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新疆 喀什地区 844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病房2016年10月-2018年12月88例PICC置管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模式,n=44)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n=44),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及感染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流感染发生率(6.82%)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安全管理、无菌操作、风险防范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符合PICC置管新生儿护理需要,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新生儿病房;PICC;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214-02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PICC置管,是非常普遍的临床操作,但是由于新生儿机体脏器发育尚不完全且免疫功能低下,置管后容易引发血流感染,对患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应做好护理配合工作,进而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风险。选择88例PICC置管新生儿,对血流感染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88例新生儿,所选新生儿均符合研究条件,满足临床操作标准[1],新生儿均有法定监护人,家属能够配合各项工作,签订治疗同意书。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44) 男婴20例,女婴24例,日龄3-21d,平均日龄(15.63±3.46)d。对照组(n=45)中,男婴21例,女婴23例,日龄3-22d,平均日龄(45.59±3.51)d。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标准:(1)符合研究条件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家属无交流障碍者;(4)满足治疗指征的新生儿;排除标准:(1)法定监护人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或存在明显沟通障碍者;(2)新生儿合并严重全身感染及其他明显诊疗风险者;(3)哭闹不止且无法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的患儿;(4)新生儿合并先天性严重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合新生儿实际需要,对导管进行相应护理,做好感染控制,满足新生儿救治需要。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减少对患儿童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1)执行无菌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充分降低院内感染。为进一步减少风险,应对PICC置管流程进行有效规范,避免机械性损伤及刺激,同时合理控制药物浓度,降低血管内膜损伤。做好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局部组织低氧情况,避免管腔闭塞、粘连。
(2)合理控制时间: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新生儿导管儿使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科学控制导管留置时间,结合导管使用情况,在保证达到治疗目标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当相关操作结束后,尽快地评估拔管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时,应尽快把拔管。若发现局部出现红肿、化脓等表现,及时采用湿性敷料进行相应处理,感染轻微可继续流管观察。
(3)完善操作技术:在行PICC置管操作时,护士应具有过高超的技术操作水平,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意对置管局部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每隔一天换药一次,每周至少换药三次,避免发生过敏性反应。做好密切观察,发现渗血、渗液,及时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所用器械进行有效管理,降低风险。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安全管理、无菌操作、风险防范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由科室护士长和新生儿家属共同判定,每项取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2]。
1.4 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流感染发生率(6.82%)低于对照组(25.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安全管理、无菌操作、风险防范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新生儿相关情况对比
3.讨论
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血流感染的几率比较高,不仅对患儿本身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增加临床护理难度。为进一步降低置管风险,应做好护理干预配合,置管前做好相应工作,如消毒,灭菌等。在此基础上,准确测量新生儿双臂围,对导管长度进行预估。为有效降低血流感染风险,临床提倡应以预防为基础,治疗和处理为辅的控制原则,采用预见性护理,可在未发生血流感染风险前做好相应护理工作,为降低感染风险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血流感染发生风险,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在血流感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文献[3]报道结果相符,证实预见性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也提示临床应做好感染风险预防与控制工作,优化护理干预服务,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操作。
【参考文献】
[1]曹爱芬,熊小云,陈丽莲,等.新生儿不同部位PICC置管效果、不良情况及疼痛刺激程度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4):113-114.
[2]王玉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6):95.
[3]易纪津,姜东梅,成丽芳,等.不同体位脉冲式冲管在调整新生儿PICC置管导管异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5):118-121.
论文作者:杨玉婷,范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新生儿论文; 预见性论文; 风险论文; 操作论文; 导管论文; 方法论文; 患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