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在不断普及,随之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管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为提高管理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经济效益,应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资源共享,推动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保障农业经济发展达到预期,提高农民生产收入,全面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效果。鉴于此,本文就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在如今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人们能够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因为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利益,更好的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因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就显得极为关键,这就不得不提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如今科技时代背景下,这一要求体现的尤为明显,加强其信息化的建设刻不容缓。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念分析
可持续、高效、稳定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传播、利用,不仅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还对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并且,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结合“大数据”的理念,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调配产业中的各项资源,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员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就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农业人才。第二,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所谓农业生产要素,是指水、空气、阳光、气候等要素,将这些因素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以及利用,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质量。第三,将农业产品市场信息化,能够让农民更容易获取市场中的各项信息,农民通过观察市场变化,可以让农产品更容易在市场上销售。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2.1农民群众信息意识薄弱
与城市信息化的全面普及相比,在大多农村地区,仍有诸多农民对信息化认知不足,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推广,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并且,在信息化建设中,因群众信息意识薄弱,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信息化发展方向的不明确,信息化建设重点的散乱,导致农业信息化普及的被动性,阻碍了信息化建设。
2.2政府投入不足,信息化技术的实施难以落到实处
除了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外,往往在还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这与政府的投入不足有大的关系。实际上,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设备方面的支持。然而,人们认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而且就农村网络而言,其覆盖率也较低,所以大多信息化技术都难以进行有效的落实。另外,虽然政府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还是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些农业地区仍然缺乏现代化的设备以及技术,这也同样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农业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较低
在实际进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忽略到人的作用,信息化建设人员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能力以及素质等都会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还是普遍存在着建设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由于大多建设人员都是编制人员,所以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而且对于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都较低,这就难以真正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一些具体问题往往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农业信息化科技方面的创新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3.1普及信息化建设理念和前景
农民群体普遍存在知识与信息接收面窄,阻碍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此,基层农业部门应积极普及信息化建设理念,使广大群众掌握信息化的内容、理念与建设流程。同时,还要为群众普及信息化建设的种种效益与未来前景,以此吸引农民群众关注、接受并参与进信息化建设中,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2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也是基本的要求,这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建设,能够真正扩大人才队伍,使得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所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进而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所以,这就要求单位能够提高建设人员的思想认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认真负责。其次,还是要注意加强培训和引进专业性的人才,使得他们的专业素质以及信息化管理技能水平有所提高。最后,还要注意对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工作,以建立优秀的农业信息人才团队。
3.3建立信息平台
针对农村目前资源整合困难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电子信息平台,让农民参与到农村资源整合的工作中来。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整合农村中的各项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实现资源共享。此外,信息平台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需要有工作人员对资源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保证平台上的信息都真实可靠。
3.4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人力与传统运输类机械为主,在播种、收获等环节的信息化接卸设备明显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之中。显然,传统运输类机械这种最为基础的机械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滞后的基础设施配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认为农业经济系管理信息化就是某一个村、某一个村民的事情,应该达到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作为政府机关,理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对信息的综合整理来为农村地区提供适合开展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机械。
3.5有效整合农业信息
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信息较为闭塞,只有对农业资源与农业信息展开有效的整合,农业信息化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增加资金的投入,建立一个适合农村、适合农民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上,农民可以轻易地搜寻到相关资料,资料本身就已经由专业人员整合并发布。资金的增大投入可以帮助当地农民建成一个信息化系统,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相关产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帮助这些人了解当下的农业状况,分析出市场转变规律与供求变化趋势,为农业种植做好准备。资金也给研发新技术提供条件,为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创造有利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因农民群众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资源匮乏,信息化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应普及信息化建设理念和前景,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贵忠.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06):162.
[2]冯丽华.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04):140.
[3]陈秀梅,王秀云.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农业经济管理[J].吉林农业,2017(23):53.
[4]董纪江.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山西农经,2017(20):47.
[5]孙朋.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7(21):108-109.
论文作者:陈相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农业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水平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