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教学:实施途径与管理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弹性论文,途径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刚性的批量化教学模式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模式,但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有弹性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弹性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促使教育从刚性向弹性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为弹性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和操作空间。弹性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具有主体性、针对性、差异性、选择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我们是这样界定弹性教学的:对学科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等形式,向学校申请免修、免听;对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通过选课,获取相应的选修学分;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提出可高可低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软有硬的教学计划,安排可快可慢的教学进度,确定有多有少的教学内容,实施有张有弛的教学方法;教师所留作业有难有易;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动态化、多元化评价,考核可同可异。
弹性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弹性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教、学、考、评、管等方方面面,其健康运行维系于3个子系统——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功能系统的优化与协调(见图1)。
附图
1.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基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发展意识。新课程倡导的“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应该是弹性教学系统运行的基本动力。
2.保障系统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高中三年制和高考制度,从宏观上确立了弹性教学的基本空间,所以弹性教学只能是中观层面的学校行为与微观层面的教师行为的改变。保障系统的建设就是在管理层面,建立一个给教育活动一定伸缩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主要由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对现有评价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对学生三年的基本活动进行总体设计,建立一系列制度来协调教、学、考、评的关系,实现学校范围内的教育制度创新,建立体系化弹性管理规则,以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
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各部门的协调方面形成了以下管理操作系统(见图2):
附图
3.功能系统
学校管理层对宏观背景、现实背景进行研究,确定了行政措施和管理机制后,实施弹性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了。在教学层面,要促使教师形成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态度,建立具有针对性、自主性、拓展性的教学方法,即实现功能系统的优化与协调。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动态的观点来对待不同的学生,促使各类学生得到最大发展。学校在教师教育方面也要有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制度、教师绩效考评制度等来保障弹性教学的实施。
弹性教学实施的几个途径
1.改变课程构成,实行课程弹性
选课制度是现代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实施弹性教学就必须改变课程的构成,搞好校本课程建设,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活动课。新课程的必修课程、选修(Ⅰ)、选修(Ⅱ)这样的课程大框架及模块设置,为实行课程弹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采取了开发、改造及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策略。
(1)开发。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设课程,如开设环境教育、美学、程序设计、电子摄像、电脑制图、电脑音乐、汽车模拟驾驶课等现代人需要及喜欢的课程。
(2)改造。即对学校已有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分类管理,要求各类选修课与活动课部有明确的计划、目标及课程评价方法,使这些课程具有活动性、兴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见表1)。
课程类型 组织管理方式评价检测特点
发挥特长类教师指导下的训练参加训练次数及各类运动会、比赛成绩
深入发展类授课,导师个别辅导 各类竞赛中的成绩
发展兴趣类授课,小组学习,课外探讨作品,作业,小论文
拓展学科学习课程 授课,实验,网络资料搜索测验,开卷式考核
综合性课程授课,课外探讨,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成果交流 测验,成果评价
社团活动课程 教师指导,作品分析,课外采访资料收集,交流 对作品进行评价
(3)教育资源综合利用。课程门类的多样性及组织管理方式的灵活性,为我们的教育活动融入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时空。我们利用学校地理位置的优势,聘请学校附近的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到我校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地请他们上课、做讲座,整合外来的教学资源,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
2.试行学分制度,创建管理弹性
学年学时制是一种刚性的课程管理制度,不能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所以在研究弹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想到用学分制来统领弹性教学,为弹性教学的实施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我校的学分制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和功能:
(1)以学时学分确保基本教学质量。以学时学分确定必修课程的学时要求和学分比例及教学最低要求,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个人兴趣主义、课程不均匀、课程不连续、基本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2)以奖励学分促使学生主动、个性化发展。这是弹性教育得以实现、学校特色得以形成的保障。
(3)有效防止弹性教育进入纯智育误区。奖励学分中的社会调查、科学考察与实验课题研究或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
3.改革教学方式,推进过程弹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民主、交互和开放是推进弹性教学的重要因素,这有赖于广大教师的教育创新和教育智慧。
(1)教学进度弹性化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为两年和三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生作了不同的安排,让学生以不同的进度,花费不同的时间达到相同的结果,以实现教学进度的弹性。
(2)学生作业弹性化
作业的多少实际上体现了教学要求的高低及教学内容的多少。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弹性作业模式:分层模式,基本+附加模式,程序练习模式,一题多解模式,自主作业模式等。
(3)课堂教学弹性化
弹性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并为促成学生自学设计了“学案”和“学件”(网络环境下运用),有些学科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有目标地自主学习。
4.多元评价套叠,实施弹性评价
(1)对传统测验评价的弹性化改良。传统测验的诊断性、公平性、高效率是不言而喻的,但往往不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我们的弹性化考试模式有以下几种:基本题+附加题,选做题,A、B卷,开卷+闭卷。
(2)建立一个激励学生的纵向评价方式。评价有“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两种视角。所谓“横向评价”,是指把学生个体的成绩放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如全班或全年级等)内进行评价。所谓“纵向评价”是指把学生个体的成绩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进行考察。学生某次的“纵向评价”成绩指学生这次的“横向评价”成绩与上一次的“横向评价”成绩之差。对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关注,主要是通过“纵向评价”来实现的。
(3)尝试使用新的评价方法。
☆ 终结评价+过程评价。如以学生电子作品加完成计划过程来确认计算机(信息技术)考核成绩等。
☆ 展示性评价。在对学生自主作业和选修课的管理和评定中,较普遍地采用这种方式。这种评价没有统一标准,也不需要比出高低,有利于融评价于教育中。
☆ 先考后学评价。如在环境教育的选修课程中,我们就使用了这种评价方法。
☆ 重过程的评价。我们对研究性学习采用成果+过程的评价方式,以过程考核评定“学分”。
5.关注个体成长,进行弹性辅导
弹性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对各类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因学习基础、方法及能力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学习有困难,进行弹性辅导可帮助学生修正错误、弥补缺陷。弹性辅导在高三年级非常普遍,我校近几年高考成绩明显提升,与弹性辅导分不开。我们尝试实行辅导员制,配合家长对部分“后进生”的成长、变化给予较系统的关注,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