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腾飞时期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工业生产论文

我国经济腾飞时期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工业生产论文

我国经济起飞时期工业发展的几大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大论文,我国经济论文,工业发展论文,难题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NP300~1000美元的发展段是一国经济起飞时期,也是一国步入工业化中期和结构快速变动时期。我国目前以至今后一段时间就将进入到这一关键的经济发展时期。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所采取的一些特殊与非正常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我国未来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并不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经济起飞时期工业发展面临许多其他国家在该发展时期不曾遇到的难题。

一、发展环境制肘下工业高速增长的难题

钱纳里等人根据多国平均模式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认为一国人均GNP300~1000美元的发展段工业增长最为迅速。增长的源泉来自于宽松的发展条件和环境,许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印证了这一深刻的发展原理。早期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借助于对外掠夺手段从广大殖民地获取了大量廉价的工业原料和资源,并强行把部分工业制品销往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这些因素对促进这些发达国家工业快速增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次大战后陆续步入工业化并取得卓越成效的若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德国、南朝鲜、新加坡、台湾等也都依靠当时世界上廉价的石油、工业原料大量的供给以及世界贸易快速发展所提供的广阔产品销售市场的支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宽松的工业发展条件和环境,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会如此顺利和富有成效。然而,具体到我国经济起飞时期的工业增长以及我国今后的工业化进程,却遇到许多其他国家在工业发展环境方面所不曾遇到的难题。

首先,我国工业快速增长与发展受资源及要素投入数量的制约。具体表现在: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一些对工业增长和发展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能源、铁矿等,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构成我国工业增长和发展的基础性制约和障碍。2.资金积累水平的限制。从许多国家工业化的经历看,经济起飞时期的工业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高积累、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得益于合理的积累与消费政策。中华民族素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这为我国采取高积累、高储蓄的政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我国过去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手段确实也维持了一个较高的积累率,这对促进我国过去工业的较快增长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伴随近几年的改革开放,致使我国正经受着象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经受着的发达国家消费示范强有力的影响。使我国在收入水平还较为低下的情况下消费的某些方面或领域却呈现出相对高的水平,出现了严重的超前消费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储蓄、投资和资金积累水平,从而限制了工业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均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3.我国虽然劳动力丰富,但其质量、技术水准较低,而且结构搭配以及分布极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资源和要素的加工与供给能力。

其次,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受资源配置效率的限制。在资源与要素投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业增长速度的高低与其配置效率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率较低。1.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电老虎”、“煤老虎”还大量存在,从而降低了能源、原材料等的利用水平和资源的配置效率;2.我国企业管理机构臃肿,冗员状况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3.我国经济运行与管理体制不合理状况仍然十分严重,地区分割、条块分割现象比比皆是,市场体系不完善,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盲目建设的现象,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

再次,我国工业高速增长受国际市场环境缓慢增长的限制。时跨本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势头已经大幅度回落,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缓慢增长,许多权威机构和人士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在今后若干年也不会大幅度回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工业产品的进出口规模、结构和速度。

面对诸多方面的制约,要谋求我国工业的快速增长,唯有选择节约高效的工业发展方式。比较世界各国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不同发展模式对资源的投入的需要量及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如日本的消费方式相对于美国的消费方式就要节约得多,在食品、服装及个人零用方面的支出基本上都是如此。又比如,南朝鲜很早就掌握了彩色电视机的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但为了防止对这类商品的过度消费,一直到彩电出口10年之后,才在国内安装彩电发射台。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在许多产品的生产方式上相对于苏联的生产方式来说,更能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与原材料。由此可见,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是可以选择和控制的。

二、非协调结构下结构高级化的难题

国家的经济起飞时期,工业结构高级化具体表现为重化工业化过程和工业深度加工过程。然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结构非协调国家。主要表现为:1.工业超前于其他产业如交通、运输、商业、饮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重工业超前于轻工业发展;3.重工业内部,加工工业超前于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采掘工业而高速发展。我国不合理与不协调的工业结构的形成既与我国历年采取的工业发展战略有关,又与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有关。

非协调结构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不能直接模仿其它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推进结构高级化的作法,也使我们遇到一般国家在该时期不曾遇到的在非协调结构下推进结构高级化的难题。在结构不合理状况下,要推进结构的高级化,必然且必须处理好结构协调与结构高级化的矛盾。处理这一矛盾有两种基本作法:一是在结构协调的基础上推进结构高级化;另一是在结构协调过程中推进结构高级化。前者主张在解决了我国不协调的结构问题之后,再来实施我国的结构高级化政策。这种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把我国的结构演进问题肢解为结构协调和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这有利于在不同时期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但这种策略的最大缺陷,是会延长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后者则主张在解决结构不协调问题的过程中,实施我国结构高级化的政策。这种策略的最大优点是把结构协调问题和结构高级化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因而可以加快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其缺点是同时实施结构协调和结构高级化两项任务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权衡这两种方案,后一种方案的优势更明显一些。但在实施该方案过程中,由于工作难度较大,所以应认真设计、精心组织,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最终还是贻误了结构高级化的时机。

工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具体到我国经济起飞时期,就是实现重化工业化,也就是使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和工业部门本身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其他国家在该时期推行重化工业化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我国仍然是有效的,但同时又要考虑我国的一些特殊情况,有两点尤其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充分考虑我国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人均资源量较少的情况,在推进工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应注意较多地发展劳动密集的工业部门,而且在不影响工业生产正常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多发展一些节约资源、能源等的技术和部门。二是要考虑我国传统工业化战略偏重于重工业发展而造成的重工业超前、轻工业滞后的状况,在推进重化工业化过程中,应注意轻工业的适度发展。

三、工业组织关系不合理下推进工业集中化与专业化的难题

伴随着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化过程,工业发展从工业组织角度看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工业生产的迅速集中化。在重化工业化过程中,发展势头最猛的行业往往是钢铁、石油、化工、机电、汽车等,这些行业最显著的技术经济特点是规模经济性很强,行业中企业数量较少,但其前几位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占有份额相对很高。比如,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前三、四家较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占到全国钢铁产量的72%;二是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具有巨大经济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化企业和众多的小企业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协作关系,大企业生产和装配产品所需的大部分零配件一般都来自中小企业。大中小企业之间这种分工协作关系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较快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三是伴随着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而出现的大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的趋向。企业规模结构是指工业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通常可以从数量结构和产值结构上来考虑。从这方面看,企业规模结构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大型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重不会很大,大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比较稳定,但大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和产值在工业总产量和总产值中应占较大份额。

我国由于存在严重的产业组织不合理问题,使得我国在推行工业生产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过程中面临许多难题。首先,各地区工业分散布局、结构雷同化对提高工业生产集中水平形成巨大的障碍。在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出现地区盲目发展是必然的事情,导致规模经济性很差。比如,我国钢铁行业中前30位大中型企业钢产量只占全国钢产量的58%;其次,封闭型、全能型企业的大量存在构成我国推行工业生产专业化协作的严重障碍。我国现有工业产业组织中,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其一个明显的特点都是不仅承担着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技术工艺阶段和零配件的加工任务,而且还承担着职工劳保、职工子女就业等一系列非经济的社会功能。这样我国现有企业在推进工业生产专业化协作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两大棘手的问题:一是如何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把我国现有企业肢解或组合成专业化的企业?由此形成的一些资产存量将如何处置?二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我国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推行专业化协作、建立专业化企业由此导致的失业问题社会将如何解决?再次,集中化、专业化以及规模经济水平低下对形成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的限制。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从企业个数所占份额所显示出来的企业规模结构基本相同,但从产量和产值份额所表现的结构看,我国大企业占的份额明显偏低,从而降低了企业规模结构效益。

针对我国这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性,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克服工业在地区间分布的相似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到经济实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实行地区间合理的分工。城市工业也要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产业向农村工业转移,并把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零部件的加工任务向农村工业转移,实行城乡工业之间横向和纵向经济联合。2.注意消除地区间、城乡工业间、各种类型企业间的行政分割体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整合,为建立专业化企业提供市场条件和基础。3.应不断深化企业产权明晰和政企分离的改革,调动企业推行专业化协作和经济联合的积极性。4.为迅速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应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下功夫。从增量上讲,今后企业进入某行业必须对其规模的最低限度要作限制;从存量上讲,应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兼并、联合、发展企业集团等办法,迅速提高一些产品适销对路、效益较好的企业的规模水平。

四、工业对外贸易机制不合理状况下推行水平型贸易的难题

经济起飞时期,工业对外贸易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从垂直型的贸易形式向水平型贸易转化,即出口结构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方向转化。这个转化意味着一国从垂直型贸易分工中的被动地位变得更为主动和具有抗衡性。当然,工业贸易型式的这一转变也需要对外贸易条件和体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具体说,贸易机制和政策主要是适应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需要,趋向是外向性和灵活性,政府干预和控制程度降低,企业自主性和权限扩大,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然而,具体到我国现阶段的水平型贸易方式问题,却遇到比许多国家在该发展阶段更多的矛盾和难题。

首先,我国现有企业技术水平与许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水平型贸易过程中,产品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而更为重要的是质量、性能、规格、花色、款式等非价格竞争。我国现有企业较低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顺利进行。

其次,企业出口自主权等权限很小,企业出口产品以及进口为生产出口品配套的原材料所需的外汇、进出口渠道限制得很死,出口程序和手续复杂,从而造成出口企业同国际市场一定程度的隔阂,使企业无法直接感觉国际市场产品需求和销售信息,降低了企业的决策质量和企业生产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最终影响产品的出口能力。

再次,其他一些影响出口问题的机制和政策诸如出口补贴与优惠、进出口配额、汇率政策等方面的不合理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平型贸易和产品出口的顺利进行。

针对这些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一、加快出口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其设备折旧率。对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要在资金提供、税收上缴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另外,为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竞争力,对出口企业所需要进口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在用汇、指标、限额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二、扩大出口企业的权限。需要给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的数量、规格、花色、品种、外汇留成以及与此相应的重要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口方面一定程度的经营自主权。目前来讲,必须缩小和限制介于政府和出口企业之间的众多外贸公司的经营垄断权,将其握有的应属于出口企业拥有的权限下放给企业。三、调整和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外贸机制和政策。汇率政策是出口贸易过程中重要政策之一,对汇率实行贬值是许多国家推行水平型贸易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近几年的汇率贬值政策对出口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该项政策需要其他政策加以配合,主要包括克服国内现有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克服企业的产权缺陷及财务“软约束”等,尽量减少配额和管制的应用。关税调节进出口贸易是水平型贸易阶段的另一特点。但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关锐的作用很小。今后应对此作出调整,加强关锐的调节,减少与限制配额外汇和管制的调节。总之,促进水平型贸易发展需要的政策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需要单项政策选择适当,而且各种政策在作用过程中应协调和互补。

标签:;  ;  ;  ;  

我国经济腾飞时期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