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卓嘎 西藏昌都市左贡县第二小学 西藏 昌都 854499
【摘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在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必须要加大对朗读习惯的培养力度。朗读是一项同时作用于学生眼睛、耳朵和头脑的语言活动,通过朗读活动的实施,能够实现无声文字和有声语言直接的转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能有效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鉴于此,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81-01
一、朗读要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学生在朗读时要充分展现其个性,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分析完了课文先写景再写人,我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欣赏的,等等。这样就使得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淋漓尽致的张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所以,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对于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读出来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二、明确朗读要求,保障朗读时间,让学生会读
朗读,对于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增进人际交往,摄入知识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扎实语文基础,提高理解和欣赏水平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随着学生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对朗读目的的认同有利于他们重视朗读,愿意朗读。同时在课堂课外,教师要对放声朗读,积极练读的学生给予表扬,而对滥竽充数或者根本不读的学生加以教育,并在课后监督其到教师或指定的学生处过关。另外,还要争取家长的合作,让学生在家里加强练习,确保课堂上人人都肯读,这是有效朗读的重要前提。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老师让每个学生明确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正确”,即做到“六不”: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流利,即顺畅,对长句子要学会自然停顿;有感情,则是能表达作者的喜怒爱乐。其次,我们要保障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读完再停下,不可匆忙示意学生停下,转入下一个程序。特别在初读阶段,可以请大家把难读的语段提出来,大家讨论练读,直到达标。
三、体验朗读的快乐,让学生爱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与文字接触,让书中的人物或景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角色扮演,使学生爱读喜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读越爱读。如教学《春笋》一课,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使他们对之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会使他们特别兴奋,情绪热烈,印象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扮演春笋的小朋友们伸伸懒腰,悠悠醒来,一个一个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假想石块:顶在头上的书本)。一站一掀之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被带出,从而使学生爱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只要学生读得稍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使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产生读的快乐。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爱读。
1.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和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如我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让同学们朗读,结果读出来平白无力。我趁机提出与同学竞赛,范读第五自然段,并顺势指出安利柯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一下子,学生心中有了底,再让他们读的时候,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我知道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安利柯了,这样的话,还担心学生体会不了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吗?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范读、带读、引读,都具有非常直观的指导作用。
2.及时表扬,使学生爱上朗读。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但表扬时我十分讲究技巧,读得好时,我会很夸张地说“读得太好了!”“你太厉害了!”“真好听,老师还想听。”“你怎么能读得这么好呢?”;读得一般时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我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五、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我的做法是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停顿,能流利朗读课文。
1.读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我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从节拍上加以指导,同时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教会学生学会断句。
2.从重音、语气、语调上进行指导。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到根据主人翁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运用抑扬顿挫的技巧,解决好语调的高低、轻重、快慢的问题。我边指导、边示范,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朗读指导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重视朗读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也很有帮助。需要正视的是,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間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戴有孝;安秀梅;;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发展;2009年09期.
论文作者:斯朗卓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读得论文; 教师论文; 春笋论文; 停顿论文; 句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