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马英雄长歌--看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_茶马古道论文

抗日战争中的马英雄长歌--看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_茶马古道论文

抗战烽火中的马帮英雄长歌——看电视剧《茶马古道》吟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帮论文,古道论文,看电视论文,烽火论文,英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巍巍的雪峰,空寂的峡谷,陡峭的岩壁,嶙峋的怪石,苍茫的山林,崎岖的小路,弥漫的雾霭,奔腾的河水……这就是终年跋涉在茶马古道上的人们经常可见到的景观。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茶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藏族牧民的生活必需品,而云南历来盛产茶叶,尤以“滇茶”驰名中外。于是,茶马互市便成为滇、藏两地之间的一件大事。茶马古道于唐代日趋繁荣,宋朝于成都和甘肃天水各置榷茶、买马司,清初又在陕甘两省设御史专理其事,称茶马御史。可见茶马古道在我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位置。

茶马古道实际上是遍布我国滇、川、藏等省荒野、峡谷、密林中的通商小道,并与尼泊尔、印度、不丹、阿富汗、缅甸等邻国边境相接。往来的马帮客商除运输经营茶叶、马匹之外,也将内地的瓷器、丝绸等物品运往西藏和西南邻国进行贸易。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大半个中国的国土已经沦陷,日军还占领了缅甸,封锁了滇缅公路,切断了所有通往中国战区的交通要道。此时,贯穿滇、川、藏直达中印边境帕克里口岸的茶马古道,便成为惟一能运送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陆上通道;而由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傈僳族、晋米族、彝族、回族等多民族的马帮组成庞大的民间运输商队,就成为茶马古道上运送抗日物资的生力军。

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编剧白族女作家景宜,导演王文杰,总制片人张明智,共23集,以下简称《茶》剧),正是以上述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为时代背景,向我们讲述、演绎了西藏拉萨巨商尼玛次仁、云南中甸土司的继位人格桑加措、纳西族大商帮木家昌父子以及云南白族茶王天香号老板杨金鹏和他的侄女杨花依等马帮首领,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彼此间纵横交错的世代恩仇,逐一粉碎了日本间谍和民族奸贼的各种阴谋诡计,重新组建起阵容强大的、配有武装人员保护的马帮队伍,担负起运送抗战物资和沟通滇、川、藏与祖国大后方政经联系重任的故事。该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以多民族英雄形象为主体的、以边陲马帮抗日斗争为题材的长篇电视历史剧。全剧通过多民族各具特色的生活构成的精彩情节和对他们命运变迁的真切描绘,生动地展现出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知道,电视剧的结构,尤其是长篇电视剧的结构是否合情合理,往往会关系到它艺术上的成败或优劣。一般而言,电视剧的结构应当来源和服从于它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则完全应当符合和遵循剧中人物性格成长、演变和发展历程的必然逻辑。这都是被大量成功的艺术实践所佐证了的。《茶》剧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着悬念和波澜,确能起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究其缘由,该剧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疏密适当、张弛有度的戏剧结构,理当是其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譬如,该剧第一集,开篇伊始便出现异常紧张的气氛。当时,由于日军封锁,拉萨的茶叶供应已相当紧张,市民们纷纷上街抢购。拉萨大噶伦贡布和商会会长尼玛老爷都万分着急。“西藏可三日断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旦茶叶断货,不但要闹出人命,而且,拉萨还会发生更加严重的社会动荡……云南纳西族大商帮木家昌得悉尼玛老爷来电,派出二少爷木石罗率领马帮运茶赴藏;而云南中甸土司之子格桑加措亦率马帮向拉萨进发。木石罗和格桑两家世代有仇,竟在茶马古道上狭路相逢。木石罗在牵着头骡乌蒙花过铁索桥时,头骡突然发疯,木石罗连人带骡一起掉入滚滚江水之中。木家马帮的随从则怀疑是格桑做了手脚,才导致木石罗遇难。旧仇新恨,使木家昌与格桑两家更加对立……谁料想,木石罗坠落大江中并未身亡,在大江的下游岸边竟被路过的云南茶王杨金鹏的侄女杨花依好心相救;正当木石罗处于昏迷不醒之时,老和尚静安带着一个“哑巴”小和尚神秘地从山林中闪出……不难看出,通过第一集的演绎,不仅使全剧的主要人物一个个自然地登场,而且,也使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初见端倪。同时,剧中一个个充满悬念的事件接踵而来,精彩的剧情紧紧攫住了观众的心,令观众得到巨大的审美享受,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收视欲望。

令人惊叹的是,在《茶》剧中,我们几乎见不到那抗日烽火岁月硝烟滚滚、敌我双方鏖战的场面;相反,该剧却将镜头聚焦在马帮内部的世代恩仇和由日本特务挑起的种种矛盾冲突上,而当各族马帮尽弃前嫌、携手共组抗日马帮团队之时,全剧便告结束。窃以为,编导者以如此独特的视角来结构全剧是自当有其深意的。

首先,该剧是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在旧时代,滇、川、藏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历来被中国的统治者视为“蛮荒蒙昧之地”,长期被剥削和被压迫,也是那里经济、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统治者为了加强控制,必然要推行“愚民政策”以及用落后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帮派利益来离间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削弱他们的反抗力量。马帮之间的矛盾斗争就深深印刻着这种旧时代的烙印。不言而喻,要使各族马帮全力投入抗战,就必须先解决好团结问题。恰如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抗战之初就已指出的,“自芦沟桥事变以来,我全国爱国同胞,坚决抗战。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这是中华民族的光明大道,抗日胜利的坚强保障。凡属国人,必须循此前进。”(引自《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70页。)

其次,既然该剧所着力表现的主题是“民族团结”,既然寻求团结的背景和环境是如此错综复杂,那么,剧中人物在这一民族觉醒的过程中业已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他们的性格、品行、情感、观念、言行和追求,都已在观众面前充分展示。《茶》剧在浩浩荡荡的马帮团队走上抗日道路之时,其剧情戛然而止,委实体现出编导者独有的匠心。因为,此时该剧的主题思想已经彰明较著,清晰凸现,而且,也为观众留下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难道不是吗?那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经历了严酷的生与死的斗争,经历了这般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他们在未来的抗日战场上难道不会创造出更加悲壮、神奇的业绩么?古人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宋·姜夔《白石诗说》)。著名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也说过,“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这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引自《爱森斯坦论文选集》。)依笔者之见,《茶》剧结尾的妙处也正在于此,尽管它还不是无瑕可挑的。

《茶》剧用饱蘸激情的笔触塑造了边陲少数民族的抗日英雄群像,给人印象深刻。其中,比较突出的当数尼玛次仁和贡布。在该剧里,此两人曾是西藏江孜抗英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这使两人在剧中的“起点”就比较高,也为他俩日后能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打造了有力的铺垫。由王诗槐扮演的西藏富商尼玛次仁(尼玛老爷),称得上是他迄今为止创造的一个最为成功的荧屏形象。尼玛老爷身为西藏商会会长,主要经营茶叶生意,在当地商界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他衣着华贵,生活讲究,带着浓厚的贵族气息,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抗战中,尼玛老爷的儿子不幸被日寇的飞机投弹炸死,因此,他对日本侵略者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日军封锁西南边境后,他担负起组织西藏茶源的重任。生性豪放、疾恶如仇的尼玛很快与贪赃枉法、阴险狡黠的贡布养子陈佩雄发生严重的冲突。在发生木家大少爷被害和“火烧云南会馆”事件后,尼玛已觉察这些坏事都是陈佩雄所为,因而迁怒于老友噶伦贡布。尼玛和贡布两人各执己见,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在日本特务静安和尚的挑唆下,两人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程度。在紧急关头,尼玛冷静分析,指挥若定,终将陈佩雄的阴谋揭露。嗣后,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尼玛和贡布又携起手来,精心组建了运输战略物资的马帮团队,共同奔赴抗日的战场。尼玛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具有人性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比如,他深爱着自己年轻时的恋人芭拉,却强忍着内心的情感不敢公开承认自己与这位苦命女仆的关系;当他得悉杨花依就是芭拉与他的亲生女儿时,既感到愧疚和惊喜,又囿于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难以担负起父亲的责任……王诗槐在扮演尼玛时,分寸把握得当,并准确地传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这个典型形象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比之尼玛次仁,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噶伦贡布(多布杰饰)则属于另一种类型的藏族爱国者。他和尼玛一样,都曾是江孜抗英战场上的勇士。在那次激烈的战斗中,贡布的一位汉族战友为掩护他而壮烈牺牲。贡布为报答好友的恩情一生未婚,却将那位牺牲战友的遗孤陈佩雄收为自己的养子。贡布对养子溺爱有加,而陈佩雄这不肖子弟却依仗贡布老爷的官场职权,到处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甚至不惜听从日本特务静安和尚的指使,干出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来。贡布表面上沉稳干练、刚直不阿,实际上则优柔寡断、偏执多疑。比如,当尼玛告发陈佩雄绑架了木家大少爷并与“火烧云南会馆案”有染时,贡布虽也有觉察,却主观臆断陈佩雄是抗英烈士之后,绝不可能干出那些坏事,致使木家大少爷命断黄泉以及马帮内部矛盾四起,几次分裂。难能可贵的是,贡布在关键时刻却能以民族命运为重,在一切真象搞明白之后,他能大义灭亲,派出藏兵追杀陈佩雄。尤其是在组织大马帮运送抗战物资方面,他运用自己的职权予以全力支持,功不可没。噶伦贡布是旧时腐败政府中一名正直的爱国者,在他身上既有旧官僚的不少毛病,又有爱国者热血的涌动和藏族学者的良知。扮演贡布的是藏族著名演员多布杰,虽然在该剧中贡布的群戏较少,大多是两三人的对手戏或独处的长镜头,但多布杰对人物有深邃的理解,又十分熟悉藏人的风俗习惯,其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把握得十分得当,从而能把噶伦贡布这个人物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茶》剧中,纳西族马帮“大锅头”、木家的二少爷木石罗(刘磊饰)和云南中甸土司之子、藏族大马帮首领格桑加措(仁青顿珠饰)是该剧着力描绘的一对抗日马帮英雄。木石罗和格桑的祖父辈都参加过江孜的抗英大战,他们的血液中都流动着抵御外敌的勇士基因。但是,一个多年未解的历史讹传——即木石罗的爷爷有可能是导致江孜大战中“十八英雄”战死的风声走漏者(叛徒),加之,历史上帮派之间的许多纠葛,因而,木家与格桑家世代有仇。对于这个“历史讹传”,在各族马帮里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譬如,云南白族茶王杨金鹏的侄女、美丽聪慧的杨花依就压根儿不信这一讹传。她在危难之际救过木石罗,并深深爱上这位英俊、正直、能干的马帮首领。木石罗在茶马古道上往来的各族马帮团队里享有很高的威信,这一方面是由于木家昌马帮历来势大力强,基业雄厚,而且,老木家为人宽厚,口碑甚好,前清皇帝因木家功德彰显,曾亲授大黄旗褒奖;另一方面,木石罗少年时期便成为木家的顶梁柱,是茶马古道上一条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在该戏中,木石罗与匪徒七指狼、日本特务静安和尚斗智斗勇,均显现出这个人物不凡的英雄气度和纳西族马帮首领的独有资质。

与木石罗相比,藏族马帮首领格桑加措在性格上有着诸多不同。他粗犷勇猛、爱憎分明、淳朴可爱、又机警过人。格桑在茶马古道上曾救过匪徒七指狼的命,但他始终反对七指狼用卑劣的手段暗害木石罗的做法,显示了他做人光明磊落的一面。格桑从小与云南茶王杨家的花依姑娘订有婚约,他对花依一往情深。当木石罗成了他的情敌加宿敌时,他数次要与木石罗武力决斗。这除了显示出格桑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一面外,也暴露出他头脑比较简单的一面。格桑在全剧中最具闪光的一面是,他在爱情、私仇和民族大义的正确选择上。当他得悉出卖江孜抗英“十八英雄”的罪魁祸首正是日本特务静安和尚之时,他对木石罗的前嫌尽弃,并英勇无比地去追杀静安和跟在日本特务后面干尽坏事的七指狼流匪。由藏族青年演员仁青顿珠扮演的格桑加措,其眼神始终是火辣辣的,说话是火辣辣的,他的胸中也似乎永远揣着一团火,给观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茶》剧中由吕卓达饰演的云南白族茶王杨金鹏。用吕卓达的话来说,就是“不仅要表演白族茶王这个人物,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魂”。他虚心到白族群众中采风,一丝不苟地学习白族的风俗习惯。在剧中,他的举止、神态和气质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譬如,当剧中人杨金鹏得知侄女花依姑娘竟是尼玛的私生女,他愤感是尼玛让杨家戴上“绿帽子”,立即拔出利剑冲尼玛喊道:“别以为我们白族人只会算账,不会杀人,今天我就杀一个给你看看!”这一怒一喊一杀,可谓把茶王的性格勾勒得淋漓尽致。另外,由王奎荣扮演的日本间谍静安和尚,既隐蔽、险恶、狠毒,又有诸多以往同类反派人物不常见的特点,其演技之高超可见一斑。限于篇幅就不再赘叙了。

倘若用苛求的眼光来挑剔,《茶》剧中妇女的典型形象相对就显得较弱。这一方面是由于旧时代少数民族妇女原本就受压迫很深,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剧本陈设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然。譬如,白族姑娘杨花依虽然救过木石罗,也生性活泼、敢爱敢恨,但在剧中她过多的儿女情长,难免就遮掩了人物应有的光彩。又如,木沙老爹的女儿阿撒咪、尼玛年轻时的情人芭拉等女性人物,虽然也活跃或调剂了剧中的气氛,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受时代束缚的状况,但总体上她们的作为都不大,人物的典型意义也稍稍欠缺。

我以为,《茶》剧尽管存在着些微不足,却仍然称得上是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翘楚之作。《茶》剧所弘扬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它的剧情所揭示出来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诗末句)的主题内涵,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联想到当前台湾的政党领袖连战、宋楚瑜等人受中共领导人之邀纷纷前来大陆访问,开创了中国政党之间“和平之旅”和“搭桥之旅”的现实,可以预见,《茶》剧的播出定会受到世界各地华人观众的普遍欢迎。

细想起来,茶马古道也罢,丝绸之路也罢,都是神州大地上我们中华民族通向文明的众多古道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老人就是这样带着他遍体的创伤、凝重的沉思和心灵的呼唤,带着他自身的觉醒、顿悟和憧憬,一步步在充满着人文精神的古道上无比顽强地走向光明灿烂未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神州大地上的条条古道给我们的启迪将是多方面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电视剧创作开辟出广阔的前景,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末了,笔者除了衷心祝贺《茶马古道》剧组所取得的成就外,也期盼着我们电视界的同仁们能为广大观众奉献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

标签:;  ;  ;  

抗日战争中的马英雄长歌--看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_茶马古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