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及其意义_感统论文

感觉统合训练及其意义_感统论文

感觉统合训练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义论文,感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莉斯博士提出,用以矫治儿童的学习障碍行为。

近几年,我国一些临床心理医生由调查数据推断:城市儿童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于是“感觉统合失调”一词被提了出来,并由此陆续开发了一批矫治和训练的器材。但是,围绕儿童感觉统合是否失调、幼儿园有没有必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问题,议论甚多。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往往存在着性格上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写字的手势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线出格、阅读困难(常常漏字窜行)、计算粗心;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等等。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为此,感觉统合应当从幼儿抓起。与此相反,有些学者则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大脑的前庭系统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儿童中的发生率不会超过1%, 不必为全体幼儿担忧。有些幼教专家也认为,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呈自然发展趋势,会随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的不断丰富而逐步完善,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失调”儿童提出的,在幼儿园专门配备场地和器材加以训练,没有必要。尽管众说纷纭,但有关感觉统合的训练仍在许多幼儿园悄然兴起。

任何事物的萌生和发展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目前幼儿园悄然兴起的感觉统合训练,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里呢?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感觉运动是幼儿教育最基础的概念。皮亚杰在早年的研究中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进行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方面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可以认为,在6岁以前,孩子一般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与学习, 必须凭借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幼儿认知与学习的基础。

关于感觉信息与婴幼儿学习及发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在实验情境中最先对“输入感觉信息非常有限且缺少变化”的后果进行研究的是赫布及其同事。在实验中,要求被试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和入厕之外,尽可能多地躺在一个小卧室的床上,同时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室内有意义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其他各类刺激,结果表明,长时间的“感觉剥夺”会产生感知觉的歪曲、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意象以及幻觉等。这个研究为儿童感觉训练的必要性提供了经典的、可靠的实验依据。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的感觉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猛发育的时期,儿童大脑中类似软件的神经网络,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发育起来。如给大脑以语言的和感觉信息的合理刺激,大脑即会作出反应,约140 亿个神经细胞像花蕾萌发一般萌生出神经触突,并借助神经触突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因此,虽然幼儿在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已经具备,然而若不通过视、听、触、嗅、味等“五感”,不依靠外部信息刺激,神经细胞难以生长,大脑的神经网络也难以建立。所以,提倡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让幼儿受到充分的感觉信息刺激,使大脑充分生长发育起来。

脑科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十分复杂的感觉统合要求,就以“握杯喝水”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为例:对杯子的质地,对水的冷、温、烫,对拿杯时的速度、力度、位置,平移杯子时的稳定程度,伸手握杯的路线和送入口内的准确性以及自我保护(例如避免烫伤等)的判断,都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统合来自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信息,一旦神经传导阻滞就可能发生握杯困难、颤抖、打翻或口舌烫伤等情况。所以,人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像一个交通指挥者,有了它,感觉神经的“交通”才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这样说,在达到正常人的各种有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人的大脑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这就是说,成长着的幼儿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训练。

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完全偏于视觉的刺激充斥在幼儿的生活周围,这种既无气味也无味道,连触摸感也没有的单一刺激,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发生了矛盾。幼儿是需要“东张西望,东摸西摸”的,身边的东西如能去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感觉的体验已大打折扣。幼儿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普遍缺少本应该通过“五感”才能得到的各类体验,过分信息化的偏差教育对幼儿是有害的。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恢复传统的感觉教育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为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有关研究人员企图努力创造出一种既吸取传统教育经验,又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教育和训练手段,以促进幼儿期感知觉运动的迅速发展,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第一根桩基”。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婴幼儿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其未来大脑功能的发展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头6 年接受刺激的数量与质量。仅具符号意义的刺激、完全偏于视觉的刺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而不断变化的感觉环境对幼儿知觉功能的正常发挥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才能引发幼儿积极的行为反应,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现代感觉统合理论是神经心理学对了解与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一大贡献。它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问题。它不但发现了导致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基本原因,也对这些问题的缓解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矫治更有了针对性;它弥补了感性与知性阶段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拓展了幼儿教育的视野,为“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因而对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感觉动作的发展。它能促使幼儿不断与环境产生互动,在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声音,认识自身,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动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它设计出大量的身势动作游戏,充分考虑幼儿合理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地帮助幼儿骨骼、肌肉成长的同时,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组织整合功能的发展,这种能力是日后进行高级运动以及学习阅读的基础。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它设计的既有力度又有坡度,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的身势动作游戏,使幼儿能在“跳一跳”之后独立完成作业,由此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幼儿可以尽情尽兴地活动,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有助于孩子宣泄能量和情绪,培养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性格。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幼儿有大量与小伙伴游戏的机会,逐步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锻炼处理矛盾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感觉统合理论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所产生的各种学习困难现象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它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到幼儿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请不要以为孩子的不听话是“不为”,而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感知觉可能不协调。它提醒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各项感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形,并知道在什么时候提供合适的玩具来帮助孩子各项感知能力的均衡和谐发展;它还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感觉统合上的哪怕是轻度的失调,以便及早进行正确的矫治。

总之,感觉统合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要了解一个幼儿的行为,其视角不应只在某个单一的因素方面,而要既注意心理因素,又注意社会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特别是正在发育中的幼儿,如果有什么违反常态的现象,则更因注意其感知觉方面的问题以使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行为或学习障碍的解释更符合实际。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提出,打破了幼儿行为障碍归因上的局限性和单向性,为全面认识幼儿,正确对待幼儿,及早做好替代矫治性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

标签:;  ;  ;  

感觉统合训练及其意义_感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