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京京 王婷(通讯作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 400042)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人(ICU)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清醒状态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26名、全麻术后清醒病人29名、经抢救后清醒的患者11名实施心理护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与结论: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意义重大,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使重症监护病房能够在技能层面良性运转。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人;心理护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270-02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抢救和治疗手术后的病人提供了最先进的监护治疗设备,同时也配备了最强大的医护力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使医学心理学在重症监护方面提供了论题。众所周知,患者的心理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就意义重大。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结合工作实践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清醒状态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26名、全麻术后清醒病人29名、经抢救后清醒的患者11名,进行了实施心理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1.做法
1.1 区别对待,科学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对于患者又往往要采取多种治疗的方法,以及建立治疗通道,例如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下胃管、以及各种引流装置,重症监护病房的陌生环境,以及各种仪器的声音均加剧了患者的紧张感和对自身生命的流失感。这类患者一大部分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是清醒的,有些患者是在手术麻醉清醒后进入,有些是经过抢救清醒后进入。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医护人员要耐心的向他们解释疾病的情况,后续发展及治疗方案,主动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工作特征,并向患者说明当前病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必要性,鼓励患者应以积极地态度对待疾病接受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没有陪护,一些老年患者会表现出疑虑的情绪,精神状态也会有较大波动,有时豁达开明,有时焦虑不安,有时信心不足,甚至放弃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表现的要越发耐心和体贴,要把家人对老人的关心问候及时的进行转达,护理工作要细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那些准备大手术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通过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性、患者的特殊需求等,并向患者解释手术后应注意问题,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建立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并配合重症监护病房(ICU)阶段的治疗护理工作。
1.2 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创设和谐救治氛围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单元的特殊性,患者在相对陌生封闭的小空间容易产生恐惧和孤独情绪。医护人员应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从表情、语调、身体动作等方面细致分析,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和解答,从而使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打消患者心里的各种疑虑。那些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没有办法通过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医护人员的交流受阻,这部分患者的焦虑情绪都会较之其他患者严重。因此,医护人员就更应该耐心的把人工气道的一些相关知识,留置的正常生理反应等解释给患者,在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提问要主动简单,患者回应只需要点头、摇头的简单动作即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3 加大与患者家属沟通力度,促进家属参与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家属和患者是不能见面的,同样就不能面对面交流;病房的工作环境和封闭,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感觉不透明,不了解,容易产生疑问,相应的对于产生的相关费用也觉得不清楚。面对这些情况,我院建立了家属探视制度,规定了每天的探视时间,在探视过程中,允许家属看对患者的医护过程,并酌情让他们对话。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的不同时期,由主管医生把患者的相关病情的发展变化向家属进行说明,并把产生的治疗费用详情通报给家属,从而使家长认同接受。医护人员是家属和患者的交流枢纽,因此,不但要向家属转达患者的需求,还要把家属、亲朋的鼓励关心转达给患者。在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之前,医护人员都要把护理知识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解释给家属,从而做到对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的相关康复指导。建立出院随访制度,随访过程中同样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治疗,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样做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2.体会
重症监护病房(ICU)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主要目的,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可以观察设备仪器示数指标,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能,迅速果断的处理各种情况,充分满足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从而使重症监护病房(ICU)能够在技能层面良性运转。
强化患者为主的意识,更加尊重关爱危重患者。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特殊情况,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作为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预防疾病的自觉性,主动排除致病因素对自身的影响,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和谐了医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增加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透明性,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医院声誉。同时,护士的专业能力,护理知识得到了拓展提升,护理价值得到体现,护理质量得以提高,满足了患者对护理的最大需求。
心理护理是“用心”的工作,为了建立每个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心理,每个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成长,观察分析,探索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彩凤,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01年4月第20卷第2期。
论文作者:熊京京,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病房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清醒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