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动机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高效体育课堂是广大体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研方式的支撑。但现实生活中小学体育教研存在着很多弊端与不足,严重影响着有效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一、体现学科的真正价值,突出学科的实用性
充分展现体育学科的真正价值,突出学科的实用性。教学中发挥自身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体育教学过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活动形式,它是在室外和动态中进行。比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更复杂、更难驾驭,是一个更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规律,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体育教学还要有它自身的人体活动的生理负荷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当然也有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的规律等等。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要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新鲜、学得愉快、学得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运动的苦与乐、感受体育运动的价值。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平时教学始终贯彻“实”“活”“精”的原则
实:踏实。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活: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要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师生间形成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体育课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一场激烈的比赛,一段优美的形体音乐,能使课堂充满生气。所以说,多媒体技术教学能提供生动、活泼、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乐,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多重刺激,创设一种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学习,主动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精: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导”在关键点上。备课时教师就应想到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或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动作让学生自学,哪些动作由教师精讲,哪些动作用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使讲解富于启发性。
三、强化“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时空”
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到体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精神贵在“恒”,只有通过长期努力,不懈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
我们认为,“下课”不应是课堂的结束,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体育课的内容才能延伸到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教师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增强体育教学的活力。
四、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体育课堂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那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他们产生愉快的体验,使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另外,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活动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反之则有害于健康。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乐于体育锻炼,一方面要教会他们体育锻炼科学的方法,让他们真正从体育运动中获益,进而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石。
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是新课标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敏捷,善于观察事物,对任何问题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借机利用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胆的想象力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跳绳,既可以一个人跳还可以两个人,甚至三个人跳。篮球传球教学,一个人对着墙传,两个人对传,三个人交替传,四角传球等等;可以原地传接球练习,还可以行进间练习。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既健体又健心的效果。
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既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于素梅等主编.中国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设计.北京体育出版,2002(9).
[3]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5).
论文作者:张旭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科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