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32-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老年股骨颈骨折也较常见[1]。而伴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易并发感染导致切口难愈合而影响手术效果[2]。我科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糖尿病患者31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糖尿病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55~89岁,平均75.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糖尿病病史均在10年以上,同时伴高血压9例、冠心病7例。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行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别12例、10例、9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糖尿病相关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消除其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充分尊重,态度和蔼亲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强调糖尿病的相关注意事项。
2.1.2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血生化指标、胸片及心电图等。术前连续3天空腹指尖血糖控制在10.8mmol/L以下。术前连续3天反复清洗需备皮处皮肤,备皮范围为腰部至大腿下1/3,术前1 天备皮,避免损伤皮肤而致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等,充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完善相关检查,请各专科医生会诊,积极有效地治疗伴发病。术前8h禁食、4h禁水。
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手术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糖尿病饮食,并严格、长期执行。给予低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糖尿病肾病者适当限制蛋白摄入;应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虾皮等;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协助患者抬臀2~4h/次,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防压疮。
2.2.2体位与制动 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患肢穿防外旋鞋并固定,避免不正确的搬动及患肢内收、旋转。为了防止钉板退出或股骨头脱出而致骨折移位,患者不能盘腿。
2.2.3监测与控制血糖:术后监测指尖血糖/4~6h,根据血糖结果及时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同时必须警惕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可口服糖果、糖水等含糖量较高食物。
2.2.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若患肢疼痛肿胀持续并加重,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若患肢局部小腿肌肉压痛明显,应考虑局部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可以适当垫高患肢,注意患肢疼痛肿胀和血液循环情况,指导患者患肢主动屈伸运动。(2)预防伤口:注意患者伤口情况,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皮温血运有无正常;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剂量、性状,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伤口引流管一般留置不超过72h,24h引流量少于20ml可拔管。(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管者,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天;鼓励患者多饮水。(4)预防肺部感染: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呼吸训练及咳嗽训练,协助患者叩背。
2.2.5功能锻炼 下床活动时必须有专人看护。早期不同时屈髋内旋内收、不健侧卧位、不盘腿。术后1天指导患者踝关节背伸、环转和趾屈运动。术后2天进行股四头肌和臀肌收缩、舒张运动。术后3~6天坐位训练,1周后协助患者下床锻炼,下床时健侧腿先离床,上床时患肢先上床。功能锻炼坚持循序渐进原则[3]。
2.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必须坚持功能锻炼,必须有效控制血糖及其他伴发病。弃拐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在患者能独立行走平稳且无疼痛时即可弃拐。在日常生活中,穿袜子时屈膝伸髋,穿裤子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上楼梯时应先健肢后患肢,下楼梯时则相反。术后3个月到门诊复查1次,6个月和1年各随访1次。
【参考文献】
[1]郭莉莉.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0):1018-1020.
[2]李亚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6,28(2):77-78,80.
[3]潘海燕.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6,15(5):444-445.
论文作者:邓文芳,丁皓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颈论文; 术后论文; 老年论文; 糖尿病论文; 术前论文; 血糖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