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_贡献率论文

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因素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116(2003)03-0061-03

一、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增长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结果变量。影响这一结果变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曾经有大量的学者对经济增长因素作过实证分析,但其分析大多仅考虑资本因素和劳动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在传统研究投入要素的基础上,增加制度变迁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来比较全面考察中国经济增长[1]。根据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经济体制和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经济要素的生产潜力,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国有制比重持续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迅速上升。因此,我们以非国有化率为代表来表示制度因素(制度因素还包含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指标,以非国有化率为代表来表示制度因素纯粹是出于简化的需要),非国有化率用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二)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所引发的资源再配置,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为了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我们采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变化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投入因素。从经济增长过程总体出发分析投入因素的决定影响,一般是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劳动投入用从业人员数表示,资本投入用资本存量表示。

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

(一)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估计。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索罗的增长方程。它的基本原理是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各因素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2]。但本文考虑了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因此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型[3]:

式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K表示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L表示一个国家的就业人数;α和β分别表示该国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X[,1]和X[,2]分别表示非国有化率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R[,1]和R[,2]表示经济结构(包含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对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

利用表1的数据,用Eviews软件对方程(1)进行估计,可得模型如下[4]:

LnY=-0.940 7+0.14LnK+0.86LnL +1.292 6X[,1]-1.7303X[,2]

(-0.59) (2.07) (6.17) (4.00) (-1.563)

R[2]=0.99 DW=1.73 F=1 530

其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对应参数估计值的t检验值。DW=1.73,显然不存在序列相关。因此,包含制度变迁因素和产业结构特征的生产函数的估计模型为:

Y=K[0.14]L[0.86]e[-0.940 7+1.292 6X[,1]-1.730 3X[,2]] (2)

表1 1978~1999年GDP、资本、劳动力、制度及产业状况

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GDP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资本存量根据不变价计的年新增固定资产推算得到。

(二)估计模型的分析。由方程(2),我们不难发现,资本、劳动、制度和产业结构这四个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作用。其中,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4和0.86,当增加1%的资本投入时,产出增加0.14%;而当增加1%的劳动投入时,产出增加0.86%,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我们可以算出各年的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首先计算经济增长率(y);资本投入增长率(k),劳动力投入增长率(1);然后计算E[,k],E[,I],这里E[,k],E[,I],分别表示资本投入贡献率,劳动力投入贡献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E[,k]=ak/y;E[,I]=βI/y

用Eviews软件可得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见表2。

表2 1978~1999年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

进一步,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对经济也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它们影响的是经济生产的规模。式(2)表明,非国有化率的影响程度为e[1.292 6 X[,1]],这说明当非国有化率增加1%时,经济的生产规模将扩大1.2926%;第一产业人员比重的影响程度为e[-1.730 3 X[,2]],这表明当第一产业人员比重减少1%时,经济的生产规模将扩大-1.730 3%。

三、结论和建议

(一)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制度因素变化最为根本的表现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而所有制结构变化中突出表现为非国有经济比重的变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然而,我国目前国有经济的比重仍然很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桎梏。我们应不断加速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5]。

(二)由前面分析可知:经济规模与第一产业人员比重成反向变动,第一产业人员比重越高,经济规模越小;反之亦然。从表1中看到,1999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为0.499,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产业结构尚欠发达的中国而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致力于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尽快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从图1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中劳动投入的贡献率相对平稳(1990年除外)。90年代以前,均在30%左右波动。而90年代以后,均在10%左右徘徊。总的来说,劳动投入的贡献率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就业岗位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再增加就业人数,对产出总量影响不大。

图1 劳动贡献率

图2 资本贡献率

(四)从图2中可以看到:资本投入贡献率不像劳动投入贡献率那么平稳。1979~1983年波动较大,1984~1988年间资本投入贡献率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1989~1990这两年资本投入贡献率为负,90年代以后,其贡献率也有一定的波动。特别地,90年代中后期以来,资本投入贡献率整体水平偏低。结合近几年的经济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影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资本的效率。所以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有效需求。

标签:;  ;  ;  ;  ;  ;  ;  ;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_贡献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