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教学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动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基础教育论文,动态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在对美国教育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就美国教育中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和近期改革动向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放在笔者所在的教育学院比较关心的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长期在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寻求平衡
众所周知,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主要不在联邦政府,而是根据宪法“保留条款”保留给各州和人民。州负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具有协调和影响的作用。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州教育厅长是州的主要学务官员。州下面是地方学区,学区也有民选或委派组成的教育委员会。学区下面还有学片。在大部分州的教育总经费里,州拨款占40~45%,地方拨款占40~45%,联邦政府拨款只占10~15%。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是调动了多方面的办学积极性,特别是调动了地方办学因素,缺点是联邦的管理作用较弱,各州和各地的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极不平衡。联邦教育部的职责只限于对全国有影响的教育问题实行引导。其主要手段是,国会通过各种拨款法案,教育部可以通过立法和拨款,对教育进行间接控制和影响。但联邦掌握的拨款占总经费的比例很小,联邦几乎没有控制力,只有影响力。美国公立学校课程由州和地方教育当局决定,法律规定联邦无权过问,只能施加间接影响。各级教育皆无全国性统一课程设置。课程呈多样性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美国所有中学开设的课程多达200多门,一所大的中学可以开列100门以上。
同时,市场经济下强烈的自由竞争和追求社会适应性是美国教育的另一个固有特点。增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对社会对学生都是有利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也造成了质量悬殊、规格得不到保证、经济效益不高等弊端。正如人们所说,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也有世界上最差的学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研究生培养系统,也存在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功能性文盲(是指一个人缺乏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下去的知识和技能),美国的教育经费是世界上最大的(约占年国民生产总值7%左右,已达到2600亿美元/年),但浪费也是最大的。美国的教育培养出一批批杰出人才、科技精英,但基础教育的平均水平不高。得益于多样化,也受累于多样化。由联邦发起的改革就是为了扬长避短。
二战后,美国有两次声势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一次是1957年苏联首先发射人造卫星后,在1958年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第二次更大的改革浪潮是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以《国家在危险中》为题的报告掀起的。该报告总的估计是“教育基础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平庸的状况所侵独,它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威胁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甚至把苏联人造卫星挑战之后,在学习成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丧失殆尽”。《国家在危险中》决非危言耸听,朝野为之震惊。1983年9月,当时的联邦教育部长贝尔发表了关于初等教育改革的颇有见地的报告;1983年12月美国召开了“全国提高教育质量大会”,会上贝尔提出了到1989年,中学要实现的改革目标。
但时至今日,联邦提出的这些改革目标在美国很多学校都远没有达到。例如贝尔报告中提出到1989年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各州中学退学率均应低于10%”,但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中学退学率竟高达30%。美国没有我国那种重点中学,中学生必须在所在学片上学,不能跨学片上学。而各学片公立中小学的质量相差甚远。首都华盛顿(特区),黑人占70%,由于种种原因,教育质量较差。
改革的大浪潮掀起来的时候,就是联邦的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浪头一过又回潮。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长期在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寻求平衡,矛盾双方此起彼伏,从几十年的长趋势的观点看,联邦的影响力和间接控制力在波浪起伏中缓慢地增强。
二、基础教育改革处在“培养能力”和“知识系统化”的矛盾之中。今天使用“引导”(Instruction)的方法组织教学
日趋普及,有利于“培养能力”,但“知识系统化”仍然欠缺
到美国中小学考察访问过的人常说,美国的中小学太自由,基础教育不成功,平均水平不高。实际上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长期处在“培养能力”和“知识系统化”两者的矛盾之中,知识系统化的问题始终未能有效地解决。但是美国的中小学教师用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的技巧是训练有素的,对培养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比较有名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法和“复合引导”(Complex instruction)法最近十几年以来在中小学使用率越来越高,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排排坐在课桌后,听教师讲课或做功课)已经不太普遍了。特别是小学,广泛使用“合作学习”法或“复合引导”法。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3~6人。老师先给每个学生讲一些必要的备用基础知识,时间不长(不超过20分钟),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指派每个学生扮演某种角色,让每一个小组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几个小组之间巡查和观察,关键时候给予指点或表扬。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特别投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Hayward分校的Joann博士讲,“复合引导”和“合作教学”采用启发、引导而不是灌输、填鸭,效果是明显的,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而且能够有信心学习更深入的东西。另一方面不是让学生一个人去做,而是几个人合作解决一个问题,对多种族的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而言有一个特殊意义,就是设法使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和帮助,从小就能听别人的意见,与人合作,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融入社会。教育学院、教育系给所有的成人教师做“合作教学”法的示范教学,帮助当地教师学会“合作教学”的组织指导技巧。我们在访问国立远西教育研究实验室时,得到了几份研究报告。其中一份1995年由美国教育研究所和十个国立教育研究实验室联合编写的研究报告指出“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法的成果是学生的成绩提高,自信心更大,种族之间的关系更好,有利于取消种族隔离的横向文化交流更多,增强了社交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对“合作学习”法的效果给予较高的评价。
在研究报告里,使用频率最多的词之一就是“引导”(Instruction)。一谈起教学,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口“引导”,闭口“引导”,真是引导、引导、再引导。对于电脑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份研究报告也着重讨论“计算机是否一种很好的引导工具”,答案是“计算机是一种有用的引导工具,特别是当把计算机同其他引导办法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佳。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辅助引导至少可以提高成绩,有时比传统方法更好”。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中小学的科学课却是较薄弱的一门课,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选科学课的人相对较少,平均水平较低。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课必须彻底改革。美国的教育专家们认为,“良好的引导技术仍然是科学课教学的最有效和最具有前途的技术”,强调科学课教学几项共同的重要的改革原则:①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所有的学生对科学有一个较深的理解。②引导学生把新东西同他们已经知道的关于客观世界的信息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使学生真正学会和长时间地记住一些东西。③通过模拟科学家发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年轻人建立有判断力的思考技巧和科学的思维习惯,这样的年轻人有可能成为科学家。④改革应该注意使学生在不同年级随着阅历的增加得到的主要科学概念(即大思想)必须是前后一致的。这些为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改革设想诚然是好的。但专家们也认为,科学教育的根本性改变似乎尚未出现,问题就在于美国的教育制度有能力培养少数在自然科学和数学上出类拨萃的学生,却不能使所有的学生摆脱科盲。专家们认为科学课必须实行系统化的改革(Systemic reform),否则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美国科学界、教育界、企业界一些主要的协会和机构,象美国科学促进会、全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全国科学基金、国家科学院、全国改进科学教育协会和科、技、教联盟等组织机构都在强烈呼吁重新设计科学教育。教育界认为地平线上已出现曙光,科学课的系统化改革的实现已有更大的可能性。
三、美国大多数中学生课业负担太轻,与我国形成强烈反差,其原因值得探讨
我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回家有大量的作业和练习要做,家长和社会各界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喊了多年,学生负担却有增无减,特别是高三毕业班,更是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紧张复习应考,每天搞到深夜,影响了身心健康,学生可谓“苦”矣!但在地球另一侧的美国却恰恰相反。据美国最近的一份比较权威的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了在1994年进入461所两年制和四年制大学或学院的277000名新生),在入大学的前一年每周课外做作业或学习达到六小时或以上者仅占36.9%,也即大多数中学毕业班的学生课外作业或学习的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课外作业时间就更少了。另一份由美国密西根州的一个华裔问题研究小组通过对美国人及在美华裔的问卷调查表明:①67%的美国人和78%的在美华裔认为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应该增加;②88%的美国人和37%的在美华裔表示自己的子女(中学生)有做与课业无关的工作;③4%的美国人和26%的在美华裔表示自己的子女(中学生)很少或从来没有帮助做家务。
美国中学生课外最多的活动是:与朋友交往、打工赚钱、运动或锻炼;其次是看电视、聚会或参加学校俱乐部团体;再其次是做家务或消遣性阅读。
学生的学业负担轻,有利于一部分主动学习的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也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但也有不少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追求享乐,甚至误入歧途。
多数中学生用于学习和作业的课外时间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明显的原因之一是大学入学竞争不强。一些州立学院、社区学院不通过入学考试,凭高中毕业证书和鉴定书直接入学;大多数水平较高的院校还要根据全国性考试服务机构举办的测试成绩SAT,并参考中学时的成绩录取,但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名大学除外)。上大学的费用很高(社区学院除外),主要还是要靠父母负担,一部份家境不太好的学生不准备上大学,在中学阶段就缺乏学习的动力。还有一部分家境较差的学生准备毕业后先找工作,以后再读社区学院或非全日制大学。如今美国已有21%的人口接受过大学教育,而在1950年只有6%的人拥有大学学位。步入九十年代,美国至少有35%的大学生从事着不需要大学学历的工作,这个数字比五年前增加了50%,这导致美国大学生毕业后的薪水在1989年以后出现负增长的情形,造成了部分美国人对高教的意义甚为迷茫。加上高教费用飞涨,高教面临学生人数下降,甚至招不到学生。
四、不断推出因材施教的新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重视因材施教是美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做得较好的方面。接受因材施教的面从2%到100%,各州不等,一般占50%。联邦和州以及企业界都拨款加强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受益者占天才儿童的35%以上。有些中小学、同一班的学生对某些课程例如数学等可选A、B、C三种不同深度的教材,在学习内容和深度上打破了年级的界限,这要求教师善于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进度,增加了教师指导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是他们坚持这样做下去,培养出为数不多,但水平很高的少年英才。
对移民、难民的子女中英语欠佳者进行双语教育、辅课教育,培训教师、家长等。对中小学学生中“处境不利者”举办补习性教育和提供辅导服务。在华盛顿(特区)一间中学里,校长领我们参观,看到一位指导员(又叫顾问)正在辅导三个“处境不利”的学生(据说有一个有自杀倾向)。指导员单独给他们三人上课和进行心理辅导。美国大多数州要求指导员有教学经验,并获得有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五、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教师的继续教育直接与工资挂钩
美国的中小学师资主要由大学里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培养。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Hayward分校教育系,对教师的培养办法是从四年制本科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报名者中根据四年的成绩和面试情况决定是否录取,录取后在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再学习一年,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在加州培养中小学教师都是五年制,规格很高。在其他的州,大多数情况是四年制。不少州要求教师在本科毕业后10年之内取得一个研究院学位(硕士或博士),并以加薪和免缴学费进行鼓励。每州有一个机构对教师能教授何种课程和在哪一级任教进行资格鉴定,根据教师接受培训的程度发永久、试用和临时三种证书,证书名称因州而异。
教师在职进修主要解决一些实际需要的问题,例如双语和多元化教育,来自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的措施包括:把经过一定的培训作为聘任教师合同续约的一个条件;补贴教师到教育学院或大学进修的学费;给取得高一级学位或修完一定学分(或者修完一定学时的正式课程)的教师加薪。
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拿到了旧金山市(三藩市)几个学区的教师工资表。这几张工资表各不相同,显示了各学区在聘任教师和制定工资标准上的自主权。这些工资表有以下的共同特点:①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后马上有加薪;②在都有学士学位的情况下,到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在职进修正式课程的学时不同则每个薪级的工资也不同。例如进修完30学时,60学时或90学时的学期课程(并合格)的教师,在相同薪级下,工资不同,年薪相差几百至几千美元。③进修完不同学时的教师,封顶薪级的级别也不同。
这样的工资制度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到教育学院或大学去进修。终身教育的体系已经形式。
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到,加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随着学区、学位、级别、进修的学时数、年资的不同而不同。最低的年薪为25000~33000美元,最高的年薪为47000~57000美元。据了解,美国现在一般认为年收入7000美元(月收入600美元)为贫困线。
六、我们自身的改革就是要寻求既能保持和发扬优点,又能克服弊端的良策
科教兴国,教育必须先抓上去,这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深圳市要进行第二次创业,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教育必须现代化。美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一个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教育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不成功的地方。对它成功的地方,我们应当借鉴;对它不成功的地方,我们应引以为戒。美国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差别很大,这种差别是由于包括政治、经济、种族情况、传统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正因为差别大,就更值得我们注意,并加以研究和分析,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一定要保持和发扬我们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政治优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不可盲目崇洋;对于别国的长处,凡是也适合我国情况的,也要注意吸收或借鉴,例如建立起终身教育的制度,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立法,并提高完成进修任务的教师的待遇等等。
我们中国人聪明、勤劳、好学。在美华裔占美国总人口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每年美国中学生“西屋奖”的十名获奖者中总会有3~4名是在美华裔学生。我们中国人要长自己的志气,我们有信心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质量,建立起最好的基础教育系统。
在过去的十五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深圳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后的发展目标已制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为深圳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实实在在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