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爱的能力_父爱论文

增强爱的能力_父爱论文

提升爱的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爱的技巧随时可以获得;爱的能力的培养却存在着一个最佳时期。如果把爱分为两类,即:感性的爱和理性的爱。那么,我认为从少儿走向青年的初中阶段就是培养理性爱的关键时期。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独生子女教育的负面影响,现在的初中生爱的能力十分低下,特别是理性爱的能力更为低下,以至于许多初中生还无法理解最基本的爱,无法表达最基本的爱。他们往往将溺爱宠爱当作爱,而将严格要求、品格培养当作负担去逃避,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为若一个学生不知道爱、不会爱,就无法去欣赏爱、表达爱。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作源泉枯竭,其阅读能力也势必受影响。

所以,在初中阶段,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爱的能力,通过培养爱的能力来促进语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的能力特别是理性爱的能力呢?我的尝试是:在初中重点突破一篇课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为了调动学生的感情储蓄,我首先布置学生写《我的父亲》。写之前,我还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母爱与父爱的不同。当然,学生的比较都是比较肤浅,比较片面的。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注意启发他们向深层次思考。学生比较之后,我再做总结。

“如果说,母爱是博大的,父爱则是深沉的;如果说,母爱是一杯酒让人陶醉,那么,父爱则是一杯茶,让人在今后的岁月里慢慢回味。母爱大都是强烈的,父爱则通常不易察觉,甚至是一时无法理解的,只有在你长大成熟之后,才会突然发现父爱的伟大。”

这样,学生写父亲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也为学习《背影》打下了铺垫。

学生写了《我的父亲》,老师也批改了《我的父亲》,但不要单独评讲《我的父亲》。评讲要在欣赏《背影》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比如:一个学生写自己的父亲在“我”考试失败后安慰“我”,鼓励“我”。朱自清的《背影》中也写了父亲对我的安慰。为什么这个同学写的不如朱自清写的感人呢?当堂将这个学生写父亲的段落朗读一遍,同学们就会发现:这个学生写父亲的安慰没有铺垫。在此,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安慰都感人啊!

又比如:有的学生写父亲总是这好那好什么都好,让人看了,觉得轻飘飘的,没有一点厚重感。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朗读了学生的作文后,接着朗读《背影》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该不该有“怒”?作者该不该写父亲的“怒”?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讨论后老师归纳:父亲“怒”,是因为心中太“苦”。这样,结尾的“苦”与开头的“悲”结合在一起制造出沉重的感情氛围,从而使“背影”更加感人至深。在此,我们发现,原来,爱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不爱也是一种爱啊!

我教的外语班有许多外地的学生。他们都有过父母送到车站的经历。在讲车站送别这一段时,我首先请同学讲自己的经历,然后再讲朱自清的经历,然后比较分析:你的父亲会不会冒着危险去给你买桔子?为什么?(不会,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这时候,你们都非常渴了,又没有带饮料,水果之类,是你去买桔子,还是父亲去买桔子?(当然父亲去买!)父亲去给你买桔子,是不是就表示父亲很爱你?如果父亲要你去买桔子,是不是表示父亲不爱你?(恰恰相反,父亲让你去买,父亲才是真爱你!)那朱自清的父亲是不是溺爱朱自清?(不是,因为他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与同学们的境遇是很不相同的。)

这时,老师再总结:原来许多爱看起来一样,实质上却大相径庭啊!

为了抓住最佳时期,表达心中的爱。我要求学生做以下几件事。

1.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实在说不出口,就写一张纸条。

2.做一件让父亲感动的事,然后写在周记本上。

3.重新写《我的父亲》,然后给父亲看,让父亲写评语。

就这样,短短的一篇《背影》,上完它,竟用了三个星期(当然,其中穿插上了一些别的课文)三个星期之后,许多家长对我说:我们的孩子懂事了,也不怕写作文了。我说:这都是朱自清的功劳!

如果说,爱的教育是海洋,那么,我的《背影》教学就是这海洋中的一滴水。如果读者能从这滴水中闻到一丝海的气息,我就欣慰不已了。

标签:;  

增强爱的能力_父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