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性与合理应用论文_刘润婵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应用论文_刘润婵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随着医学模式的急剧转变及当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回归自然的中医药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中药作为原料应用于预防,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各个方面。在应用的过程中,强调其有效性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安全性。

一、如何认识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以矿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全书载药365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品。上品指具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的中药;中品是指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根据药量而定的中药;而下品则是指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有毒性,不可久服的中药。这是古人对中医药安全性的朴素认识。

中药的毒性是安全性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有关中药有毒、中药毒副作用给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不少人包括医药专业人士对中药药性认识也不全面;以为“是药三分毒”就是指所有中药都是含有毒性化学成分,只要服用了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部分人甚至对服用中药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

“是药三分毒”是指药物都具有寒热温凉某种偏性,而不是说所有药物都含有毒性化学成分,服用即对人体造成损害。

一是无毒中药。中药学教材中的生姜、葱白、枸杞、薏仁米、黑芝麻、山药、桑椹等,本身就是食物,是实际上的无毒药。一般情况下即使经常服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二是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中药。中药中绝大多数药物均属于此类,如人参、甘草、茯苓等服用得当,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经》中明确说明中品药物,有毒无毒根据药量而定。大多数中药的毒性强弱是和用药剂量密切的。而不应单纯地理解中药是有毒或无毒的。有资料显示,在中药不良反应的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药引起中毒的约占85%以上,而中药中毒导致死亡病例中约75%系超量所致。

三是含有较大毒性成分的中药。中医运用毒药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如附子、全蝎、蜈蚣、砒霜等,含有毒性化学成分甚至剧毒物质,使用必须慎重。该类药物应用不当会导致患者中毒甚至死亡。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规避其毒副作用

1.“药”和 “证”相符

中成药的处方大都是经过数十年、甚至数千年临床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每个处方都有其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也就是说有适应证及禁忌证。药证不符,如“热证”用“热药”,无异于火上加油;“寒证”用“寒药”视同于雪上加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感冒,风寒感冒宜选用辛温解表药(如通宣理肺丸、感冒清热冲剂等);风热感冒 宜选用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暑湿感冒宜选用祛湿解表药(如藿香正气丸、十滴水等)决不是感冒胶囊、感冒冲剂包治所有感冒。

2.“剂量”与“疗程”合理

不少人都认为中成药使用了几千年,毒副作用小,用量大一些、服用时间长一点没关系,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临床应用应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控制好剂量和疗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先谈谈“剂量”,举例说明,六神丸是家庭常备的治疗咽喉肿痛的良药之一。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等药组成。药典剂量是成人每服5~10丸,每日二至三次,小儿酌情减量。曾经有一家长,因5岁的孙女儿着凉嗓子疼,自作主张给孩子服了10粒六神丸,半天多的功夫连续用了3次。谁知不一会儿功夫,小孙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四肢湿冷,立即送到急诊。经过认真检查,医生诊断为六神丸服用过量导致中毒。由于治疗及时,才得以化险为夷。经过医生的讲解,这位家长才明白原来是六神丸中的蟾酥惹得祸,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再说“疗程”,如龙胆泻肝丸是临床治疗肝胆湿热的代表药,方中的关木通对肾脏有很大的毒性。中医大夫一般都会告诉病人服药不超过一周。但是不少患者把龙胆泻肝丸当清火保健药来吃,一吃就是一年半载,结果出现了马兜铃酸肾病,甚者导致肾功能衰竭。

3.搞清成药组分,掌握配伍禁忌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中成药治疗时,一定要搞清楚中成药的组成。如果其中的某种草药重复使用,使其剂量增大,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同时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乌头碱中毒。因为这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其主要成分就是乌头碱。为了避免中成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医生不但要全面掌握中药的性味、功能、用法用量、毒性、配伍宜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熟悉中药现代药理知识,了解每味中药的主要成分、体内代谢、毒副作用等。。

4 避免和西药同时服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日趋普遍。但是如果联用不当会消弱药物作用,甚至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不了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合用。如有些患者在服用柏子养心丸、苏合香丸、七厘胶囊等中成药的同时服用了含有溴和碘的西药制剂(如巴氏合剂、碘化钾),可引起药源性肠炎,主要是由于此类中成药中含有朱砂,在肠道中遇到溴或碘离子后会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所致。

5.规范中成药的药名及说明书

许多中成药的药名和说明书所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如感冒清热颗粒、感冒退热颗粒,两种药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治证型截然相反。感冒清热颗粒是针对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可在药名上冠以“清热”二字,说明书又述其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作用。感冒退热颗粒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功效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6.正确的服药方法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疾病来决定。中成药用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对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牛黄清火丸之类的泻火药,应在饭后服用。因泻火药大都苦寒,容易伤胃,饭后服用可以避免;若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补养药应在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促进虚证的恢复;而调理的药物如逍遥丸、舒肝和胃丸等就应该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帮助调整脏腑失调,气血失和等病证)

三、结束语

1.改进与完善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2.随着科学进步,提高认识,前移安全性评价

3.挖掘与研发新的中药材及中药制剂产品

论文作者:刘润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  ;  ;  ;  ;  ;  ;  ;  

中药安全性与合理应用论文_刘润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