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铧 覃永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 对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 年1 月-2013 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56 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资料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缺血性肠炎治疗中,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关注。
【关键词】 缺血性肠炎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35-0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肠炎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结缔组织疾病、弥漫性变态反应等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在治疗中应加强临床护理,以达到提高疗效的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缺陷性肠炎患者,抽取其中的56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28 例,对照组中包括有男16 例,女12 例,年龄51-86 岁,平均(68.7±13.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观察组中包括有男17 例,女11 例,年龄50-85 岁,平均(68.3±14.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选对照组,双号患者入选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
1.2.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机体血液循环进行积极改善,补足循环血量,并展开积极抗感染治疗,针对存在穿孔患者及时展开外科手术治疗。
1.2.3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 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其是否发生便血等进行监测,并展开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检测,针对存在异常者及时展开处理;②心理护理。缺血性肠炎患者多合并有诸多的基础疾病,且多为老年患者,因此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积极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和蔼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将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手段等向患者进行介绍,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获得患者的配合,从而保证其积极主动接受治疗[1];③ 感染预防。保证患者室内空气的清洁,定期消毒并保持通风,按时对患者痰液、大小便以及血液展开细菌培养,并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指导,避免滥用以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④ 疼痛护理。对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症状进行询问,并对疼痛部位、性质进行观察与分析,对其是否发生穿孔、并发症等进行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展开处理[3]。
1.3 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 P S 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 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 检验,在P< 0.05 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效果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治疗与护理后,治愈19 例,治愈率为67.86%,观察组患者经常规治疗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治愈24 例,治愈率为85.71%。显然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统计
2.3 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者2 例,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者7 例,发生率为25.00%。显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临床上缺血性肠炎为肠道血液供血不足、回流受阻而导致的一种结肠壁损伤,进而诱发急性或者是慢性炎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相对较少,在消化内科中发病率占0.1% 左右[4]。其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特征,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治疗多以基础对症治疗为主,在治疗期间应配合以合理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改善临床疗效的效果[5]。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经对比分析发现,该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护理干预的合理实施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于改善临床护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1] 王秀江. 缺血性结肠炎23 例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7(01):156-157.[2] 陈爱珍.10 例缺血性肠炎的护理[ J ] . 护理与康复,2008,12(10) :756-757.[3] 刘纪娥, 王润兰.1 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病人的护理[ J ] . 护理研究,2010,24(3C):843-844.[4] 毛先华, 陈春芳, 王爱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心理护理[J]. 护理研究,2008,22(1B):119-120.[5] 叶玲.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J ] . 护理研究,2010,22(02):122-123.
论文作者:韩东铧 覃永朴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肠炎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