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的科学转型与升级,是摆在城市规划从业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探讨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旨在促进城市规划建设,推动我国城市的不断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新空间
在新常态的趋势下,城市规划只有积极创新规划模式、规划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划方案、规划目标。当然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和努力学习,加深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掌握及社会改革的认知,适当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与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面临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
1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主要可从如下两点进行分析:一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挑战。各城市在产业结构方面有所不同,要想实现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形式,适当升级转型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才和技术的创新,只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及目标,加大科技的投入,创新发展技术,积极推动现代化教育,才能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任务,这也使城市规划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二是互联网时代的挑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21世纪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而城市是连接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综合体,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面临全新的挑战。所以目前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与数据接轨,借助互联网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使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人们,丰富人们的生活,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2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分析
2.1注重互联网+的规划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和交通,对互联网+的模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网购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改革创新我国的经济模式,还能重塑城市网络及城市关系,如“淘宝村”的发展。对于信息传输缓慢且交通不便的部分地区,利用网络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类型,进而满足城市规划的创新思维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能为城市规划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分析,丰富城市规划的内容,还能更好地监督城市规划,加快城市规划步伐,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为城市规划科学性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强绿色生态的发展
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借阅、低碳、生态、绿色等相关概念不仅是现代化社会的热词,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当前涌现出许多基于绿色生态的规划类型,所以国家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规划的新类型,更为关注开发的强度、功能的布局、空间的形态、设施的配置等,综合考量环境、气候、土地、水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绿色城市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规划绿色生态城区,以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试点,适当开展绿色城区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绿色生态城区过程中,应该对城市规划所需具备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综合考虑水资源重复利用、土地、气候、环境等,加强人们居住环境与大自然的融合,促进人们生活品质和城市规划质量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加大存量空间规划的力度
相较于传统的增量空间,存量空间的规划工作更具复杂性,必须要相关人员制定更加科学与详细的规划计划及方案,包括人们出行方式的改革、城市交通方式的改革、工业储藏用地的重复利用、历史文物产业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等。通常利用和改造旧的储藏用地及工厂,有利于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功能与服务质量的提高。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在城市规划的趋势下,政府可借助行政政策对其加以控制与引导,以居住专项规划为依据,适当完善改革方案,为人们营造优质舒适的居住环境。另外,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在新常态下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必须要紧密结合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划原则,有效满足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科学规划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注入独特的风土人情。
2.4乡村空间的规划发展
我国是以农耕文明作为文化根基,只有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将乡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加强城乡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要素配置、规划布局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如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已经发展为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广阔天地。虽然行业内越来越注重乡村规划,但乡村与城市存在明显的不同,需要差别化的设计方法与规划对策,将城乡空间与环境特色差异化相互融合,促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在乡村规划工作中,应该尽量立足于原有的形态,严禁按照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覆盖乡村规划,积极尊重村民的意愿,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与生产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对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新常态下城市规划新空间的探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丹妮.论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决策探索(下),2018(06):81-82.
[2]包海燕.分析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居业,2018(01):53-54.
[3]胡雪薇.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241-242.
[4]张亭灿.浅论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建材与装饰,2017(23):89-90.
[5]马淑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趋向[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63.
[6]傅晓. 新常态语境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空间增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
[7]周岚,崔曙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城市规划,2016,40(04):9-14+26.
[8]张少康.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应找准新定位[J].城市规划,2016,40(01):82-84.
[9]杨保军,陈鹏.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城市规划,2015,39(11):9-15.
[10]汪长城,张红喜.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态势和规划理念的变革[J].城市,2015(08):46-49.
论文作者:薛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常态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互联网论文; 乡村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