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开设的许多专业学科课程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基础知识本身不太扎实的高职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对学习专业知识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不久部分学生就会因学不好专业知识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信心。这就要教师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将抽象化为具体、将难点化为易点。在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种新的概念后,它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也经历了尝试阶段、磨合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在最初的应用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多采用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随着应用的深入,逐渐会发展成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并且通过观念的革新,最终会促使和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
一、以专业学科课程的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实践
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都属于这种模式。按照教材的安排和课时的要求来设计所有教学活动,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整合模式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教师多了一项工作:对交流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感情和学习兴趣的激起,使其对学习产生了较高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虽然这种教学仍是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但是,学生有丰富的和优秀软件相接触的机会,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开放式、资源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实践
目前教育界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教师着重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分别是: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
1.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的提供者。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原本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筛选和搜集素材。
2.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比如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根据指定的一个风景点从网络上寻找相关资料,然后运用Powerpint、Forntpage等工具软件将文本、图形、声音等进行加工,制作成一个幻灯片或网页来进行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整个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3.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
4.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该层次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如在财会的专业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境,让学生在各种真实、复杂条件下做出决策和选择,提高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探索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的教学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论文作者:宋保卫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论文; 教师论文; 工具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