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参与野外生存的探究
朱 琳,刘小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摘 要: 通过样式多样、灵活变换的野外生存活动,能使青少年增长野外生存的知识。通过野外生存,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能陶冶情操,使当下青少年学会如何学习、生存乃至做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野外生存;青少年全面发展;生存技能
1 野外生存的发展概述
1.1 野外生存的概念
野外生存,即人在山野或丛林中求生。从人类的起始阶段,我们的祖先就无时无刻不在参与与生存相关的野外实践活动。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MRS)作为能无创性直接检测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方法,可用于监测HIE发生后脑组织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而有利于预测HIE患儿的预后情况[7-8]。相比于常规MRI图像所显示的解剖结构的异常,1H-MRS显示的脑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更早出现,从而能早期诊断HIE及其脑损伤。因此,本研究探讨了1H-MRS对早产儿HIE的临床诊断价值,并获取HIE患儿脑损伤诊断的阈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我们祖先所从事的这种原始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标准的野外生存。他们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环境里,茹毛饮血、营木为巢、钻木取火等。
近代野外生存技能的开展,最初是在军队里普及,目的是为了训练军队的野战能力,有足够的体能与技术参与到军事战斗中,提高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
1.2 现代野外生存
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野外实践活动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野外生存渐渐从军队走入大众生活,深受青少年喜爱。
我国现代开展野外生存的内容丰富多样,活动以娱乐、健身、实用性为主要基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对青少年健康全面地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青少年参与野外生存的价值
2.1 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决心
青少年在户外能够亲近自然,接触新鲜的事物,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领悟到知识的真谛,顿悟到其中的奥妙,了解和掌握新鲜事物和知识;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最为恰当的处理方式,遇到困难不畏惧,勇于利用睿智的头脑去完成,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以及增加其对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兴趣。
2.2 提升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潜质
在体育锻炼中,野外生存能够有效调动青少年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兴趣,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在训练与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克服重重困难,磨炼坚毅的意志品质,高质量地完成品格塑造的目标。青少年在野外生存实践活动中,能够学会果断勇敢、团结协作,在磨练中培养其坚强的品质,促进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更进一步实现。
2.3 培养沉着冷静的能力,战胜并突破自我
野外生存的锻炼使青少年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体会艰苦环境下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最困难的环境下,自己需要学到如何去处理危险或突发状况,因此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潜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在面对种种从未处理解决过的问题时,能敏捷地洞察到问题所在,克服重重问题,战胜并突破自己。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健全的身体上,精神健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青少年在积极投入锻炼的同时,不仅身体能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其健康发展,磨炼坚强的意志,而且通过走出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拥抱自然,徒步穿越及爬山游水等实践活动,能真正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得以在高压力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营造健康、积极和向上的生活方式。
2.4 锻炼身心,健全和强魄体格
在比赛中对外界因素干扰要视若无物,把控是对手的把控、节奏的把控、比赛结果的把控等。要想着赢得比赛,不能仅仅考虑上一个球的问题,要把握好下一个球,心理上不能害怕对手。
2.5 提高团队的合作,增强凝聚力与责任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对象之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体育活动的类型与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野外生存能够有效地丰富学校体育,促进体育教学梯队的合理构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结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以多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和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公共数学课程的分类教学改革解决了专业知识需求与衔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分级教学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学术研究型人才,采取 “个别辅导、集中答疑”和 “启发点拔、释疑解答”分级辅导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不同层面上的学生不断进步.公共数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具有网络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
2.6 习得基本的生存技能,提高动手与实践能力
在野外环境中,会遇到许多未知的情况,青少年在实践中能学到许多生存技能。在野外,青少年在长途的步行中会遇到不同的地形地貌,路途中会遇到险阻或陡峭的路况,这时需要做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架设路绳,合理地规划路线,预设备选路线等,在参与的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参与搭建帐篷、野炊等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大家一起面对,能提高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户外的实践操作中,通过习得生存技能,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青少年参与野外生存的意义
3.1 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将学校传统的课堂教育内容放到自然之中,能使青少年将学到的许多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和自我动手操作,领悟了解更多课本上不能够传授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为今后参与社会实践开阔了视野,从而推动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
3.2 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
区域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为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在矿区南部发育,发育于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中,表现为一系列的背形和向形构造,其走向顺地层NWW向展布。断裂构造主要呈NW向、近EW向、NWW向及NE向,其中NW向和NWW向断裂构造具明显的多期活动性,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3.3 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
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家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加,青少年之间会抱团去面对重重困难,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并会出现默契的合作配合,能在无形中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大大增强一个班级或集体的凝聚力,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学会团结与协作。
3.4 培养青少年坚强的品格
青少年参与野外生存,能够走出“庇护所”,走进大自然,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点点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不再纸上谈兵;能从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迁移,使青少年增进对事物的认知,让生活充满情趣,提高生活品质与自我幸福感。
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对100例患儿进行了分析,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有23例女性,27例男性,平均(7.05±1.12)岁,观察组有26例男性,24例女性,平均(7.21±1.26)岁。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3.5 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
野外生存以实践方式多样、活动多变,将体育中的走、跑、跳、投运用到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以灵活多变的活动,落实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青少年在不同视角与情感上得到一种升华,使体育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机械式的填充,能激发青少年内心喜爱运动的“小宇宙”,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青少年时期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如何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野外是一个相对原生态的环境,与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别,通过简单实用的工具,在经验丰富带队教师的引导下,青少年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生存技能,锻炼意志品质,缓解压力,培养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参与野外生存活动,能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消减不良情绪,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福柯看来,全景敞视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规训机制,它实现了权力的自动化和非个性化。《1984》被称作是“对全景式监督社会准确真实的再现”,它以其普遍的监控实现了权力的最大化,完整地呈现了一个集权主义国家的残暴和恐怖,并向现代人吹响了追求自由的号角。
4 实施办法
4.1 系统、规范地组织野外生存的教学与训练
野外生存的教学与训练必须以系统规范的组织来运行,通过科学训练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2 制订好野外生存的计划
青少年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课程计划的出发点,需要由知识技术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并通过理论学习和切身体验两个途径来实现。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知识,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4.3 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
在户外我们会遇到课本上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可通过地理、生物、物理、历史和化学等学科知识来解释,阐述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地形地貌、自然风貌产生的原因,动植物特征,以及在找到水源的情况下,运用物理化学知识,使水变得干净卫生可以饮用等。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与运用。
4.4 培养专业野外生存指导教师
我国野外生存训练的发展仍然在起步阶段,教师的队伍还存在不足,在起步阶段应严格要求队伍的建设,筛选和培训最优秀的师资队伍,跟进最前沿的培训,在传授与学生反馈中自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
5 结 语
我们要走进自然,与大自然近距离地接触与了解。多样有趣的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增强中学生的生存常识、见识与胆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牛小洪,董范,李伦. 野外生存[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6.
[2]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吴琼,孔令军. 试探野外生存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J]. 体育文化导刊,2015(3).
中图分类号: G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7-067-02
投稿日期: 2019-01-22
基金项目: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5YJA890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9-2015-417);中国地质大学教改重点资助项目(JGZHD201711)。
作者简介: 朱琳(1994—),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户外研究理论与实践。
通信作者: 刘小学(1973—),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标签:野外生存论文; 青少年全面发展论文; 生存技能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