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基于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难点。在探讨运维一体化管理流程和步骤的同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其建设方案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
1 前言
作为智能电网实践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要点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智能电网运转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概述
我国配电网的规模目前正在不断的扩大,以往的传统检修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其管理模式中的弊端非常多。基于目前的形势和条件,加强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改变传统检修方式,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做一整合和明确其权责,实行新的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在线路的检查巡视以及运行中的维护管理,加上一些设备的专业操作和维护检修等工作,使得各项工作达到高度协调和统一,从而使电网的运行更加顺利,增强其可靠性。
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范围主要是参考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方面的有关文件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操作的几项管理规定和通知。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努力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运维一体化主要关系到调控中心、运检部门以及各种营销部门等。
3 基于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难点
3.1 运行、检修工作的差异性
虽然在配电网在运行、检修时的对象都是电力设备,但两者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后者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同时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对运行、检修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运维一体化时,相关人员掌握专业技能的难度更大,培训周期也会更长。
3.2 现场作业时安全控制难到位
在对配网进行检修时,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安全交底,是确保安全作业的基本条件。传统的检修模式,在检修或者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时,必须经过相关工作人员许可把关,检修完成后,由专门的人员进行验收。这种模式能够确保运行和检修双方责权分明,监督到位,能确保工作质量。而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在此方面很容易造成缺失。
3.3 工作强度和风险增加
在建设运维一体化后,相关人员工作时必须承担运行、检修两方面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强度和风险,若没有建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则难以调动工作人员开展运维一体化的积极性。
4 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主要流程和步骤
4.1 运维一体化管理流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体化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后期的建设以及应用和推广中,其配电运维一体化的效果能不能发挥,是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处。
4.2 在维护产权方面必须明确,还要加强对职责的分工和管理。主要是在各个部门之间要分清配电运维的职责和界限,包括对一些责任设备以及倒闸操作,加上各种的工作票签发工作、对故障的抢修工作和工程管理等业务。因此,要加强对运行班组和操作班组的统一协调工作,使各方人员能够有机的整合资源,合并为运维班组。
4.3 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下一步操作,就是建立配电运维人员的培训管理,要对运维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训练和培养,保证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使得班组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得到良好的运行保证。
4.4 进行各种反馈分析以及完善工作。在此阶段中,运维一体化工作会议要定时参加和召开,对存在的各项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讨论,要多进行评估和总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认真提取各方意见,对有关制度方面进行优化和评估,进而达到完善。
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首先要调整管理模式,通过对配电运检工作的各项管理进行划分和调整,对营销部门的工作以及克服中心要分别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维护。
5 基于智能电网的运维一体化建设方案
5.1 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论对配网进行何种改革,必须确保安全第一,不仅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要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二,效能释放的原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改革的落脚点,建设运维一体化方案关键考虑下述2方面的效益:第一,单位的管理效益;第二,人员的工作效率。
5.2 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在管理上,将配网运行和检修部门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生产组织和组织机构一体化的具体方案,具体方案通常包括下述2种。
方案1:将配网运行和检修管理部门整合统一,但两者的职能仍然属于不同班组,仅在组织层面实施“运检合一”。这种运维一体化方案具有下述几点优势:第一,对机构进行精简,业务办理流程简化,所有职能部门归属统一,提高了机构的综合执行能力;第二,便于实现运行和检修职能的互补和调剂;第三,所有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减少了传统的协调环节,提高了全局的工作效率。采用这种方案也存在下述不足之处:运维一体化程度不高;归属同一部门管理,在特殊情况下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方案2:在同一部门,将运行和检修归属同一班组,在单一任务中,两者却相对独立。采取这种方案具有下述几点优势:第一,精简机构、流程简化,提高综合能力;第二,在同一班组,为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在不同时段,能够有效实现对运行和检修管理的统一调整和安排。采用这种方案存在下述不足之处:运维一体化程度不高;极易导致岗位职责不清晰。
对于员工职责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任务、职责等,通常采用下述3种方案。
方案1:运行人员承担部分维护、检修任务。具体方法是: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级别进行分类,A、B级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其他由运维部门自己承担检修工作。这种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通过不同部门维护,很容易造成检修主人缺失。
方案2:检修人员承担部分操作任务。具体方法是:检修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布置现场的安全措施,同时为电力设备进行维修并验收等。这种方案虽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容易造成职责界限难以界定。
方案3:员工个人运维一体化。具体方法是: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即懂运行,又懂检修,建立专门的运维工种,在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的职责。这种方案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但是这种方案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提高了运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压力。
5.3 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问题
在进行运维一体化建设时,必须注意做好下述几方面:要循序渐进的推进维运一体化建设;稳步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推进过程;重新建立员工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在巨大劳动强度和压力下的工作积极性。运维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建设时要注意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和环节,确保电网的高效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罗艳娟,周宏宇.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6(10):60-62.
[2]张海涛,刘方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7(01):115-116.
论文作者:陈红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方案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班组论文; 部门论文; 人员论文; 职责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