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研究综述_压力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压力论文,教师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25(2016)01-36-05

       一、研究背景

       2014年5月,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政府在对职业教育给予更高期望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高职院校,自2006年便有部分高职院校通过遴选参加了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体制机制、治理结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实践和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作为高职教育的建设主体——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教师总体承受的工作压力之大已位居教师压力榜第一(王丽娜、姜锐,2012),但这一研究结果似乎与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社会对高职教师承受压力的关注度不匹配。鉴于此,本文拟从学术界对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研究着手,综述研究者对于该问题(现象)的研究情况,以期在对高职教师承受工作压力类型、缓解工作压力的对策措施进行梳理的同时,找出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相关机构、部门制定有关促进高职教师发展的政策、为同行进行学术研究奠定数据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2015年4月16日,笔者登录中国知网(CNKI),在“篇名”检索词下查询“工作压力源”,找到2958条查询结果;在“结果中查询”栏目,“全文”检索词下查询“高职院校”,找到40条结果。这40篇关于高职院校工作压力源的论文按发表时间归类,结果见表1。

      

       在上述40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内容相同、题目相异的论文有2篇;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保卫人员等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论文有6篇;硕士学位论文11篇;剩余的21篇是有关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学术论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高职院校教师指的是在高职院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这21篇学术论文也是本文要进行综述的,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研究的有12篇,采用文献研究法的有9篇。

       三、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源及分析

       汇总上述公开发表的21篇学术论文,述及工作压力源的共有24项,以每项工作压力源在21篇论文中是否被论证为压力源来统计频次,频次为1次的工作压力源项目有七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课程建设任务重、学校安排的非教学工作较多、教师需具备双师素质、深造机会较少、绩效评价标准高、成就感低;频次在2次及以上的工作压力源项目见表2。

       限于篇幅所限,上述24项工作压力源中,本文重点分析频次在4次及以上的9项工作压力源。

       (一)工作负荷大

       工作负荷大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的工作任务有: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系统的专业调研、完成科研考核、实施教学改革、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编写各种教学文件和改革方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

      

       与工作负荷大相对应的是工作任务不足,主要是指学校生源缺乏,导致教师工作量不饱满,处于涣散状态。事实上,教师不论任务量不饱满还是超负荷工作,都会产生较大压力。

       (二)学生学习成绩差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入学分数存在较大差距。前者与后者相比,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这些因素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很多教师很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更不可能实现。

       (三)教师职业发展受限

       一是高职院校有职称评定的要求,职称作为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满足教师精神和提高收入的需要,提高自身的职称等级成为高职教师的一个重要压力源。二是很多高职院校职称评定的标准是参照或略低于普通高等院校,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师每周承担的教学任务远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同时,为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一些高职院校规定其教师每年要完成至少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占据了高职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导致对科研无暇顾及或分配的精力很少,但又要面对较高的职称评定标准,他们倍感压力。三是由于高职教师工作负荷较大,导致面对进修或深造机会时,有时精力不济,有时因工作冲突无暇参与,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其职业的长远发展。

       (四)学校组织管理科学性不高

       高职院校教师另一个工作压力源来自学校的组织管理,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教师工作要求过高,缺乏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颠覆,缺乏对教师的人性关怀;学校的民主决策程度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粗放,行政效率较低;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形成这种管理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其中还有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以前的中职或普通大专院校转变而来。具体到每所学校,其新的管理模式或尚未形成,或承袭转型前的模式。这些不完善或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使其产生压力感。

       (五)工资待遇低

       研读上述21篇论文,有5篇述及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是高职教师的一个工作压力源。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学历,45岁以下的教师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在一些国家示范校、骨干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但现有的薪酬福利与教师的人力资本、时间、精力的投入不成比例。高职教师的经济收入与其期望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较低的薪酬待遇使得高职教师的生活压力较大,不能体面地生活,不能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这会影响到工作状态和工作效果,结果又促成了其另一个工作压力源。

       (六)科研论著要求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参加职称评定,很多学校评定的标准是参照或略低于普通高等学校。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有每学年或一定期限的科研考核规定,若考核不达标,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现有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的主要任务有发表学术论文、承担纵向和横向课题,工科类专业教师还要进行技术开发与服务。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企业实践之外,还要寻找点滴时间进行科研,完成学校的科研考核,科研论著确已成为其工作压力源。

       (七)社会支持较少

       国家、社会提倡尊师重教,对教师职业极尽赞美之词,但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明确表示不愿从事教师职业。与此同时,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高职教育虽占了高等教育近半壁江山,但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不是真正的高校教师。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其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差距,这使教师对维护教师尊严的使命有点为难。缺乏社会支持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处于一个尴尬境地。

       (八)校园工作环境与氛围较差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促进高职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的提升与发展,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依然比较差,表现在对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教学环境不佳,学科和专业建设不完善,缺乏对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规章制度不够科学系统,激励机制不健全,较大的工作量滋生职业倦怠,学校内部竞争激烈等。面对如此校园工作环境,高职教师还要承受社会地位不高、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的压力,这些给高职教师带来了失落感和低成就感,久而久之,引发教师跳槽、辞职等行为。

       (九)教学工作难度大

       教学工作成为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源主要是指其上课积极性受挫,教学工作难度加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较差或无法进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等成为高职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必须思考、探讨和实践的又一重要工作。

       四、缓解工作压力的对策措施

       针对高职教师存在的工作压力源,综述21篇文献中提到的缓解工作压力的对策和措施涉及三方面,即社会(或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体。

       (一)社会(或政府)层面

       王丽娜、姜锐(2010)认为为缓解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从社会或政府层面上讲,可以在高职教育对社会、产业的重要性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逐渐形成认可和支持高职教育的社会环境,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出台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减轻高职院校的办学压力,改善学校工作环境;提供平台或资源条件,鼓励和促进高职院校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质量,为社会改变对高职教育的评价提供切实证据;重视或加大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应在教师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或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政策与措施,增加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基于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实行与其教学和任务特点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待遇。通过上述举措,真正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认同感和美誉感。

       (二)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可采取的预防和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措施有:

       1.普及压力管理知识的宣传和讲座。高职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有关压力知识资讯的报告或发放学习手册,让教师客观、科学地看待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压能力。

       2.成立教师咨询机构,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关心教师心理健康,要用心理健康知识和原理开展工作,及时为有心理需要的教师提供咨询与宣泄的渠道。同时,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为每位教师建立心理档案,从动态和静态、横向和纵向等多个维度准确定位每位教师的心理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3.有效控制工作压力源。控制或减少工作压力源是高职院校工作压力管理的重要措施,具体是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加大教学和科研经费投入,建设科研教学团队,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及福利,加大科研教学奖励力度,出台青年教师援助计划,制定特殊员工帮助计划。

       (三)教师个体层面

       教师个体作为工作压力的承受主体,在疏解工作压力方面,应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工作压力管理方法,尽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要客观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与评价,调整好心态,保持心理平衡,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与领导、同事乃至学生构建起正常、友好的工作关系。了解和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增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立足客观,规划好职业发展。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及休息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五、几点思考

       (一)对高职教师工作压力源的关注度应提高

       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研究的各类论文共21篇,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年均数量看都偏少。随着近十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大,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上升,但对该群体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源的研究并不多。高职教师工作负荷较大,使得很多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对所处群体的工作状态无力研究,同时,从全社会角度来看,来自非高职领域的研究者对高职教师工作压力源的关注度也不够。职业教育、高职教育要实现国家拟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高职教育者,他们是职业教育的身体力行者,若他们负压太大,必然步履蹒跚,影响自身、学校和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尽快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

       目前,很多高职在校生、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抱有偏见,认为上高职是高考的失败者,是无奈的选择。同时,有些教育管理者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高职院校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认同度也不高,这些主客观的因素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纵观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实践和国外职业院校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特点,高职教育不应该“定位”为高考失败者的选择,也不应是高等教育的低级版或复制版,高职教育应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在教育领地的重要性、特性应得到重视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客观地看待高职教育,认真探寻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政策、规章制度等,而不是盲目地复制或照抄普通高校的做法。

       (三)正视高职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源

       多位学者的研究证明高校教师已位居中国职业压力排行榜的前列,其中高职教师又是高校教师中压力最大的一类。从现有研究来看,高职教师有24项工作压力源,但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和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他们面临的具体工作压力源又是相异的,但有些是很多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只是在不同学校这些工作压力源对教师压力感影响的轻重程度不同。

       针对工作压力源的特性与共性,希望各个高职院校面对本校教师开展关于工作压力、压力源的相关调查研究,学校管理者出台有针对性的缓解工作压力的制度和措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组织开展管理辖区内高职院校工作压力的相关调查研究,找出他们共同面对的工作压力源,拟定出减少工作压力源或缓解工作压力的政策,供相关高职院校执行或参考。

       (四)重视对解压策略和措施的可行性或效果研究

       鉴于前述不同高职院校工作压力源的异同性,学校或教师个体缓解工作压力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每种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有待于进一步收集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跟踪研究。从现有掌握的国内文献来看,一般都是简单提出缓解高职院校压力的策略和措施,但策略或措施可行与否,实施效果如何还鲜有问津。

标签:;  ;  ;  ;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研究综述_压力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