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论文_林丹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论文_林丹

林丹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平炉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要】作文的质量,在于方法技巧,是否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技巧,决定作文的成败。提高,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我鉴赏和借鉴他人建议后修改、总结、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认知飞跃、能力提高的阶段。

【关键词】小学作文;实践;模仿;体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112-01

实践,是学生亲身体验客观现实、丰富表象、发展思维阶段。实践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作文。认知,是经过亲身体验客观现实后,对客观现实本质或整体深入熟悉,深化表象、思维阶段。兴趣,是在认知中产生的情感阶段,是形成写作动机的基础。记忆,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把蓄存的表象再现阶段。组织,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选择、确定文章的材料和表現的方式方法。组织是作文的前提,组织的质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作文,是经过组织加工后,把当时体验现实的过程和情感表达出来。作文的质量,在于方法技巧,是否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技巧,决定作文的成败。那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呢?

一、留心观察生活

很多小学生畏惧作文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他们在写作时往往难以下笔,找不到话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观点,这时就要求语文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记录下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如在以“美丽的校园”作为写作主题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随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观察,记录好自己所发现的内容。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随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把刚刚观察到的事物表述出来,有的学生说:我看到花坛旁边一棵树的树干上有一个像人耳朵一样的小洞,树木会不会在偷听我们讲话?这名学生说完后,其他同学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于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学生的这一发现,我们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都说出来并展开充分的联想,学生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过去一些积极性不是很高也能够主动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当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我们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来写出校园的美景,同时把自己认为最具有特点的景物融入其中,学生们因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下笔时能够做到文思泉涌。

二、带领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必须要通过直接的体验才能够得到真挚的情感,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是简单苍白的文字堆砌,没有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去体验生活,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让小学生的作文中也能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学生情感的充分表达能够让他们的作文变得更加丰满,写作水平自然会得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师能够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体验来培养自己的情感,带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进入社区进行卫生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环保,什么是尊老爱幼,这些体验活动中所积累的情感能够直接应用到写作中来,所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中,让作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小学生的作文中也慢慢开始有了“货真价实”的内容,有了能够看到的情感。所以,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让学生有了更好的情感表达窗口,学生通过生活中情感的积累以及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出其写作灵感,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写身边真实的事件,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作文中的通病在于学生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出的文章过于模板化、格式化,从而不能打动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速度,急于求成,想快速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让学生按照固定的写作模板进行写作练习,在给学生选择写作主题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对所写主题缺乏个人亲身经历,难以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给的作文模板进行模仿创作,导致学生的语文作文内容并不真实,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写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选择贴近实际的写作主题,尽可能让学生写身边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情感抒发,完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学校组织春游过后,我让学生以春游为写作主题进行作文创作,由于学生刚刚经历过春游这一活动,学生从中有很多感悟和收获,学生可以在写作中将个人春游的经历和感悟记录在作文中,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真实,让学生将个人情感尽情表达。教师给学生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写作主题,可以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以往完不成作文字数要求的状态,使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方法下不断强化语文写作能力。

四、指导学生作文,从实践中说话做起

说话分三步训练:一是句段训练,二是短文训练,三是长文训练。说话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与说话训练基本相同。但在谋篇布局、锤词炼句、表达手法上要求更严。训练学生写作,不仅要在作文课上进行,而且要结合语文课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经常训练。

促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主要从四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指导学生自我鉴赏修改。引导学生把写成的作文草稿,认真修改,自我锤炼,突出中心,养成自我鉴赏和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二是借鉴他人意见。启发学生作文写成后,虚心征求同学、家长和老师意见,使学生能发现不足,提高认识,为进一步修改做好思想准备。三是引导学生广泛听取意见后再修改。这次修改,是在集他人意见和自己认知的基础上修改,要从文章结构、造句、修辞及标点符号等方面深入修改,发挥出自己写作的最大能量。四是写后记。指导学生自我总结经验教训,自我促进提高。

五、从模仿到创作,实现作文能力的成长

写作同写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练习写字的第一步当是描摹大师的作品,当自己可以脱稿模仿出一手好字时,进行自我特色的发展,才是学写字的妙门。学习写作的第一步就是阅读,阅读经典的美文佳作,才能在别人的遣词造句中学到写作的技巧,当自己可以模仿优秀文章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文章时,再创造出自己的语言特色与风格,就可以写出一篇上上之作来。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桥》的教学时,虽然对有关描述赵州桥等中国名桥的文章进行了摘取,可以让学生们对建筑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曲唱千遍方能作谱,丰富的文章积累才能够帮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文章结构的构造,当学生课后阅读有关桥的文章之后,方能对桥有更广泛的了解,也就可以从桥的造型,如拱形桥、平桥等、桥的历史,如宋代桥、明代桥等、桥的雕花等众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加引人入胜。

作文教学,要结合写作实际,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方法,形成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也只能在写作过程中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秀蓉.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13).

[2]吴梅.例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12).

论文作者:林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论文_林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