绿僵菌油剂的制剂配方的筛选、对不同种类蝗虫的毒力作用、野外防治效果以及感病蝗虫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 1.通过对两种植物油、三种矿物油两两混配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油的粘度、挥发率以及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影响的研究筛选出了适用于草原地带的绿僵菌油剂配方,确定了混合比例为1:3的花生油与柴油或煤油的混合油作为制剂的载体油,还筛选出一种紫外线吸收剂UV-1作为绿僵菌油剂的紫外保护剂。 2.绿僵菌油剂对不同种类蝗虫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绿僵菌油剂对亚洲小车蝗的室内毒力作用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蝗虫,致死中浓度为8.75×10~2孢子/ml、处理10d后各浓度处理的蝗虫成虫全部死亡;绿僵菌油剂对其余三种供试蝗虫(包括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的成虫以及东亚飞蝗的四龄蝗蝻)各浓度处理在14d后90%以上的供试蝗虫死亡。绿僵菌油剂对亚洲小车蝗的毒力最强,对鼓翅皱膝蝗及红翅皱膝蝗的毒力位居其次,对东亚飞蝗的毒力相对较弱。对亚洲小车蝗的室外笼罩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75×10~8孢子/ml在处理13d后对蝗蝻群体的致死率达到99.28%,而浓度为1.25×10~9孢子/ml在处理14d后对蝗虫成虫群体的致死率仅为78.4%。试验说明1.25×10~9孢子/ml的处理可作为成虫田间防治试验的使用浓度、1.75×10~7孢子/ml的油剂浓度更适合用于蝗蝻的大田防治,3~4龄为草原蝗虫的最佳防治虫态。 3.根据室内、室外毒力测定的结果,利用绿僵菌油剂连续两年在草原进行大田防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12d后大田取样调查,田间防治效果达82.78%,处理37d后田间虫口减退率仍能达到89.71%。结果表明:高浓度处理(5×10~9孢子/ml)可以在短期内达到令人满意的田间防治效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低浓度处理(2.5×10~9孢子/ml)的防治效果与高浓度无显著差异。对于田间防治最佳时期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蝗虫混合种群的虫龄组成、虫口密度及植被盖度,还要考虑田间喷药期间天气条件的变化。 4.在总结毒力测定与大田试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感病蝗虫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绿僵菌分生孢子在处理24h后即可萌发出芽管侵入蝗虫体内,以虫菌体的形式大量增殖,吸收营养物质,寄主脂肪组织细胞在侵染末期大量形成空泡,最终解体。

李茂业[2]2012年在《对褐飞虱高毒力的真菌菌株筛选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 l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一种远距离迁飞性水稻重要害虫。为了寻求对该虫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本论文在既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对褐飞虱高毒力的真菌菌株,系统研究了所得高毒力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flavoviride(Mf)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毒力以及致病机理,研制了该菌株乳悬剂剂型,并对黄绿绿僵菌(Mf)菌株的固相发酵培养基组分的配方进行了优化,为防治褐飞虱真菌杀虫剂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技术资料。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从褐飞虱N. lugens罹病虫体上新分离出的一种黄绿绿僵菌菌株M. flavoviride(Mf),与实验室保存的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白僵菌3种菌种5个菌株作对比,研究了在SDAY和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并测定了它们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SDAY培养基上,6个菌株菌落特征差异明显,Mf菌株菌落直径增长量最大,产孢量最高,分别为2.59mm,17.34×10~7孢子/cm~2。与其它菌株相比差异显著。Mf菌株在SDAY培养基上生生长优于PDA,Mf菌株对褐飞虱成虫具有很强的毒力,以1.0×10~8孢子/mL的孢子液接种到褐飞虱成虫体表上,累积校正死亡率达83.8%,LT50为4.47d,致死率明显高于其他真菌。2、用分子生物学主方法对褐飞虱成虫高毒力真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氯化苄法、CTAB法以及裂解液法分别提取了该菌的基因组DNA;以ITS1和ITS4为绿僵菌通用引物,对供试菌株的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序列分析,并在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裂解液法提取的该种绿僵菌的基因组DNA纯度高且质量好,氯化苄法次之,CTAB法不适合提取此菌的基因组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绿僵菌属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明确侵染褐飞虱的绿僵菌种类,进而掌握其生物学征和对寄主的致病性。3、对新分离鉴定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将其与实验室保存的8株绿僵菌M.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褐飞虱成虫毒力和几丁质酶活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Mf82菌株侵入昆虫表皮的过程和体表的形态变化,进而分析侵入能力与几丁质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Mf82累计校正死亡率和几丁质酶活力均最高,为82.1%和9.78U/mg,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同时,扫描电镜照片显示Mf82分生孢子既可以由褐飞虱体壁节间膜和凹陷处侵入,还可以从含几丁质较多的胸部背板侵入,可见筛选的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致病力强。比较9株绿僵菌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初始时间、产孢量和萌发率显示,Mf82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初始时间短、萌发率高和产孢量大等优点。4、利用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82菌株五种浓度5296-5368、1055-1121、585-623、126-144和22-31孢子/mm~2侵染不同龄期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并以1100孢子/mm~2孢子悬浮液侵染褐飞虱怀卵雌成虫、雌成虫、雄成虫和不同龄期卵。结果表明:其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褐飞虱3个发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毒力大小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同时,Mf82菌株对不同性别褐飞虱成虫的敏感性顺序为怀卵雌成虫>雌成虫>雄成虫。黄绿绿僵菌孢子液对各处理稻株褐飞虱产卵痕部位、卵粒均有侵染作用,10d侵染率分别为66.7%和51.2%,卵龄越低,侵染效果越好,卵龄为0.5d时侵染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和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5、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菌株分生孢子对褐飞虱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多分布在褐飞虱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主要以芽管或产生附着胞入侵,然后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菌体进入寄主血腔后,利用体腔内营养大量增殖、扩散并侵染褐飞虱卵巢中的卵块。侵染卵块的菌丝虽被体液包裹但依然能继续生长,使卵粒失活,抑制害虫下代的数量。通过体表及体内的侵染过程,可直观地表现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侵染能力和侵入方式,为评价该菌的杀虫作用和应用前景提供了证据。6、用新分离出的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Mf82)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白僵菌3种菌种9个菌株作对比,测定了它们的悬乳剂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最高,以1.0×10~8个孢子/mL的孢子悬乳剂喷雾接种到褐飞虱成虫体表上,累积死亡率高达81.7%,LT50为4.6d,致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受测菌株。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并研究了其对褐飞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随着黄绿绿僵菌浓度的增加,褐飞虱的累计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048个孢子/mm~2时,累计死亡率达到85.0%。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剂型对褐飞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在接种后第7d和第9d,LC50值分别为2.1×103、9.9×102个孢子/mm~2, LC90分别为7.8×104、3.7×104个孢子/mm~2。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的致死时间与对数剂量相关,供试菌剂LT50值随着对数剂量的增加而递减,对数剂量由7.0增加到8.0时,LT50由8.9d降为5.7d。可见该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毒力。7、以大米粉、黄粉虫蛹壳、花生壳和瓜子壳为培养基组成成分,研究黄绿绿僵菌固相发酵最佳配方。在固相发酵条件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各因素对产孢量的显著性,采用响应面法对黄绿绿僵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产孢量的显著成分为黄粉虫蛹壳;黄绿绿僵菌发酵最佳配方组合为:0.25g大米、0.14g黄粉虫蛹壳、1.00g花生壳、0.25g瓜子壳。在此最佳组合为培养基的条件下得到产孢量为100.013×10~8个/mL菌液,比初始设计提高了31.7%。使用本研究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得到较高产量的孢子,且在生产时无环境污染,对以后的大规模生产非常有利。综上所述:本研究研究筛选所得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和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且生产容易、使用方便,是一株极具应用潜力的生防真菌。

李茂业, 林华峰, 李世广, 金立[3]2012年在《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不同虫态褐飞虱的毒力》文中研究表明对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目前市场上尚无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从体壁侵入的能力因而对刺吸性害虫的防治具有优势。为此,本研究选用不同原寄主和来源地的3种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12个不同菌株,以1100孢子/mm2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不同菌种12个菌株中,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致病力最高,10d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5%,致死中时(LT50)为4.6d。其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褐飞虱3个发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毒力大小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黄绿绿僵菌孢子液对各处理稻株褐飞虱产卵痕部位、卵粒均有侵染作用,10d侵染率分别为66.7%和51.2%,卵龄越低,侵染效果越好,卵龄为0.5d时侵染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和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是一株极具应用潜力的生防真菌。

陈名君, 章西, 侯囡嵩, 黄勃[4]2018年在《安徽大别山区绿僵菌属物种多样性》文中研究表明绿僵菌是一类常见且极具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材料。目前绿僵菌分类系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新分类系统在国内尚未普遍采用。本文用该系统研究了近年来分离自大别山区僵虫的21株绿僵菌的物种多样性。在对大别山绿僵菌菌株的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对其转录延长因子(EF-1a)进行了进一步的PCR扩增、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并选用MEGA软件依据简约法构建EF-1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1株菌株在新系统中分别属于5个种,即贵州绿僵菌、大孢绿僵菌、蚱蜢绿僵菌、黄绿绿僵菌瘿绵蚜变种和棕色绿僵菌,并对中国新纪录棕色绿僵菌进行了形态学的描述。该研究基本明确了大别山区的绿僵菌物种多样性,为生物防治菌株提供了科学鉴定方法和丰富种质资源。

周玉宝, 聂勇, 黄勃[5]2011年在《安徽省土壤绿僵菌分离株的分子鉴定》文中认为目的进一步验证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可为绿僵菌属种的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分离自安徽土壤的13株绿僵菌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依据邻接法构建获得与其相关菌株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供试菌株分别位于系统发育树的3个分支上,分支I包括8个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1个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鳞鳃金龟变种形成分支III,另外4个菌株和黄绿绿僵菌棉蚜变种聚为分支X。结论结合同源比较的数据,将这8个、4个和1个绿僵菌菌株分别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黄绿绿僵菌棉蚜变种和金龟子绿僵菌鳞鳃金龟变种。

张亚波, 叶碧欢, 吴小双, 王浩杰, 舒金平[6]2015年在《一株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致病力测定》文中指出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虫生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广的虫生真菌之一。由于绿僵菌能在自然土壤环境下长期存活,对地下害虫的控制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从蛴螬僵虫上分离出一株寄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EF-1α基因5′端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var.pemphigi。菌株培养的试验表明,乳糖有利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葡萄糖有利于该菌株产孢,KNO3为该菌株最适宜的氮源,在乳糖和KNO3为碳氮源时,C/N比为34:1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添入微量元素Mn能促进产孢。在灭菌土中含5×106孢子/g时该菌株的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校正累积死亡率为57.14%,幼虫逃逸率为4.76%。

朱欢欢, 陈洋, 万品俊, 王渭霞, 赖凤香[7]2017年在《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方法】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25℃、27℃、29℃和31℃)两个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观察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时间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结果】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发病率均以含Arsenophonus的试虫较低,而不同温度下的褐飞虱发病率则仅喷菌处理后第3 d和5 d时在25℃、27℃和29℃时含Arsenophonus的试虫发病率显著较低,其他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Arsenophonus与水稻品种双因素试验中均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而Arsenophonus与温度双因素试验中仅在喷菌处理后第3 d、5 d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温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发病率,23℃~29℃条件下褐飞虱的发病率较高,LT50较短,为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适温范围。其中,27℃时发病率最高,LT50最短,最为适宜;31℃和21℃条件下褐飞虱发病率较低,LT50较长,不利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侵染。温度还影响含Arsenophonus与不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的相对大小。其中,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在27℃、29℃时相对较长,在其他温度下则相同甚至较短。【结论】共生菌Arsenophonus显著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且该作用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黄绿绿僵菌发病率,而水稻品种以及Arsenophonus和水稻品种间、Arsenophonus和环境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影响。

庄梦敏[8]2013年在《几株绿僵菌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及代谢组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僵菌属真菌是一类广泛应用的昆虫病原真菌,也是最早用于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类型之一。由于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同时自由基清除活性与菌株的抗逆性高有关,因此本研究对实验室13株不同来源绿僵菌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高活性菌株中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进行了提取条件研究。同时,本研究重点是首次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绿僵菌的毒力标记物,为高毒力菌株筛选和鉴定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本研究还对高毒力菌株的培养条件也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不同绿僵菌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发现,金龟子绿僵菌和黄绿绿僵菌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较强,其中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12的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都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表明该菌中同时存在极性较高和极性较低的自由基清除剂,因此本研究对其做进一步的活性成分提取条件优化研究。在研究提取溶剂、物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甲醇浓度等单因素对金龟子绿僵菌菌丝中具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影响基础上,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了三个主要影响因子:超声时间、浸提时间、甲醇浓度。经过分析确定了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超声时间51min,浸提时间234min,甲醇浓度90%。在优化提取条件下,金龟子绿僵菌菌丝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2.17%。二.通过生物测定,结合DPS软件分析可知,在供试的几株绿僵菌菌株中,不同的菌株对大蜡螟的致病力顺序为:Mf01、Mc02、Ma09、Mvi02、Mt09。其中Mf01、 Mc02对大蜡螟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其它3个菌株。从所有供试菌株的液质联用分析结果及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供试菌株代谢物有明显差异。从载荷图中可看到多个分散点,它们是几组样品中与分组最相关的代谢物,其中有16种差异标记物被识别。 PLS-DA模型中,用于衡量该分类模型的拟合良好性的参数R2Y为0.973,用于衡量该分类模型预测能力的参数Q2为0.924,这些说明该模型是可信的。因此高毒力菌株Mf02、Mc02中含有一些有别于其他菌株的差异标记物可作为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判断指标。三.通过对不同培养基、不同氮营养和碳营养对黄绿绿僵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供试的PDA培养基、PSA培养基、SDAY培养基和Czapek培养基4种培养基中,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最大,菌丝生长的最好,其次是是SDAY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差的是Czapek培养基。且在PDA培养基上分生孢子最多,其次是SDAY培养基,Czapek培养基上最小。在不同的氮营养培养基上,黄绿绿僵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率最大,其次是酵母粉,在以硫酸铵为氮营养的培养基中生长速率的最慢。而在6种氮营养培养基上分生孢子产生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硝酸钾和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分生孢子产生量较好,其次是酵母和硝酸钠,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小。在供试的7种碳营养中,黄绿绿僵菌在麦芽糖中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是蔗糖和葡萄糖,较差的是甘露醇,而甘油最差。不同碳源对分生孢子的产生也有较大影响,其中在麦芽糖和甘露醇上的孢子产量最大,其次是淀粉,最差的是甘油。

李茂业, 陈德鑫, 林华峰, 李世广, 潘敬[9]2016年在《黄绿绿僵菌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对Q型烟粉虱的联合防治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论文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f96基础上,先于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喷雾法,在3个浓度梯度(1.0×10~8、1.0×10~7、1.0×10~6个孢子/mL)的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中添加1.8%阿维菌素WP,分别配制成含0、15、30、45和60μg·mL~(-1)剂量的1.8%阿维菌素WP溶液,并喷到Q型烟粉虱2龄若虫体表,检测其死亡率。在体视显微镜下记录单位面积内的孢子沉积数量。田间试验中,分别将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悬乳剂(1.0×10~8个孢子/mL)和1.8%阿维菌素WP(60μg·mL~(-1))单用和混用后喷施于NC95烟草上,评价其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室条件下,Mf96菌株悬乳剂从第4天到第8天对"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LC50从1 376降至183个孢子/mm~2。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60μg·mL~(-1))混合作用7 d后,真菌LC50从378降至46个孢子/mm~2。低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不同浓度黄绿绿僵菌(低、中、高)孢子悬乳剂分别与不同浓度阿维菌素(0、15、30、45和60μg·mL~(-1))复配处理后,Q型烟粉虱2龄若虫有不同僵虫率,其中以阿维菌素30μg·mL~(-1)与黄绿绿僵菌高浓度悬乳剂复配处理Q型烟粉虱2龄若虫产生的僵虫率最高,达86.8%。对照(悬乳剂基础配方)和单独喷施阿维菌素处理中未见到僵虫。田间喷施真菌孢子悬乳剂、药剂和菌药混剂后5 d和10 d,菌药混用的Q型烟粉虱若虫虫口减退率均最高,分别为53.6%和85.7%;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校正防效变化趋势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25 d菌药混用的校正防效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88.9%;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的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均为负值。【结论】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联合在实验室和田间防治Q型烟粉虱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利用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1.8%阿维菌素WP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是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马维思[10]2012年在《昆虫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药材害虫防治潜力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化橘红(Citrus grandis 'Tomentosa')和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是两种珍贵的药用植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在其生产过程中虫害问题不断突出,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与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分别成为化橘红与白木香的重要害虫,已经严重影响了药材的生产。随着生产绿色药材理念的推广,在药材害虫的防治过程中,除了使用化学农药外,越来越重视通过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保护生产基地环境,招引和培植天敌等手段来实现对中药材害虫的综合防治。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已经在卫生、林业及农业害虫的防治上获得一些成功,而在药材生产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从药材基地分离得到了昆虫病原真菌,并用绿僵菌Metarhizium对曲牙土天牛和黄野螟进行了毒力测定,为进一步利用绿僵菌防治药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绿色药材的生产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诱集法从广东化州绿色生命有限公司的药材GAP基地土壤中诱集到18株昆虫病原真菌,依据形态与ITS序列特征,全部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从山东临沂市平邑县的金银花基地采到12份因昆虫病原真菌感染致死的鳞翅目幼虫,从虫体上分离获得12株病原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鉴定,全部确认为莱氏野村菌Nomurea rileyi。2绿僵菌对化橘红害虫曲牙土天牛幼虫的毒力测定利用35株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的孢子土对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1龄幼虫进行毒力预测定,选择其中7株做进一步的毒力测定,每株菌设1×108孢子·g-1、1×107孢子·g-1、1×106孢子·g-13个孢子浓度,发现6株绿僵菌对曲牙土天牛幼虫有较高毒力,最高僵虫率为74.3%~94.3%。3高毒力菌株的产孢能力评价以SDY培养液为液体培养基、大米为固体培养基,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法对6株毒力较高的绿僵菌进行发酵,对它们的产孢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之间产孢量有较大差异,产孢量大小排序依次是1>4>22-3-2>31>15-2>27-2,每克干物料的产孢数量分别为23.5亿、22.1亿、16.8亿、15.7亿、11.4亿、10.8亿,产孢量最大的1号菌株,其产孢量是最小菌株27-2的2.2倍。4绿僵菌对白木香害虫黄野螟幼虫的毒力测定在利用35株绿僵菌的孢子液对黄野螟5龄幼虫进行毒力预测定的基础上,选取10株菌,分别设1×109孢子·ml-1、1×108孢子·ml-1、1×107孢子·ml-13个浓度的孢子液对黄野螟老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有9株菌出现僵虫,孢子浓度1×109孢子·ml-1的10号菌引起的僵虫率最高,为38%,;选取18株菌,制成1×109孢子·g-1、1×108孢子·g-1、1×107孢子·g-13个浓度的孢子土对黄野螟老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16株菌能够引起黄野螟幼虫感染,孢子浓度为1×109孢子·g-1的GB1-P菌株引起的僵虫率最高,为49%;选取15株绿僵菌的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设1×1010孢子·ml、1×109孢子·ml-11×108孢子·ml-13个孢子浓度对黄野螟5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14株菌引起僵虫,11号菌株僵虫率最高,随孢子浓度降低僵虫率依次为53%、40%、20%。

参考文献:

[1]. 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kavoviride)制剂剂型及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D]. 杨宝东. 东北农业大学. 2000

[2]. 对褐飞虱高毒力的真菌菌株筛选及其应用研究[D]. 李茂业. 安徽农业大学. 2012

[3]. 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不同虫态褐飞虱的毒力[J]. 李茂业, 林华峰, 李世广, 金立. 昆虫学报. 2012

[4]. 安徽大别山区绿僵菌属物种多样性[J]. 陈名君, 章西, 侯囡嵩, 黄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5]. 安徽省土壤绿僵菌分离株的分子鉴定[J]. 周玉宝, 聂勇, 黄勃.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6]. 一株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致病力测定[J]. 张亚波, 叶碧欢, 吴小双, 王浩杰, 舒金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7]. 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J]. 朱欢欢, 陈洋, 万品俊, 王渭霞, 赖凤香.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8]. 几株绿僵菌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及代谢组学的研究[D]. 庄梦敏. 安徽农业大学. 2013

[9]. 黄绿绿僵菌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对Q型烟粉虱的联合防治作用[J]. 李茂业, 陈德鑫, 林华峰, 李世广, 潘敬.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10]. 昆虫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药材害虫防治潜力评价[D]. 马维思.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标签:;  ;  ;  ;  ;  ;  ;  ;  ;  ;  

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kavoviride)制剂剂型及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