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州教育局教研室,817099)
摘要:随着当期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对人们生活工作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信息化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尤其在教育行业的实践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本身教学质量,对我州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提升教学信息化教学力的实践进行一定分析探讨,并对其进行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力;实践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教师教学质量,使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提升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全面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注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实践工作,对海西教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
一、教育信息化开展情况背景
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海西州2016——2017年度,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时报名学校数55所,教师数1290人,晒课教师1067人,晒课1222件有实录的544节,获省优课82节,部优课20节;二是在举办全州普通高中岗位大练兵的基础上,推荐15名选手参加省级比赛,在这种教师技能全能性比赛中,我们有1名教师获“教学能手”称号,4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三是组织申报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活动”青海省项目时,全州有2个课题获重点项目立项,12个课题获省级一般项目立项;四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4038名教师、34名教研员利用省平台教育资源和教师工作助手注册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上传资源和交流活动,目前上传资源175份,下载资源3733个。这些说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学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可相对发达省份教育的未来,我们的希望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提升海西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必要性
1、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是当前时代大趋势发展下的必然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应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信息技术为基础框架,结合先导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所进行的教学任务。其所表现特征主要为教师利用当前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丰富自身教学资源,创造不同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效率能够得到相应提升。同时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提升,对其自身能力及后续教学发展、教学理念的提高也有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已经成为当前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方向。
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实践
1、备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实践,应从相应教学设计方案入手。明确教学设计思路,在全面掌握信息化实训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对知识专业点和重难点的多媒体技术引入XX,使其形成实际现场图片或三维仿真,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保障整个教学方案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入信息化至教学过程中来保障学生学习的快乐度,也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另一种可行方法。信息化教学应与传统教学进行全面的实践结合,所形成教学方案过程,学校应给予一定鼓励支持,对信心化教学流程及软件进行一定的优化作业,提升整个信息化教学环节设计的趣味性,以此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
2、基础设施及信息化资源建设
海西州各地区近几年,利用加大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建设,班班通、录播教室、电子版版,初步实现“三通两平台”,保障了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相应的实训设施设备。同时,随着信息化2.0行动的推行,海西教育云平台已建设,有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浙江的智慧课堂的引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XX。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构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
各学校教师之间应进行对应交流探讨作业构建一个交流平台,实现远程交流(同科目),亦可在线下定期进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座谈会,交流相关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保障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不断得到应用和开发,使教师本身对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客观全面的认知。结合当前时代下新的教学理念对整个信息化技术教学成果做好及时的分析比对,做好实际教学经验记录工作[1]。
4、课堂环境与网络环境协调性
在进行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堂为主体,网络为技术支撑的原则,维护整个课堂秩序的同时,保障基于网络的知识点讲解及呈现过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最终达到网络信息化服务于整个课堂效率的目的,使其能够完全融合课堂环境和课堂内容中,以此使提升整个教室信息化教学力。这个过程中在达成组织管理学生信息化环境学习活动目标后,做好及时的评价总结,收集学生信息反馈和自身实际感受,建立对应完善方案,使课堂环境与网络环境调戏有效性能够完全得以体现,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力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实践方案
1、教师信息化培训方案的建立
海西州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实践方案,应从教师信息化培训方案的建立入手,相关学校方应设置专门负责教师信息化培训机构,对教师能够进行周期性的信息化教学培训。这个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教师教龄、年龄结构、专业层次进行对应分类划分,以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工作。比如对年轻教师其本身对信息化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校方在对其安排进行培训工作时,应对其整个培训难度及专业度做相应提升;对相关中年教师及对信息化技术缺乏了解教师,进行初中级的培训工作设定,以此为基础校方做好阶段性的成果检测,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2、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的形成
注重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的形成和实践,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多是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与日常校方安排人员“听课”形式展开,继而完成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已经逐渐成为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对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方案、模式整体作用效果不是很好。利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的形成,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
意义重大。对应对到部门可结合所搭建专门用于评教的信息平台,是教师堂课业都可以完成的呈现出来,然后通过远程直播形式直接使对应读到人员了解到当前教师授课具体情况,继而做出对应评价结果,对以此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的形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对其监控做动态监控和实时监控的及时切换,以此保障整个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灵活实践及理念认知
加大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客观理解和实际参与度,使其能够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现有信息化环境基础上做到教学创新,继而提升其本身信息化教学力。根据实际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创造新的信息化环境,满足教学与实际实践需求,同时利用信贷信息化工区做好与学生之间的线上和线下互动工作,保障整个过程的教学质量。比如将微信等信息软件引入课堂,形成对应信息化教学平台,结合对应精品课程导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以此也变向的提升了对应教师信息化教学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实践研究,对我州教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其对转变当前我州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注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实践,也是保障我州师资教育水平不断进步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罗启平.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广西教育,2017(39):8-9.
[2]杨洁玉.提升技工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J].黑河教育,2017(10):77-78.
论文作者:德通格力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评价论文; 对其论文; 网络论文; 环境论文; 方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