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特点及其效果探析论文_徐林 徐平

徐 林 徐 平

1.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四川省自贡市急救中心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救心肌梗死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特点以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0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归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后,观察组做进一步的院前急救后送入医院,对照组只做基本生命支持送入医院,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的人数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入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有1名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的有37名患者,病情恶化的有2名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对照组患者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有8名患者,死亡率高达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有26名患者日程生活能力评分为优,有10 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良,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中有13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优,有5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良,优良率为45.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显著性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及时规范的院前急救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特点;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82-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学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常引起患者的心脏骤停[1].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提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我院的80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现做如下的报告:1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0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归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后,观察组做进一步的院前急救后送入医院,对照组只做基本生命支持送入医院,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15名,年龄在40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55±1.5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12名,年龄在42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56.3±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给予基本的生命支持,之后送入医院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后在送入到医院接受治疗,院前急救的方法如下:

(1)进行院前的急救准备,当接到急救中心的电话后,立即询问患者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以及患者发生的主要症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和发病的原因等情况,以便进一步实施急救措施.电话指导家属现场胸外按压,简单的急救.(2)进行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后初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并按照?心肺复苏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对患者立即实施心脏复苏治疗.给患者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静脉通畅.复苏成功后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特征,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对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脑肺复苏成功后,患者保持平卧位,面罩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皮下注射5到10毫克的吗啡,进行镇静止痛.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防止或者消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如果出现室颤及室扑的患者则立即进行电除颤治疗.对出现心源性休克者,在止痛、纠酸的同时,给予多巴胺每分钟10μg/kg静滴并根据血压调滴速.患者逐渐清醒后及早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的将患者送入医院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的人数以及死亡率.死亡率=院内抢救无效死亡人数)/总人数×100%.对两组患者进行Bathel指数定量表测评[1],满分为100分,测评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将评分的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种结果.优≥60 分;40分≤良<60分;21分≤中<40分;差<21分[2].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的研究结果统一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x2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入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有1名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的有37名患者,病情恶化的有2名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对照组患者入院前死亡的有5名患者,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有8名患者,死亡率高达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比较

注:与死亡组相比,?P<0.053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发病快,且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临床院前急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比例比较高,病情危重,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抢救的成功率十分的低[3~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心室停顿,急性广泛前壁梗死导致房室或者室内发生阻滞的现象,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过大,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了严重的改变,对心脏的射血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因此急性梗死患者入院前的急救是治疗最关键的部分.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初始心脑肺复苏中,心脏骤停患者与生存率呈负相关,在4分钟以内的患者生存率在43%到53%之间,如果时间超过10分钟抢救成功率极低[8].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在本次的研究中抢救成功组患者的平均CPR时间为(4.25±1.62)分钟,

说明院前抢救比较及时快速.但与国外的一些数据相比较抢救的速度却远远不理想,由于医务人员赶往现场的时间可能会影响患者救治的最佳时机.因此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必须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脑肺复苏,并做进一步积极的急救治疗,普及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几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除了院前进行心肺复苏及基本生命支持外,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急救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降低,患者日常生活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的患者院前急救时进行及早规范的积极抢救可以及时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及时规范的院前急救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1] 段玲.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1):16-18.[2] WheelerRM,HutchissonB,CosseyS.Basiceletrocardiograminterpretationforperioperationnurses[J].AornJournal,2003,10.112-120 .[3] 汪业方,胥伟华,周巍.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109-110.[4] 周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8-19.[5] 李银燕,佘东,杨秀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57-3258.

论文作者:徐林 徐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特点及其效果探析论文_徐林 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