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迎难而上论文,医药卫生论文,体制改革论文,扎实论文,坚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2009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聚焦,同时也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医改实施一年多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五项重点改革相继启动、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一)群众得实惠的效果初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01亿,特别是把628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1462万大学生、4335万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障范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3亿,参合率达到94.2%。城乡医疗救助覆盖所有低保对象和五保户。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启动实施,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央直接支持近1000个县级医院、4700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善基层服务条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朝着均等化的目标迈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启动。
(二)方向和路径的正确性得到验证。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医改的基本方向和总体思路,就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重大创新。如何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如何向全民提供?一年来,这些问题逐步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首先,这次医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合理区分基本医疗卫生和非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是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提供。政府的责任就是实现基本医疗卫生的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也契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足这一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最突出的矛盾。
其次,突出打基础、强基层的近期改革重点。医改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1年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为此,我们把强基层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五项重点改革衔接起来,把资源、人才、技术引向基层。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建立医药卫生体制长效运行机制。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核心在保障供给,关键在形成机制。改革的第一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基本、基层和基础的投入力度,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这两项改革都是针对医药卫生体制长期形成和积累的弊端,着力于把增投入与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制度体系有效规范运行。
(三)医改的重大经济社会意义进一步凸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解决好医疗卫生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同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启动实施的。2009年,在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各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超过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本身就能够直接扩大投资、有效增加就业。加快构建医疗保障安全网,改善了居民消费预期,增加了消费需求,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当前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任务愈发艰巨、形势更加紧迫。
(一)难点重点逐步聚焦,医改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触及的利益主体多,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继进入实质阶段,利益格局开始进行调整,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步凸显。一方面要在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推进改革上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提前预判、积极应对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确保改革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医改见成效的要求越发迫切。医药卫生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已经从医改的方向、原则转移到改革的效果和具体政策上来。社会各界对医改的理念普遍认同,对改革效果的期望也逐步升温。现在,三年近期改革的时间已走过近一半,我们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三)国际间开始进行比较,医改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近年来,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不少国家都把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体制作为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重点,以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前段时间美国出台的医改方案在理念和政策上都与我们正在推进的医改有相似之处。近期,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也在研究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成为国际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我们在搞建设、抓经济、促发展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在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领域的改革方面,经验还不够丰富。去年的工作中也暴露出医改组织实施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既要坚持不懈,加强政策衔接,不断巩固医改成效;又要小心谨慎,在政策的执行和操作上思虑周全,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
三、扎实推进2010年医改工作
2010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突出惠民措施、突出改革实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继续巩固和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要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2.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今年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4.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范围,提高服务效率;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今年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两个方面。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要在完善关键环节上下工夫。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涉及生产、定价、招标、配送、使用、补偿、报销等多个环节,还涉及人事分配制度、乡村医生等问题,需要相互衔接、统筹推进。从一年多来的实践看,基本药物制度要重点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规范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机制。规范招标采购是确保药价合理下降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能不能让群众得实惠。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实现量价挂钩、直接签订购销合同,就是要发挥省级批量采购的优势,降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强监管,切断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之间不合理的利益链条,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便宜、合理的放心药。二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稳定的补偿机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如何落实补偿政策、保证机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利益。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要以“保人员合理待遇、保机构正常运行”为基本原则。保障运行所必需的缺口资金,要纳入政府对基层机构的投入中统筹解决,也可以探索医保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补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财政都必须承担起“兜底”的责任,确保“网底”不破。乡村医生和非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问题也要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此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统一配送、配备使用、医保报销等环节要完善相应的机制,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变形。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力争有所突破。这项改革的进展和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感受和评价。同时,公立医院又是医药卫生体制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汇集点。这项改革需要先行试点、稳步推开,对于改革的内容和具体的实现途径,鼓励地方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结合当前医改工作的重点,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公立医院有更多的精力治大病、攻难关,并通过传帮带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二是内增活力,健全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医院运转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三是外加推力,形成多元办医的外部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并从外部环境上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对个性化、高档的医疗服务,公立医疗机构可以逐步让渡给市场,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规范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各级政府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落实政策和提供财力保障;要强化督导考核;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医务人员是推进医改的主力军,要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待遇。广大群众是医改的感受者和评判者,要广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医改的进展和成效,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使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医改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分步骤有重点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领导,有改革开放30多年奠定的物质基础,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定能取得成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