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的建党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4]01-0033-04
建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都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阐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形成了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邓小平同志说:“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1]列宁的建党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党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
列宁特别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又不是普通的一部分。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由工人阶级中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分子组成的先锋队。所以,“绝对不能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2]列宁说的先锋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党必须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二是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于第一点,列宁强调,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于第二点,列宁则把它提到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
列宁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革命理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3]他还说:“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4]
列宁还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向工人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列宁指出,自发的工人运动有觉悟性的萌芽,但是它本身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科学社会主义是由有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和继承人类的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的结果。既然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那么,就必须把这种意识灌输到自发的工人运动中去,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由于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因而无产阶级最容易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列宁认为,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任何轻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否定,也都是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加强。
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二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僵化的教条。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5]
二、党必须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
列宁认为,党组织应该是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统一体。针对建党初期党内的组织涣散状况,列宁强调必须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党。他说:“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6]他还说:“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7],党只有组织起来,才能产生统一的意志,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够领导无产阶级进行自觉的斗争。
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在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按照马尔托夫等人的观点,“每一个罢工者”、“每一个示威者”和同情党的人,都可以自行入党而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这实际上是把党变成一个组织涣散、毫无纪律约束、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松散俱乐部。列宁坚持认为,把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作为党员的必备条件之一,这是建立一个有组织的、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因此,这场斗争的实质就是按照什么组织原则来建设党的问题。列宁的这一思想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
列宁认为,党要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和先进部队,党内就必须有一个全党共同遵守的统一的纪律。党内不应该有什么不必服从纪律的“上等人物”和必须服从纪律的“平凡人物”之分。没有一个统一的纪律,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和集中的党。无产阶级单靠思想上的统一还不足以获得胜利,为了获得胜利还必须用组织上的统一来巩固思想上的统一。列宁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要无条件地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党员。列宁说:“随着我们这个真正的政党的形成,……不仅要求普通党员,而且要求‘上层人物’履行党员的义务”。[8]列宁指出,反对党内有严格的纪律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思潮,相反,严格的纪律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的领导作用,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发挥党的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条件。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了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总结这一成功的经验时指出:“如果我们党没有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9]
除此之外,列宁还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党组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少数职业革命家,这部分人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善于从事秘密工作。这部分人是整个党组织的核心。另一部分则是人数众多的与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普通党员,这些人是党组织的主体。列宁强调要发挥广大党员的作用,在党组织还处于秘密工作的时期,要以党组织为依托,建立各种形式的公开的、半公开的群众性组织。列宁还特别强调建立革命家组织的必要性。他说:“社会民主党人首先应当考虑建立一个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全部解放斗争的革命家组织。”[10]他说,如果“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11]
三、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党组织建立以后,在党内实行什么样的组织原则,是列宁和机会主义分子斗争十分激烈的一个问题,也是列宁的建党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当时机会主义分子反对集中制,主张在党内实行自治,力求一切都采取自下而上的行动。列宁说:这“是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所固有的根本特征。”[12]列宁主张实行民主集中制,坚决主张扩大中央机关对下层部分的指挥权力,将思想威信变成权力威信。列宁说:“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的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没有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13]列宁强调集中制,是同沙皇专制条件下,党处于非法的秘密状况相关联的。他并没有忽视党内民主,曾多次强调一有可能就要把党的生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之上,也曾强调“社会民主党地方性活动必须完全自由”。1905年11月,列宁在《论党的改组》一文中提出了实行党内选举的必要性。同年12月,在塔墨尔福斯会议上通过的《党的改组》的决议中,着重强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1906年的第四次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正式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了党章。后来,列宁又把这个组织原则推广到共产国际的各国党。在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时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14]
列宁主张,民主集中制在不同时期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在沙皇统治和国内战争时期,强调集中要多些,而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则强调民主要多些。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民主与集中都是不可偏废的,既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也不能离开集中讲民主。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才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党员与组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列宁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服从党的决议;党内所有负责人都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在党内生活上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党内实行讨论自由和行动一致的纪律;党的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有最后决定权;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等等。列宁的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了党组织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提供了重要参考。直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包括我们中国共产党都仍然在实行着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可以说,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能否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原则问题。
四、党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中的最高组织形式
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在和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中,提出了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15]列宁认为,无产阶级自从走上历史舞台以后,在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建立了许多组织,象职工会、合作社、文化教育组织、青年和妇女团体等等。这些组织的存在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它们各有自己的职责,在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过程中也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列宁所说的“最高形式”的含义,并不是说以上这些组织不重要,而是说党是用本阶级的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是由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所以它能领导工人阶级的其它一切组织。就是说,在工人运动中有许多组织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需要有一个最先进的组织形式在政治上实行统一领导,这个组织形式就是党。否则,群龙无首,各行其是,各其为政,斗争不会取得成效。
列宁讲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从在斗争中党所处的地位上说的,就是说不能把党降低为一般群众组织,党应负起对其他组织的领导责任。但在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问题上,列宁说,党绝不可以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把其他组织看成自己的下级组织和附属品。在对其他组织实施领导的过程中,也不能硬要其他组织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而不注意发挥各非党组织的独立作用。如果那样,就会使党脱离群众,甚至造成党与这些组织的严重对立。为此,列宁十分强调要正确处理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作为群众领袖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注意在斗争中密切配合。列宁说:“要是这个党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个称号。”[16]
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成了执政党,社会主义的俄国也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又发展了党是无产阶级组织“最高形式”的思想,论证了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领导力量。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包括四种类型的组织,第一种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即执政的共产党;第二种是工人阶级的政权组织,即苏维埃;第三种是工人阶级的经济组织,即合作社等;第四种是无产阶级的群众组织,象职工会、青年团、妇女会等。在这所有的组织中,只有党才是领导者。列宁指出: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的党,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整个国家都是必须遵守的。列宁说:“我们共和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机关没有党中央的指示,都不得决定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17]
五、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这一思想主要是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后提出的。列宁指出,只有20多万党员的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取得并巩固国家政权,关键是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他在批评有些患有“左派”幼稚病的共产党员时说:“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18]列宁还看到,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后,由于地位的变化,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大了。他说:“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19]为了防止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防止因为革命胜利取得了政权而骄傲自大。因为胜利,一些人显得满足;因为胜利,人民拥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列宁说:“我们党目前也许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即变得骄傲自大起来。这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大家知道,一些政党有了骄傲自大的可能,这往往就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我希望我们决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20]他要求党和全体党员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列宁说这样可以提高党的威信,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二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盲目决策,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列宁认为,在执政以前,党若不与非党群众发生联系,不扩大这种联系,不巩固这种联系,不管是怎样先进的部队,也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最担心的是脱离实际,主观武断,盲目决策,使党的方针政策出现失误。如果党的方针政策出现失误,就会从根本上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党就会脱离群众。国内战争时期,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曾一度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这个政策也遭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对,反映出党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左”的错误。列宁在总结这个教训时强调,今后党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样才能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巩固同群众的联系。
三是胜利以后要坚决同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斗争。在反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党主要是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那时候,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官僚主义表现不太突出。在取得政权以后,环境稳定了,有些人手里还掌了权,这时候一部分党员沾染上了官僚主义习气,高高在上,不接触群众,随意发号施令,甚至违法乱纪,破坏党群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明确要求反对官僚主义。1919年在列宁领导的俄共八大上,曾在党纲里明确写上了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内容。后来列宁说:“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21]列宁亲自领导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坚决揭露党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官僚主义,对于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二是积极发动人民群众监督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发挥人民群众国家主人的作用,一旦群众揭露,则坚决处理。
六、党内必须开展两条路线斗争
在党内开展两条路线斗争,反对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分子,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使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布尔什维克党就是在同孟什维克等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列宁坚持党内要经常开展反对机会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并且在1910年3月发表的《论政论家的短评》中,把这种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明确概括为“两条路线斗争”。后来列宁进一步总结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在党开始执政的1920年又写下了光辉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指出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在反对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即“左”倾思潮的斗争中,壮大和得到锻炼的。
党内的机会主义,除孟什维克外,后来又出现了经济派。1905年革命失败后,又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取消派和“左”倾机会主义的召回派。所谓取消派,是革命失败后一部分孟什维克分子惊慌失措地退却,他们背叛了革命纲领和革命策略,主张取消处于秘密状态的社会民主工党,提出“为合法地位而斗争”的口号,妄图以牺牲俄国工人运动伟大成果之一的社会民主工党的秘密组织为代价,来换取沙皇反动政府对他们合法存在的认可。所谓召回派,是一部分机会主义分子以“左”的面貌出现,热衷于革命词句,宣称只有走上街垒采取公开的方法才是革命的,而留在杜马中的人不配称为革命者,因此他们建议从杜马中召回社会民主工党的杜马党团。这些人的实质是反对党利用合法机关进行革命工作,使它同工人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接近起来。取消派和召回派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严重威胁着党的存在和党的正确路线的实行。因此,布尔什维克理所当然地开展了既反对取消派,又反对召回派的斗争,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党内存在两条路线斗争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影响,使一部分思想意识不坚定的人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党内存在着小资产阶级成分,这一部分人本身就不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的思想就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走上机会主义道路。所以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同时,还要开展两条路线斗争,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从而保证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
列宁的建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建党理论,不仅对当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使俄共(布)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展的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我们党坚持实行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组织原则、党实行的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等等,都是对列宁建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现在我们党要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就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同时还要借鉴列宁的建党理论,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