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_教育论文

加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_教育论文

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实加强论文,经验教训论文,青少年论文,当代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日益开放,婚前性关系、未婚同居、少女怀孕等现象时常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加强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呼声日渐强烈。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当代的西方社会的青少年的性问题不尽相同,但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认真研究当代西方学校性道德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加强青少年性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西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现代西方的性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国际卫生组织首次使用“性教育”一词,号召人们将性教育纳入对青少年的教育大纲中。此时期的性教育尚未系统地开设性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解决性病传播和私生子等问题,注重通过家庭进行以抑欲为主要内容的性道德教育,大多采用灌输规则、权威阻吓、压制惩罚等方式劝导青少年抑欲扬善,安分守己,较少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育。因此尚没有系统的学校性道德教育,只有零星的性道德教育分散于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束活动中。

当代西方学校的系统的性道德教育大多开始于50年代至70年代,它是随着西方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不断的检讨改进而发展的。众所周知,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价值冲突,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价值观受到冲击,出现了“开明”的禁欲主义、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潮,青少年性问题十分突出,少女怀孕、性病、堕胎等日益严重,使西方各国越来越感到学校性教育的重要性。

1956年,瑞典政府规定性教育为中小学的必修课。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会联合会”和“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联合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推行中小学12年连续性教育,要求各校拨出课时进行专门的性教育。此后,德、日、英等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小学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各国开设的性教育课程各有其特点,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非常重视性生理、性心理知识教育的同时,都没有忘记把性道德教育作为对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例《美国性知识和性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习手册》中就强调,必须通过性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表达和发展客观的和共同遵守的性交往原则和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关系,能从与同性或异性的交往中获得关心,并从性教育中懂得有性关系的义务和责任”,“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性价值观,能以理性来作出明智的性决定”。瑞典的性教育指导书《人际关系导论》中也阐明了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性和其他人际关系方面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以便接受性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并对其他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性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的发展、社会关系及社会构成有密切联系。”可见西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是伴随着学校性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然而当代西方社会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面对日益增多的少女早孕、性病、堕胎等问题,西方社会在反思和检讨传统性伦理的同时,着重强调应在青少年中进行性生理特别是生殖、避孕知识的教育,冲破性神秘的禁区。从实际操作来看,此时期的学校性教育主要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述性生理、性角色、性生殖和避孕知识,没有很好地把性教育的知识性和道德伦理性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是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受了性解放主义的全面冲击,青少年性问题日益恶化,少女怀孕率在急剧上升,性病大规模流行,公众对此反映非常强烈。这一状况迫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性教育的任务,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性教育既应关心性知识的传播、也应注重性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理想指导和行为规范,发展健康人格,从而把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结合起来。比如,瑞典在1975年专门修正法律,提出在性生理教育的同时,充实性道德、性评价的内容,进行性社会学、性伦理学和宗教观教育,强调性责任和性约束。此时期学校性道德教育才得到了应有的真正的重视。

第三个阶段,是80年代以来。本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被发现并在全世界的流行,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幸。宗教界和保守人士发起对70年代“性革命”的全面反攻,声势浩大。面对“性革命”所造成的如家庭的解体、婚姻关系的松散、性关系的混乱等社会问题,在事实的教育下,西方社会的人们在性问题上的价值观向传统作某种程度的回归,他们重申家庭价值;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小家庭的温馨,建立正常的婚姻关系又成为时尚,青年们开始以较为严肃的态度对待两性关系,把性爱和责任结合起来,人们称之为“性回归”。据美国《新闻周刊》在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性行为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性行为,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性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性道德受到了更加的重视。性道德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国家都认为应当给学生灌输什么是好的、正确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提倡的,唯有旗帜鲜明地反对不正确的价值观,性教育才能产生有效的力量。比如,日本在反思70年代性教育的同时,就提出要注重性约束方面的教育,他们认为性教育首先应当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才是性的卫生教育。另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90年代以来禁欲成为美中小学性教育重点,据《纽约时报》1999年12月14日报道,大多数学校敦促学生将性交推迟到婚后进行,著名的性教育专家、凯塞基金会的霍夫表示:“禁欲,教育孩子们在进行性活动方面要耐心等待,是今天大多数性教育计划的核心要素。”古特马契研究所对学监所作的调查显示,在过去十年里,大多数学区改变了它们的性教育政策,有三分之一的学区增加了禁欲的强调程度。1996年,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在五年时间内,有将近4.4亿元州和联邦的资金用于宣扬禁欲的计划,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甚至要求给予这一计划更多的资助。英国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无性之乐”(The Joy of No Sex)运动,教育少男少女们保持贞操,降低少女怀孕率,英国政府为这一计划拨款8700万美元。

纵观当代西方学校性道德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第一,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应把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当代西方社会对学校的性道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所经历的逐步深化的过程,证实了光有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识教育是不够的,只有加强性道德的教育,青少年的性教育才能产生最大的合力。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提出:“性行为是由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由知识决定的。因此性教育必须教育年轻人有关性行为的道德规范,必须教育他们运用核心伦理道德观,如尊重、责任,性领域中的自我控制”。第二,对青少年的性道德的教育,应坚持学校的引导灌输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由于西方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因此是否对学生灌输性价值观,一直成为有关性教育的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60至70年代,西方的许多学校选择了中间道路的方式,强调学生在性价值观上的自主选择。但70年代严重的青少年的性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光靠青少年的自主选择是不够的,性价值观应经过选择,并评价其结果之后,再由学生自由选择。他们认为,社会有责任和必要向他们灌输主流的性价值观。社会中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基本的、普遍适用的性价值观,把这些价值观灌输给青少年,有助于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从而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性道德。

二、以西方为鉴,加强我国青少年的性道德建设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的洪流使各种新旧观念和中西文化相互撞击。一方面落后的封建道德观念和禁欲主义伦理观对人们仍有深刻的影响,许多人对性问题一直视为诲淫之事。另一方面,享乐主义道德观和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道德受到冲击。性道德领域非常混乱,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道德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适应我国当代国情的新型的性道德正处于争论中,青少年中出现了许多道德困惑甚至是“道德真空”,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日益开放和性道德教育的疲软的矛盾十分突出。

近些年,受西方的性自由观念和各种黄色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对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反叛,性观念和性行为日益开放,婚前性关系、少女怀孕、堕胎、青少年卖淫嫖娼等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项由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5%的高中生赞成或比较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中学阶段谈恋爱的高中生占23.8%,男生占28.7%,女生占17.1%。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一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15.7%、女大学生为5%;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北京某高校学者针对500位女大学生进行为期4年“从处女到非处女转变的心理研究”,发现目前女大学生体验过性生活的比例随年级递增。分别为:大一7%;大二13%;大三20%;大四25%。暨大医学院团委1997年在广州地区八所高校的有关“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据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1997年的调查,69.34%的上海未婚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有过婚前妊娠史的占39.9%。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和西方六、七十年代的情况相比,尽管没那么严重,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认真研究和借鉴西方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解决青少年的性困惑和性道德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们在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上,严重滞后,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具体表现在:

1.观念陈旧。受传统的封建思想和性神秘主义的影响,许多人仍“谈性色变”,甚至把性和“黄色”等同起来,往往认为性教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我国从1988年开始就要求在中小学必须开设性生理知识的课程,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学校的充分的重视,尽管大部分的城市学校开设了此类课程,然而却往往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课,教师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授性知识和性道德;而绝大部分的乡村学校在性教育方面则几乎是空白。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责任不清。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的主体到底是谁,是学校还是家长,抑或二者都是?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从国家政策来看,一方面规定了中小学要开设性教育课程,实际上明确了学校是青少年性教育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了家长对青少年的道德(当然包括性道德)的教育责任。但从具体的实践来看,家长和学校之间往往都把责任推给对方,缺乏很好的配合,经常出现教育主体“真空”的状态。

3.规范模糊。我国传统的性道德规范是以抑欲主义为基础建立的,带有明显的封建思想的痕迹,这些规范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日益呈现出其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今天不仅是青少年,而且包括许多成年人和教育工作者都深知旧的性道德规范已显得严重滞后,新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性道德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的性道德规范有些混乱,使人无所适从。这就必然导致性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

4.次序失当。面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的性问题,许多学者开出了在青少年中开展性知识教育的药方,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西方六、七十年代的学校性教育的教训,已经充分证明了缺乏性道德教育的纯粹性知识的教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控制人类性行为的力量不仅仅是性知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性道德。认真分析当代的青少年,他们的确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性知识教育,但他们也已经从不同的媒体中获取了各种性知识,他们最迫切的要解决的问题是性道德的困惑。因此性知识的教育和性道德的教育必须同步,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性道德的教育应优先于性知识教育。

5.方法简单。不可否认,有一些学校和家长是重视对学生和子女的性道德教育的。但往往存在着方法简单、内容陈旧、手段单一、语言粗暴等问题,特别是经常居高临下采取说教式的灌输方法,蔑视青少年的主体选择性,这种强制性教育也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势、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的工作,要在“新”字上做文章,立足于创新,才能取得实效性。

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青少年是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首先,要从传统的封建道德和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破除性神秘感,真正地把性教育当作一门科学,充分认识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意义。其次,既要实事求是地正视我国青少年的性问题,认真分析我们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问题上的经验得失;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国家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大胆地借鉴其益的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变路。

二是要认真研究新时期青少年性道德的规范。我国主流的性道德规范基本上是从传统社会中承袭的,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到底应倡导什么样的性道德规范,这是我们亟需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新型的性道德规范既要有别于传统,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又要有别于西方,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既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大胆吸收人类的精神文明;既要有利于青少年的性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又要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既要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又要有利于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只有建立新型的性道德规范,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加大教育的力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认真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新的手段和方法。过去我们对青少年的性道德的教育,往往是采用“一张嘴”的强制灌输的单一的方法,已不能适应今天的青少年。在开展性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双向沟通,善用情感感化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注意引导,又要尊重青少年的自主选择性。教育的方法手段应灵活多样。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手段高科技化,传播途径多样化,除了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广告等载体传播教育信息外,也可以运用宣传画、印刷品等介体,把抽象的道理通过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以增强性道德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正如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所说的:“性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一种灾难。”要避免青少年的性问题成为一种社会灾难,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

标签:;  ;  ;  ;  ;  ;  ;  

加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