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成了高考的第一名--母亲的遗书_数学论文

儿子成了高考的第一名--母亲的遗书_数学论文

儿子成了高考状元———位母亲的手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了论文,手记论文,高考状元论文,儿子论文,母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婴幼儿期的教育

(1)尝试早期教育,开发儿子智力。

在儿子的婴儿期,我经常用语言刺激孩子,促进其大脑发育。做什么都对他说,就当他能听懂。他大些,就教他唱儿歌、猜谜语,给他讲故事。我们还常常带他去旅游,开拓视野。我们鼓励他不懂就问,他提出问题我们总不会让他失望,总会想办法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使他从小就有较强的求知欲。

(2)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激励孩子好学上进。

儿子在全托的几年中,每学到一首新歌,回到家都迫不及待地唱给我们听;每听到一个故事,也总是要说给我们听。我们总是很有兴味地听他唱、听他讲。尽量满足他的表现欲。我们利用录音机给他录音,然后放出来让他自我欣赏。

(3)注意从小严格要求,避免不良习惯的形成。

儿子3岁之前是由外婆外公带的。两位老人对他精心调养,使我能很放心地去工作。但老人对孙儿宠爱有加,又使他从小养成骄横任性的坏习气。我们花了不少精力才慢慢使之纠正过来。比如:稍不顺心或不满足他的要求,他马上就躺倒在地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外婆家,这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总是赢家。我们发现后,觉得他的无理要求坚决不能迁就,横下一条心,任由他哭闹,不予理睬,让他哭够了再讲道理。如此几次下来,慢慢就好了。

(二)小学阶段

从小学起,儿童开始有了学习的压力,也开始有了竞争,怎样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呢?

(1)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二年级是关键。开好头很重要,这样可使孩子在学习上处于上游。重要的环节是使他听好课。做作业则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决不能家长代劳。入学之前,我们对孩子说读书如何有用,进小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促使他很向往成为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在学生作业上签名。我们在作业上签名时若发现有错,坚持要他自己检查,有时则连看也不看就签名。我们对儿子说:“对错要自己检查,我们只负责签名,不包你改错。”这样,逐渐消除了一般孩子常有的依赖父母把关的思想。老师要家长给学生听写的作业我们也让他自己先录音,然后放录音自己听写。这样使我们摆脱了陪太子读书的麻烦,赢得时间用于应付自身繁忙的工作与学习。

(2)根据兴趣,创造条件使孩子将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有益的课余学习。

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了一个小提琴学习班,聘请专业老师来校指导。儿子表示很想参加学习,我们很支持。三年级时要排练第六届全运会团体操,因在时间上冲突而放弃了,我们也不责备,让他自己选择。到了四年级,他得知东山区少年宫电脑班招生,就很想参加。我又鼓励他去报名。他当时完全是出于好奇,我也不在乎,只要他有兴趣,就热情支持鼓励。

(3)及时鼓励,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儿子在小学二年级获东山区小学数学竞赛三等奖,有点小小的成功,我们买了几本《儿童数学世界》等趣味数学参考书给他作奖品,他很高兴,很有兴味地阅读,且不时拿书中的题考我。我也总是表现出很大兴趣与他一起算,并引导他找同学一齐算,所以他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三)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仍是基础教育。我们注意引导儿子全面打好基础,防止偏科,并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避免成为书呆子。

(1)帮助儿子克服偏科倾向,提高对文科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数学基础扎实,且兴趣很浓,对中学的数、理、化各学科学习就比较轻松,成绩优秀,而文科则相对不足。我们主动与他的语文教师联系,请老师结合他多年教学实践及所教学生情况,启发我儿子认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2)支持孩子做好学生干部工作,从中增长才干。

儿子从小学起就被选为学生干部,到了中学,更先后担任了班长、团支部书记、级团总支书记、级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生活部长等职。担任学生干部虽然花去一定时间,但由于得到较多的锻炼和老师的指导,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增强了组织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我们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

(3)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婚恋问题,预防早恋发生。

儿子读高一时,我们很认真地与儿子作过一次详谈:如何正确对待婚恋问题。我们明确地对他说。现在谈这个问题并不是你有这种情况,而是因为社会上有这种现象,学校也出现了这种迹象,我们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现在是求学阶段,绝对不能分心,否则将会影响你的学业。假如女同学过分主动接近你,要注意有意识地回避,并适当处理,不要伤了她们的自尊心。最后我们相信儿子会处理好这个问题。谈话的效果很好。

(4)引导儿子走向成熟。

读高一时的暑假,学校把各年级数学学得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培训班,请来了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队有名的教练对他们集中培训两周。我儿子是其中之一。开班几天后,儿子对我说:“妈妈,这些教师水平很高,讲的内容很深很难,每天上午一坐就是3个钟头,中间没得休息,天天都有些同学悄悄地走掉了。”我知道儿子也感到有点辛苦,就送给他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让他自己选择去留。他不但坚持了下来,培训结束时考试,还在本年级学生中取得了第一,受到老师们的表扬。

去年1月他便收到中山大学招生办的信,热情祝贺他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并邀请他到中大深造,可获免试保送。后又收到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招生办的来信。我征询他的意见,问他打算到哪所高校学习。他说:“不知清华、复旦这两所大学有无保送名额呢?”我知道他向往这两所大学,便鼓励他“现在提倡自我推介,你可去信这两所高校咨询一下。”儿子接受了我的建议,两天后他写出了初稿,给我看过,我觉得写得很好,完全不必修改,我让他抄正以特快专递发出。儿子的咨询信引起清华招生办的关注,清华大学在通知执信中学有保送生名额时,向学校老师了解他的情况,执信中学的老师还以为我们认识清华大学的人呢。

(四)引导孩子成长的一些体会

(1)晓之以理,避免1打骂教育。

我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比别的孩子好调教,跟别的孩子一样,他也有让人气得七窍生烟的时候。我也曾打过他一次。那是在他上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放学回家路上与一位男同学在马路上说要比眼力,用小石头扔过往的汽车,结果击中一辆军用卡车的挡风玻璃,被叫去东山区交通中队仲裁……我狠狠打了他一顿。待我冷静下来,深感自己失了控。我诚恳地与他分析事情的危险性,让他好好吸取教训。后来,儿子又做过几件错事,像五年级时与表弟从阳台上往下泼水,以浇过往行人取乐;六年级时差点把表弟摔下楼等,事发后我都能冷静耐心说服教育。我们深感打骂不利于孩子成长,说理教育才能使孩子真正明白,接受道理。

(2)对孩子多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指责,绝不挖苦。孩子的每一点滴进步不断获得赞扬,就会始终保持向上进取的心理状态;没有压力,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就会自觉追求新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3)满足孩子玩的兴趣,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儿子小时体质较单薄,丈夫有意识培养他对体育的兴趣。带他去公园踢足球,早晨陪他去跑步,带他去游泳、打羽毛球,并为他买一些体育器材,像哑铃、扩胸器、沙袋等,还在家中阳台搞了个单杠,方便他练习引体向上。初中时他的立定跳远不过关,他父亲节假日陪他到公园去练习。

孩子都爱玩,爱玩不是坏事。学习任务重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以调适。儿子在放学后总喜欢在学校打场足球才回家(他是班足球队主力)。儿子酷爱踢足球,也非常着迷看球赛,我们都能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在考试期间父亲也特许他看电视转播的足球赛。

(4)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

我从儿子很小时起就引导他看书。每学习什么,都注意用书去引导他。在幼儿园学会折纸玩具,我们给他买来《幼儿折纸200例》,教会他按书中的图样折出多种纸玩具;儿子在校学会查字典后,我们经常鼓励他有不懂的就去查字典、词典。儿子玩魔方,我们送他一本《魔方探胜》,使他对的玩法层出不穷。他学打羽毛球、足球,我们又给他买了《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战术》、《足球基本技术与训练》等参考书,他都很有兴趣阅读。为了提高他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比较注意引导他联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去读有关书籍。如:他的自行车坏了,上中学后父亲就不再包办代替,而是给他一本《自行车的构造与维修》,慢慢他自己就懂得独立维修。家中的电器坏了,父亲让他先看《电工原理》及有关家电维修的书,然后与他一起动手检查维修。正因为我们比较注意从小培养他查书读书的习惯,随着年龄增长和所学基础知识的丰富,他自己就会找些课外书来读。现在,他自己去书店买的一些书,连家长都读不懂了。

(5)从小注意培养自立精神。

我们从儿子一年级起就让他自己来去上学,大人不接送。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搬了家,上学要坐公共汽车,学校与住处两边都要走一段路才到车站,每天往返两次(学校无饭堂)。

从三年级起,我们就让他负责洗碗,假期负责煮饭,父母若同时出差,则让他自理。由于从小注意培养他自主自理能力,所以他现在到外地读书我们也很放心。

(6)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自信、开朗等良好性格的培养。

我们对儿子的教育多采用商量讨论的方式,家中的大事也常与儿子商量,让他明确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如我们分到新房,征询儿子对家居布置的意见,他很认真考虑,还拿了剪报,提出头朝东睡有利健康,我们安排床向就采纳了他的意见。我们家气氛宽松,常开玩笑。如丈夫儿子都着迷看电视上的球赛,我常为他们削些水果什么的,他们便封我为“优秀球迷家属”。

(7)做育儿的有心人。从儿子出生起,我设立了一本《育儿手记》,一直记到现在,我还将记下去。《手记》内容包括儿子健康状况、智力发展、行为爱好及学校、家中有关儿子的事情。这为我们更理性、更全面地考虑教育孩子的计划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家庭》杂志供稿)

标签:;  ;  

儿子成了高考的第一名--母亲的遗书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