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分院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静脉补液;护理
我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腹泻患儿320名,年龄分布为0~3岁。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可导致水与电解质紊乱,静脉补液是腹泻患儿护理的重点[1]。静脉输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儿康复、医护质量及护患关系。患儿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他们希望由治疗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痛苦能降到最低,这不仅需要护士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还需要护士充满温情、充满爱心。笔者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其中包括:⑴静脉穿刺的准备。⑵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⑶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⑷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1 静脉穿刺的准备
1.1 合理选择血管
小儿不易合作,并且因为腹泻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所以其血管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较适合于静脉注射。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为了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应该选择固定的、自己穿刺有信心的静脉,注意避免与表浅毛细动脉血管混淆。选择好后应用手触摸有无搏动感,而不是见血管就穿刺。穿刺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
1.2 充足的光线
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明亮的自然光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但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把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0cm为宜。总之,不论选用哪种光线,以操作者的身体与手不挡住注射部位的光线为准。
1.3 选择合适的针头
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针头比较适宜,四肢静脉选用5号半~6号半针头。
1.4 进针手法
传统的手法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上、下面,进皮肤后改为执针柄的前、后面刺入血管。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现象,过快穿破血管,过慢不能顺利的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以及针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我区采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小儿血管没成人血管粗、直,若继续进针易穿破血管。当使用某些小针头如4号或给脱水明显的患儿输液时,往往针进入血管后无回血,若经验不足就易继续进针,这时血管就易被穿破,如遇到这种情况,当穿刺感觉有落空感,可挤压输液器软管,有回血或局部无肿胀可继续输液,挤压时避免反复,以免引起局部肿胀,也影响再次穿刺[2]。
1.5 固定技巧[3]
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如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2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4]
⑴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明确各岗职责,责任到人。⑵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⑶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⑷拔针后按压方法:①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②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
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⑸健康教育 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3 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⑴环境及氛围 床单及窗帘颜色以暖色系为宜,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⑵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向其父母了解患儿情况,在穿刺及护理中尽可能使用患儿熟悉的词语、手势,同时将患儿喜欢的玩具放在其周围。小儿哭闹时尽可能轻轻拍一拍背,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
4 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⑴提高自身修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患儿哭闹时,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⑵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5 总结
静脉输液是治疗患儿疾病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这要求护士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就能尽量避免液体外渗,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另外要特别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淑兰,闫峰.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16(9):572
[2]粱孝梅,秦泗芳,迟晓铃,等.负压进针法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159
[3]陈慧,牟静.1周岁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4;10(4):340~341
[4]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254
论文作者:戴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血管论文; 小儿论文; 针头论文; 胶布论文; 头皮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